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徹大地的精神之音
論Beyond音樂人文精神和超時空內蘊
引言
二十九年前,一聲極具穿透力的吶喊震驚了華語音樂的殿堂。一個流傳了幾代人的聲音成為一種象征性的文化符號,超越了時空,成為一個不朽的傳奇。從此,華語樂壇排行榜上永遠鐫刻著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名字——Beyond。Beyond有著極其深刻的含義。它是超越、是奇跡、是掙脫萎靡與束縛的孤傲;是自由、是靈魂、更是內心狂熱的呼喊。在八十年代的初期,各種流派的音樂在大陸和港臺漸漸復蘇、崛起。不同風格的音樂給全國的聽眾提供了不同的精神選擇。在內陸,還是以民歌為主,缺少對通俗音樂創造性、靈活性的開拓。港臺則是更多傾向于纏綿悱惻的情愛歌曲。較為明顯的比如有“瓊瑤式”的筆法的歌詞,還有一些流派風格也曾風靡一時。比如鄧麗君歌曲的藝術特色,甜美而靜謐、優美動聽而又空靈傳神。但是,各種流派的盛行卻無法掌控港臺華語樂壇萎靡和創作商業性泛濫和文化現狀。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之下,一個具有博愛、和平、充滿自由與人文關懷的樂隊橫空出世。它打破了音樂文化界的沉寂與壓抑;它開創了華語樂壇流行音樂的非情歌時代;它成為了標榜世界的華語音樂傳奇。給無數聽眾帶來了無法超越的精神盛宴的同時,更促進了文化的提升,更給青年人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精神動力,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思索與回憶。究竟是什么,能夠讓這樣一個樂隊享有世界級的崇高贊譽?又是什么,深深打動并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歌迷?成就的背后,又有著多少辛酸與成長?他們的作品中究竟蘊藏著怎樣的一種精神與情懷,何以經久不衰?這就要剖析Beyond音樂的人文主義和博大的精神世界。
一、沖破束縛,打破傳統靡靡之音,凝聚樂壇精神力量
如今,Beyond的音樂已經成為一種聲音,一種靈魂。他們就像是一面旗幟,指引著一個奮進的方向。二十九年前,他們是大地的驕子。如今,他們的聲音依舊“海闊天空”。在他們流傳大量的優秀作品中,我們能夠讀到他們對人生、對理想執著的追求。更能切身體會到這樣的一種天籟之音所綻放的是對自由的向往。Beyond樂隊成員的出身都是社會的底層,出身寒微并沒有喪失他們對理想的熱愛。而是歌詞中體現著的那些沖破一切束縛的志愿,使得他們成為一個時代的聲音。他們代表的不僅僅是一個樂隊,幾個人,而是象征著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他們的聲音,不隨日月年輪的更迭而消散,而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愈發地鏗鏘有力,催人奮進。歷經華語樂壇的動蕩與變遷,依舊能夠聽到歌詞中所高唱的光輝歲月!這是一種現象,一種力量,一種文化!
(一)、Beyond的超越涵義
Beyond,在中文中是超越的含義。用在樂隊的名稱上,或許有更加深刻的意義。Beyond的大量作品在華語樂壇上流行,更是鑒證了這一點。首先,樂隊如果有一種靈魂存在,這樣的一種靈魂在其作品中深刻體現。前文提到,樂隊的成員出自社會底層,成名之前,他們都是邊打工,邊唱歌。在音樂中尋找快樂,尋找自由。那時的他們,沒有掌控華語樂壇發展趨勢的力量,也沒有駕馭音樂與文化的實力。而正是在這樣的一種環境之下,他們刻苦努力,不斷超越。他們的作品,都是從內心出發,以青春為口號。集中表達而又不知該用何種方式表達的激情、迷惘、苦悶、無奈、寂寞、無助、彷徨、愛、以及理想。理想是每一個青年人都懷有的一種心底最深層的夢,渴望去實現。而在努力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阻攔。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是遙遠的,在這個巨大的反差中,必定有一些壓抑在胸中的情感要發泄 ,要傾訴。如果借鑒西方文藝批評方法,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分析,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Beyond的成就就在于,他們無意識地將自己的理想、愿望通過歌曲獲得滿足和達成。但是,這種達成是用一種較為崇高的方式體現了出來。他們極力地想掙脫苦悶、迷惘的精神世界,借助搖滾,在歌詞的選材和創作中苦心經營。從而達到旋律與詞的完美融合。在他們的作品當中,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復雜性和層次性,體現出矛盾與沖突的斗爭,以及超越這種沖突的內在動力。這種內在的驅動使得他們不斷掙脫、不斷超越。形成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隨著時光、經歷的打磨,幻化成為一種象征性的符號,成為一種靈魂蘊藉在其作品中。
