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這個證后就不用擔心使用權糾紛等問題的發生了,即使自己進城打工了,家里的房子沒人住,也能給自己創收,畢竟目前國家也是鼓勵支持大家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及住房的,比如用來發展農家樂、民宿、鄉村旅游這些的。
農村宅基地確權即將結束!
雖然我國宅基地的數量大,情況復雜,或許會給確權登記工作帶來困難,但2019年《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就明確提出“將加快推進農村宅基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力爭2020年基本完成這項確權工作”。
自然資源部近期也發布了最新通知,強調要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要在2020年底,也就是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所以,這確權登記真的沒幾個月就結束了。
日前,為進一步做好做好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自然資源部更是下發了《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問答》,給大家所關心的一些疑問進行了回答,也明確說出2020年底前要完成全國農村地籍調查,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登記率達到80%以上的。
那宅基地超面積了怎么登記呢?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工作問答》中,對宅基地超面積如何登記有詳細的解答:
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經批準建房占用宅基地的,按照批準面積予以確權登記。未履行批準手續建房占用宅基地的,地方有規定的,按地方規定辦理。地方未作規定的,按照《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快宅基地和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發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土資發〔2016〕191號)規定的分階段處理原則辦理: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前,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范圍在《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后至今未擴大的,無論是否超過其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均按實際使用面積予以確權登記。
1982年《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實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時止,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超過面積按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處理的結果予以確權登記。
1987年《土地管理法》實施后,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批準面積建設的,不予確權登記。符合規劃經依法處理予以保留的,在補辦相關用地手續后,只登記批準部分,超出部分在登記簿和證書中注記。
歷史上接受轉讓、贈與房屋占用的宅基地超過當地規定面積標準的,按照轉讓、贈與行為發生時對宅基地超面積標準的政策規定,予以確權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