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聊對仗(之一)
一 啥叫對仗?
有人說對仗也叫對偶、對聯(很多教材也這么說),童子卻不這么認為。
首先談談對偶:對偶是一種修辭格,它和排比、夸張、擬人、設問一樣只是一種修辭格而已。
而對仗是律詩的一種硬性要求,它要求出句和對句字數相等、結構相同、詞性相同,平仄相對,意義相近或相對的一種格式。
對聯比對仗更嚴格,雖然律詩中的頷聯和頸聯也要求對仗,但遠遠不需要達到對聯的要求,對聯不但要達到對仗的要求,而且對隔景、突兀、聲律、合掌的要求更高!(當然有因果關系的除外,如“春播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等!)
律詩中的對仗可以寬,但對聯不行,那如何做到律詩的對仗呢?
所謂一聯“對仗”的意思就是律詩中需要對仗的一聯,出句和對句必須:①字數相同②平仄相對③結構相同 ④詞性相同!這樣就形成了對仗,
如:
窗 含 西嶺 千秋雪
平 平 平仄 平平仄
名 動 地理名詞 名詞
門 泊 東吳 萬里船
平仄 平平 仄仄平
名 動 地理名詞 名詞
1 有這里的結構都是:1123.
2 字數都是7.
3 平仄也相對
4 詞性名對名 動對動
所以說是很工整的了,那么它就是工對了嗎?
錯!嚴格的講它也不是工對,所謂工對就是天文門對天文門,地理門對地理門,人物門對人物門……………,
這里的“門”和“窗”都是宮室門,“東吳”“西嶺”都是地理門,它們屬于工對,那“千秋雪”和“萬里船”呢?一個是天文門、一個是器用門
它們只屬于鄰對。
如果有好事者將千秋、萬里分開:
千—秋
數字 —時間名詞
萬—里
數字—量詞
這里不是不對了嗎?真是笑掉大牙,他連結構還沒懂,這里的結構就是1123,也就是說“千秋雪”和“萬里船”分別是一個整體,它們都是偏正結構的名詞!而不是將這三個字都拆開了,一個字一個字地對,也就是說絕對的工對是沒有的,或者說非常的少!
如果將“窗含西嶺千秋雪”對成“門泊東吳遠去船”
對仗不對仗呢?對!因為它滿足了對仗四要素:
字數相同(都是七)、結構相同(1123)、平仄相對(平平平仄平平仄對平仄平平仄仄平)、詞性相同(“千秋雪”、“遠去船”都是偏正結構的名詞),所以說它也是對仗的,誠然“遠去船”比“萬里船”要遜色很多,但它也是對仗了。
所以說看一聯的出句和對句是不是對仗,首先要把它的結構分出來,而不是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的對,那樣可能會鬧出笑話。
說古時有個迂腐的私塾先生姓石,他要求學生必須工對,就是天文對天文、地理對地理,而且字字工對,不看結構。直到有一天上課時,一個大公雞偷吃了他的點心,這位石先生惱羞成怒,一磚頭將公雞打死,并出了個上聯“細羽家禽磚后死”讓學生對,學生們搖頭晃腦地對出來“粗毛野獸石先生”,這個石先生被罵了還哭笑不得!
大家拆開來看看:
細羽對粗毛 、家禽對野獸 、磚對石 、后死對先生,
完全工對呀!哪里錯了呢?這就是不看詞義、不看句義、不看詩義的無情對呀!
二 對仗的分類
工對:又稱嚴對,要求出句和對句的句式相同,相應的詞必須詞類相同、詞性相同、位置相同。是一種工整的對句,而且必須是同一類事物,如天文門對天文門、地理門對地理門,我們平常“地和天”都不是工對,它們是天文門對地理門,屬于鄰對了。
而“高山—流水”就屬于工對,地理門對地理門了,
如果有好事者將高山分開來讀,那么又不嚴絲合縫了,因為高和流不對了,必須是“高山—低水”,“低水”合適嗎?有什么意義?典型的無情對!
