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批改作業上的探索
——上潘小學:石教利
教師在教學上的艱辛耕耘,承受著教學質量的壓力。教學質量的好壞,可以直接觸及著教師內心酸甜苦辣的表情狀態,也可以呈顯著教師對教育奉獻程度如何的演繹。所以,教師不但要著力教學,還要注重提高教學質量。
如何讓學生學有成效,古言道:“學而時習之”。學生在習的過程中,需要正確的練習,才能有永恒的合格、優秀地成長。否則,學生就會出現畸形的學習狀態和劣質的學習成績。
以前,我在處理學生練習的問題上,是把學生交的作業本拿到辦公室來背著學生的面批改。雖然老師認真、細致地批改學生的練習,并且給予了錯誤處的更正。可是,學生拿到老師發下來的作業本只是一看而已,沒有思考錯誤的原因,也沒有對錯題的演算驗證,過后,學生對糾正的知識卻忘得一干二凈。
后來,我反復思考,探索出一種批改作業的方法,采用對學生實行面對面地批改作業的方法。來實現我提高教學質量愿望。
我現任一(2)班的語文課程。班里有39人。每個學生的次次作業,我都是利用飯前飯后的時間與學生們面對面地批改作業。我批改學生寫字的時候,如果發現學生寫了錯字就叫他重寫。我在批改學生的練習本時,如果發現學生做了錯題,就給他們指點出來,讓他們知道作業上的錯因在哪里,再拿去糾正過來,讓學生每次都要交出滿分的作業。不讓學生對知識有猜測感的判斷,要實行讓學生在正確的輔導下,加強正確的練習。這樣學生就會學有成效。
長期以來,我通過沿用先讓學生認知作業上的錯題原因,再把作業拿去自己動手修改錯處,這種批改作業的方法,促使學生動腦思維加深記憶,成為積累永久不忘的知識。學生的成績有顯著的提高,在每一次考試中學生都會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