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小企鵝的朋友圈被暴雨刷屏,本鵝就一直想不通……
既然雨這么大……
比魏無羨和藍忘機分道揚鑣那天還要大,
比依萍到陸家借錢那天還要大,
甚至比杉菜和道明寺分手那天還要大!
那你們為什么要出去淋雨呢?
學會急救了嗎?
你們不會CPR就敢出門哇?!
熱心市民們,請捫心自問,CPR是啥你是不是都不知道?
下雨天總會遇到各種麻煩。車禍、擦掛、滑倒等各種意外總是伴隨雨天而來,就算不是下雨天也有可能在路上遇到突然暈倒的路人,這時候該怎么辦啊!
要知道,當意外發生,專業的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的時間至少需要5分鐘。
但對于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每延長1分鐘施救,成活率就下降10%。而如果在十分鐘以后救治,存活率幾乎為零。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并不全是客觀原因會造成意外,冠心病是發生心臟性猝死(SCD)的主要病因。
在美國,每年大約有30-40萬SCD,其中5%可以幸存,但在中國,每年54萬,僅有1%的存活率。
存活率這么低,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的心臟驟停情況都發生在醫院以外,而且沒有任何先兆,只能依靠現場其他人的急救。
急救是無責的,可以只做按壓,不做人工呼吸。
學會心肺復蘇技術(CPR),有時候真的可以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啊!
提高心臟性猝死患者生存率,現場環境格外重要:
有沒有圍觀群眾會心肺復蘇技術(CPR)?
公共場所是不是安裝了自動體外除顫器—AED?
可如果現場沒有一個人能夠正確進行急救,后果不堪設想。
第一步:判斷現場安全 判斷患者反應
▲輕拍重喊,確認患者情況
第二步:啟動EMS系統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
▲別忘了在119、120中說清楚情況——
所處的位置 、所使用的電話、發生了什么事(心臟病or 事故)、所需的急救人數、患者的一般情況、正在進行的搶救方法。
第三步:檢查脈搏和呼吸
第四步:高質量的CPR
▲注意:按壓位置,位置不準確容易損傷其他臟器、按壓的動作
▲只能在心臟停止跳動下才能施行,下壓后手放松但部離開胸部
▲按壓的力度要適宜,過大過猛容易肋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力度過小,胸器壓力小,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
▲應將患者的衣扣及腰帶松解,以免引起內臟損傷
▲施救者在體力允許的條件下,應連續對病人實施心肺復蘇,直到患者恢復呼吸、脈搏,或有專業急救人員到達現場
最后,小企鵝還是要提醒各位——
極端天氣要注意安全,有相關病史的也要定期做好檢查~
就算用情極深,也要謹慎淋雨!
有問題隨時來找企鵝醫生!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