河流往往是滋養(yǎng)城市文明的搖籃。世界四大文化發(fā)祥地均位于河流旁——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發(fā)源于兩河流域間(今伊拉克境內)、古埃及文明發(fā)源于尼羅河、古印度文明發(fā)源于恒河,以及中國的黃河孕育華夏文明。
到了近代,城市的發(fā)展導致城市河流出現了諸多問題,河流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嚴重退化,河流生態(tài)景觀破壞嚴重。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成為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大課題之一。
近年來居民對生活品質的提升,河道不僅僅要具有防洪、排水的實際作用,還得兼具休閑和環(huán)境美觀性。打造一個優(yōu)秀的和諧景觀要考慮到河道的自然環(huán)境、植物的搭配、與周邊建筑等即成景觀的和諧統(tǒng)一。
濱水景觀設計原則
1、多樣化整個河道景觀應該是多樣的,不論是景觀設計還是植物的配置都要遵循多樣性,能夠給游客不一樣的游覽感受,避免游覽的視覺疲憊,不論是單個物品的個性化,還是單個物品與整個景觀之間的整體和諧感都要兼顧~
2、遵循自然河道改造不是真的對整個河道進行大刀闊斧的重新'翻修',而是要遵循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盡力營造一個小自然氣候群,動植物之間能夠做到自我氣候調節(jié)。
3、綠化形式點、線、面結合的原則河道綠化景觀的'點'既是結合到不同的硬質景觀而配置的一些景觀植物,在這里游客愿意駐足欣賞;'線'既是整個河道的統(tǒng)一綠化背景,具有統(tǒng)一性;'面'既是在統(tǒng)一綠色背景下的植物塊狀分布在整個的視覺效果上沒有突兀感。
4、植物配置形式美
植物配置不是簡簡單單的把不同的植物種植到河道兩邊,配置好的植物狀態(tài)應該是具有層次感、虛實結合、顏色搭配必須符合大眾審美。
植物的配置與選擇
1、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按生活類型主要分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
挺水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泥土中,基葉挺出水面之上的植物。在濱水植物景觀的營造中,挺水植物是最重要的植物材料。比較常見的有荷花、千屈菜、香蒲、蘆葦、菖蒲、慈姑、黃花鳶尾等。
浮水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泥土中,葉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浮水植物在劃分水面空間、改變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觀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漂浮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水中,植株體漂浮在水面上。它多數以觀葉為主,隨著漂浮的地點的變化,植物可以改變不同水域的水面景觀效果。如鳳眼蓮、水鱉、大薸等。
沉水植物是指根生長于泥土中,葉片漂浮于水面上,包括水深1.5-3m的植物。浮水植物在劃分水面空間、改變水面色彩、增加水面景觀效果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2、水源濕生植物
河道常水位以上坡岸的植物應選用有較強耐水濕、扎根能力的喬灌木。此類植物是河道植物景觀中的過渡帶植物。
3、岸陸陸生植物
岸際陸生植物一般生長在地面或者水體邊緣濕潤的土壤里,但是根部不能浸泡在水中,一般情況下此類植物只有一定的耐水濕能力。它的種類非常豐富,主要由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組成。此區(qū)域的植物選擇重點考慮其被水淹的時間,以下植物品種選擇僅作參考。
淹水時長小于6h的區(qū)域植物選擇:
植物的生活習性中明確表明為不耐澇的植物除外的植物一般均可以應用。
淹水時長大于6h小于12h的區(qū)域植物選擇:(但不能把植物全部淹沒)1 一年生草花柳葉馬鞭草、中國石竹、洋甘菊、銀苞菊、蛇目菊(矮生)、美女櫻、一串紅、甜葉菊、'星白'勛章菊、孔雀草。2 宿根花卉垂盆草、紫花地丁、爬山虎、野牛草、結縷草、美人蕉、大花萱草、二月蘭、花葉蘆竹、匍匐剪股穎、燈心草、常夏石竹、金雞菊、美麗月見草、月見草、宿根天人菊、濱菊、剪秋蘿、蛇鞭菊、紫松果菊、大金雞菊、玉簪、蛇莓、細葉芒、斑葉芒、狼尾草、花葉芒、地被菊、鳶尾、麥冬、高羊茅、山麥冬、澇峪苔草、虎尾草、絹毛匍匐委陵菜、鼠尾草。3 灌木連翹、丁香、紫薇、北海道黃楊、大葉黃楊、棣棠、珍珠梅、紫葉小檗、臘梅、紅王子錦帶、紅瑞木。4 喬木紫葉李、紫葉矮櫻、矮生紫薇、沙棘、胡頹子、蘆竹、西府海棠、水杉、垂柳、加拿大楊、樸樹、女貞、圓柏、二球懸鈴木、柿樹、桑樹、旱柳、絲棉木、榆、白蠟、紫穗槐、黃櫨、麻櫟、一球懸鈴木、山荊子、桑樹、絨毛白蠟、構樹。
淹水時長大于24h區(qū)域植物選擇:
千屈菜、黃菖蒲、檉柳、美人蕉、蘆葦、香蒲、菖蒲、石菖蒲、睡蓮、鳳眼蓮、金魚藻、荇菜、荷花、水蔥。
植物配置策略
1、防洪策略
考慮到一些河道存在較大的防洪安全問題,在植物造景和配置上應尊重其安全性原則,護岸應選擇耐水濕、耐沖刷的植物品種。
a 水生植物種植區(qū)
水位變動區(qū)附近,在水流較為緩慢的淺灘、回水洼地等種植水生植物。
品種選擇:蘆葦、菖蒲、香蒲、黃花鳶尾、茭白、水蔥、黃花菖蒲、花葉蘆竹等。
b 濕生植物種植區(qū)
經常受到河水沖刷的區(qū)域,邊坡采用的生態(tài)混凝土,選擇噴薄冷季型草種高羊茅、早熟禾和暖季型草種狗牙根等方式進行植物。
c 灌草植物種植區(qū)
馬道高程以下,做格賓 生態(tài)袋種植,植物在配置上考慮群落化,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和小灌木為主體。
d 喬灌草植物種植區(qū)
基本處于防洪標準水位線以上,可按常規(guī)種植方式種植。
2、消落帶策略
消落帶是指河流、湖泊、水庫中由于季節(jié)性水位漲落,致使被水淹的土地出露水面,周期性成為陸地的區(qū)域。消落帶的植物選擇應選擇在汛期耐水濕,枯水期耐干旱的植物。
消落帶植物選擇:低矮草叢——扁穗牛鞭草、雙穗雀稗草、狗牙根、野青茅、疏花水柏枝高草草叢——卡開蘆、蘆葦灌叢——枸杞、秋華柳、小梾木、地瓜藤、中華蚊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