鄰對:就是天文門對地理門或地理門對人物門等。
如:
福如東海長流水
壽比南山不老松
這里“福—壽”、“東海—南山”都是工對,而“長流水”和“不老松”是地理門對植物門,就屬于鄰對了。
所以說絕對的工對是沒有的。
借對:又稱“假對”。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詩人在詩中用甲義的同時,又借用乙義或丙義,構成工對。
如: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這里的“尋常”是指的欠酒債是尋常小事,平凡到不值一提,“七十”是數目詞表示詩人年齡,看其義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呀!怎么會對仗呢?告訴你!就是對仗了!
“尋”和“常”在古代都是長度單位,一尋等于八尺,一常等于兩尋,所以這里雖然“尋常”是指很平凡的意思,但杜圣借了它的本義(也可以說是他義)來對仗,長度對長度,這就叫做借對!
相同的事例還有:比如“金”,有人一定要對“銀”或“白”,但是就可以對“白”或“黑”,為什么呢?“金”物質而“白”是顏色,怎么對呢?
大家不要忘了!金的顏色是黃的呀?這里就是借對!
以上是從寬和嚴分的,如果從內容上來分,又是一種分法,
一、從內容上分
有正對、反對和流水對三種。
正對是指上下句意思相類或相關,相互補充、相互映發。像白居易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反對則是指上下句意思相反,有強烈的對比、映襯作用。如李商隱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流水對要求上下句的意思有遞接順承的關系,次序不可顛倒。如杜甫“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從方式上來分
有當句對、隔句對、鼎足對、交股對、續句對和聯珠對。
這里提一下交股對,所謂交股對也叫犄角對、錯綜對,指詞語不拘位置,顛倒交錯,以為對仗,別有情趣。如“裙拖六幅湘江水,鬢聳巫山一段云”
除了“裙—鬢”(當然這也是鄰對)以外,“六幅”和“一段”應該對仗,“湘江”和“巫山”應該對仗,這里為了聲律,詩人把他們錯綜開來,換了位置,這時候我們就不能墨守成規地看待問題,而是要把握全局!
看整句的意思,毫無疑問它們是對仗的!
有時為了詩意連貫,服務聲律,往往把詞語倒裝,或將名詞和量詞作動詞用等等!
如:
“習諳六義如吹雪,參透心燈似水流”
有人把“吹雪”“水流”拆開,認為“吹”是動詞、“水”是名詞,這里名對動了,真是無語,詩人這樣處理是為了聲律和韻腳,還有詩義
呀!你可以看做“如吹雪”是“如雪吹”的倒裝!因為“如雪吹”雖然詞性結構是對仗了,但聲律不對了。
如雪吹(平仄平)
似水流(仄平平)
也可以把“似水流”看成“似流水”的倒裝,詞性對了,聲律和詩義都不對了。
如吹雪(平平仄)
似流水(仄平平)
我這里應該把“如吹雪”和“似水流”看成一個整體,它的意思就是“風中之滾動雪”與“河中長流之水”,這樣看詞性完全對呀!
綜上所述,童子給出的結論是:
1 絕對的工對是沒有的
2 詞性可寬 但結構必須一致 為了滿足聲律、韻腳以及詩義,合理的倒裝和錯綜是允許的、必要的。
3就律詩的對仗要求,無論是正格,還是偷春、蜂腰等變格,都是滿足和服從于詩詞本身的,為了詩義連貫、流暢、幽美,為了詩人能順暢的抒發和表達情感,闡述事情!都是可以的,但不要片面追求變格,也不要厚此薄彼!
4 對于某些詩詞愛好者,執著是好事,但把無知當個性就不對了,盲目地夜郎自大只會平添笑柄!
(未完待續)
格律詩是個大廈,但他有個院子,院子外面站滿了人,入門后一大堆人坐在院子里,樓梯上沒幾個,真的!
格律詩的理論一直在路上!
董正元 筆名廣力童子 癡迷于格律詩詞的的小老百姓一枚
郵箱/dzy13921947097@163.com
地址/揚州市江都區丁伙大陸橋社區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