其次,當華語樂壇被“商業化”模式大肆充斥著的情況下,Beyond選擇了適合自己發展的地域與空間。在他們的眼中,香港只有娛樂圈,而沒有樂壇。為了打破這樣的一種沉寂,他們來到日本,尋求他們的理想。在漫長的音樂創作的實踐過程中,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只為尋求打破華語樂壇沉寂、壓力的動力。事實上,他們取得了成功,他們沖破了華語樂壇的局限和束縛。他們歌唱著理想、歌唱著博愛。將情感、理想、博愛通過搖滾這一獨特的方式傳遞給聽眾。并為整個華語樂壇注入了一種堅定的力量。在這個過理想實現的同時,他們也真正找到了他們的領域和空間。可不幸的是,主唱家駒英年早逝。但是,Beyond并沒有放棄對音樂夢想的執著追求,在漫長的后十多年中,他們盡管步履艱辛,仍然堅持走到了2005年。2005年,他們在香港紅館舉辦了最后一次的演唱會,2005年香港紅館告別演唱會。家駒死后,beyond音樂的鋒芒頃刻間被不同流派的音樂所取代,甚至可以說銷聲匿跡,也很少具有影響力的作品再次出現。但是,這絲毫不能掩蓋Beyond對整個華語樂壇所做出的重要貢獻,這樣的一種聲音被廣大聽眾銘記于心,并通過不同的音樂傳播的方式,影響了70、80、90年代的人。于是,在Beyond的音樂中,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了其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這種感覺就像久別未見的舊友一般,可以促膝談心,敞開心扉,無所顧忌地倒掉積壓在心底的憤怒,哭泣、傷心、疲憊。我們在歲月的洪流中漂泊、磨蝕得脆弱的心靈和在外面社會里受到的創傷,終于尋覓到了一個溫暖的避風港,進入歌中,可以靜靜釋放淚水,舔舐傷口,療養心情。
最后,Beyond的音樂具有時代性,不斷更新、不斷超越,是青年歌迷備受鼓舞。在這個時代的進程中,八十年代的一代人所經歷的人生旅程是最為復雜的,他們有時代變革所帶來的奮斗方向的迷失,有現代和傳統交織的思維碰撞,以至躊躇著彷徨不前,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了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沖擊和侵襲以及無數次的改變以適應現狀,導致內心苦悶,無助。而Beyond的歌恰好以一種概括性的語言,表現出來了,于是我們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都有各自不同的體會和反映,其實這就是音樂的語言,交流的符號,我們要說的話,心底最深處的隱痛都被徹底地剖開了,享受日光的撫慰。
這些就是Beyond的超越涵義,我們熟知的《海闊天空》,最為深刻地體現出了這一特點。“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你共我”,這首歌曲,旋律從柔緩到激昂,既有悠遠的意境,又有響徹天地的吶喊。這首歌曲就是為理想而作,將Beyond音樂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詮釋了Beyond超越的真正意義。用中國當代詩人顧城的一句詩概括,最為恰當。“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此外,類似的作品還有《不可一世》、《戰勝心魔》、《活著更精彩》、《再見理想》、《灰色軌跡》……,這些歌曲都在寫想要沖破內心陰霾和沖沖迷霧。《抗戰二十年》是Beyond在2003年超越演唱會上重磅推出的一個曲目,這首歌曲將Beyond的心路歷程記錄了下來,也是為紀念主唱家駒而作的一首歌曲。這首歌曲融匯了其他作品中所有的關于理想的堅定執著,訴說著Beyond不死的精神與靈魂。旋律跳躍性強,充滿生機。蘊含著家駒及Beyond全體對華語樂壇的強烈愿望和對音樂藝術的無比熱愛。藝術即生命。在他們的眼里,“有音樂就不會有世界末日”。他們理想的主題就是,“永遠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二)、Beyond歌曲中的精神原型
