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項目中,都要用到DEM,通過DEM可以很好的模擬出地貌形態,但是通常我們拿到的數據是dwg格式的等高線,所以需要對等高線進行處理,將其轉換為DEM數據,這里,我們介紹一下使用Global Mapper和ArcGIS進行等高線轉DEM的方法。
本教程所使用的數據是從微圖中下載的高程數據生成的等高線,除了高程數據,常見的GIS數據都可以從微圖中進行下載。
微圖
(關注頭條號'水經注GIS',并回復'微圖'獲取微圖軟件安裝包)
相較于ArcGIS,Global Mapper的轉換方法相對簡單,所以先介紹一下Global Mapper的轉換方法。
將dwg格式的等高線加載到Global Mapper內,效果如下圖所示。
等高線效果
在等高線圖層上點擊右鍵,選擇'分析\網格-從3D矢量/雷達數據創建高程網格',如下圖所示。
選擇創建高程網格
點擊之后在顯示的高程網格創建選項對話框內,設置名稱為DEM,設置垂直單位為米,選擇自動確定最佳網格間距,如下圖所示。
高程網格創建選項
點擊確定之后可以看到生成了高程DEM數據,如下圖所示。
生成的DEM
相較于Global Mapper,ArcGIS的轉換方法要稍微復雜一點,首先還是將dwg格式的等高線加載進來,如下圖所示。
等高線效果
在ArcToolbox中點擊'3D Analyst工具\數據管理\TIN\創建TIN',調用創建TIN工具。
調用創建TIN工具
在顯示的創建TIN對話框內,設置好輸出TIN的位置,由于大部分等高線數據可能不知道坐標系,所以這里可以不用設置坐標系,設置好輸入要素類,如下圖所示。
創建TIN設置
點擊確定之后可以看到生成的TIN文件,如下圖所示。
生成的TIN文件
在ArcToolbox中點擊'3D Analyst工具\轉換\由TIN轉出\TIN轉柵格',調用TIN轉柵格工具。
調用TIN轉柵格工具
在顯示的TIN轉柵格對話框內,輸入TIN為待處理的TIN文件,即之前生成的TIN文件。
輸出柵格為生成的高程DEM文件輸出的名稱和位置。
輸出數據類型有FLOAT和INT兩種類型,其中FLOAT類型輸出柵格將使用32位浮點型,支持介于-3.402823466e 38到3.402823466e 38之間的值,這是默認設置;INT則輸出柵格將使用合適的整型位深度,該選項可將Z值四舍五入為最接近的整數值,并將該整數寫入每個柵格像元值。
方法用于確定新生成的柵格DEM插值方法,LINEAR是通過向TIN三角形應用線性插值法來計算像元值,這是默認設置;NATURAL_NEIGHBORS是通過使用TIN三角形的自然鄰域插值法計算像元值。
采樣距離用于定義輸出柵格的像元大小的采樣方法和距離。
Z因子為Z值將乘上的系數,此值通常用于轉換Z線性單位來匹配XY線性單位,默認值為1,此時高程值保持不變。
TIN轉柵格設置
點擊確定之后得到轉換后的高程DEM數據,如下圖所示。
生成的高程DEM
從整個過程來看,Global Mapper整個過程操作簡單,但是缺點就是生成的DEM數據可能會有小的瑕疵。
ArcGIS整個過程雖然步驟稍微多一些,也相對復雜,但是生成的DEM質量也要高一些。
綜上所述,在實際運用的時候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對精度的要求選擇一種合適的轉換方式。
以上就是ArcGIS和Global Mapper將等高線轉DEM的詳細說明,主要包括了數據來源、Global Mapper轉DEM、ArcGIS轉DEM和二者的優缺點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