在Beyond的作品中,有一類歌曲體現著中華民族深刻的人文內涵。這一類歌曲中,既隱含了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更是通過一些原型,體現著華夏悠久的文化傳統與人文精神。我們可以把Beyond的歌詞看作是一種文學。Beyond的創作則大量地運用了原型,盡管原型是人類長期的心理積淀中未被感知到的集體無意識的顯現。Beyond中葉并沒有直接體現所謂的“原始意象”。但是,在其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意象,象征著博愛、包容、堅實。比如《大地》這首歌曲,抒發了他們在“蒼翠的”路上,歷盡了創傷,依然腳踏實地地尋求自己的理想。盡管在這樣的一條道路上,盡管記載了風霜雨雪,但是腳下之路依舊堅實。日出日落不會隨歲月的流失而變遷,每天遵循著一個規律。蒼茫的大地上,永遠都是象征著一種堅實、不變、執著。盡管暮色滲滿淚眼,回頭望去,腳下的路卻依然承載著自己永不退卻的追求與理想。這首歌,尋找到了“大地”這一原型,而原型是具有象征性意義的。這首《大地》象征著一個永恒的歸宿,更是一個厚重的精神積淀。
《長城》敘寫了華夏民族歷經滄桑依舊屹立于世界東方,它不僅僅是在歌唱一個國度,更重要的是,它歌唱的是一種精神。“遙遠的東方,遼闊的邊疆,還有遠古的破墻,前世的滄桑,后世的風光,萬里千山牢牢接壤。圍著老去的國度,圍著事實的真相,圍著浩瀚的歲月,圍著欲望的理想叫嚷……”《長城》盡管歷經浩瀚的歲月,但是它卻成了華夏民族自強不息的永恒象征。理想,正是借助這一原型所體現的。Beyond的超越精神,厚重的人文氣息,以及沖破一切羈絆束縛的愿望,就是通過這一首首生動、激昂、優美的歌曲體現出來的。在Beyond的作品中,我們能找到大地原型、母親原型、樸素的勞動人民的原型。這些原型,都可以作為一種象征性的符號,也都能體現出Beyond所追求的藝術理想。而Beyond作品中的理想主題,形成了獨特的領域及其獨特的內涵。Beyond的作品,不僅滲透著濃厚的文化氣息,更是體現著對理想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對未來的尋覓,就像是一顆火種,音樂用不隕滅。Beyond的超越精神,以及beyond的精神原型是Beyond的內在驅動力,驅使他們沖破束縛,打破傳統的靡靡之音。掙脫商業糜爛,凝聚華語樂壇精神力量。
二、自由與博愛,呼喚和平發揚人文關懷
在Beyond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能體會到“愛神”的存在,是Beyond對愛的渴求,也是他們對愛的呼吁。歌曲中,有母愛、有情愛、更有博愛。這些愛都是通過較高的藝術形式體現出來。Beyond的情歌中,很少直接流露出“愛”這樣的字眼,而是隱晦、含蓄地體現出來。配之優美動聽的旋律,歷經春秋風雨而不變。歌頌“愛”是Beyond作品的核心。也體現出他們作品崇高的價值觀。而博愛更是在作品中表現得爐火純青。帶給我們不僅僅是審美上的享受,同時也使得我們去探究作品中的這種自由與博愛的精神境界。同時,Beyond的人道主義、仁愛思想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一)、《真的愛你》、《光輝歲月》與崇圣主題
在Beyond的作品當中,《真的愛你》是被大家廣為傳唱的一首經典金曲。之所以被奉為經典,是因為它的主題歌唱的是人間至真、至善、至高、至美的神圣之愛。這樣的一種愛就是母愛。中國人自古就有崇敬圣賢的傳統,以至于有人稱之為“圣賢情結”。這種“圣賢情結”體現的是對人間至善的追求。《真的愛你》所代表的,就是這樣一組追求人間真善美的作品。歌曲是寫給親情的,“無法可修飾的一對手,帶出永遠溫柔在背后。總是嘮叨全神貫注,不懂珍惜太內疚”。很細致地將母親這一形象刻畫了出來,溫柔美麗,那一雙手中融入了普天之下所有母親所共有的母性的溫柔與博愛。“是你多么溫馨的目光,教我堅毅地望著前路,叮囑我跌倒不應放棄。沒法解釋怎可報盡親恩,愛意寬大是無限,請準我說聲真的愛你……”作品不僅僅是寫到了母性的柔美,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母親的那種復雜的情感。即使真愛無法報答,也只能用自己的不懈努力讓母親得到欣慰,也要用這樣的一首歌來代表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感恩。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呼吁一種精神、一種關愛、一種感恩。Beyond在創作這首歌曲時,很自然地將柔情與激情融合到一起,《真的愛你》既有搖滾樂特有的激情洋溢,更是體現出了主題的溫柔和寧靜。達到了柔情與激情的統一。我每次聽到《真的愛你》,仿佛它有一種超時空的意蘊,百聽不厭。這種意蘊的形成,就是作品所包含著博大的人文主義氣息和博愛之情。
在Beyond的其他作品中,有很多是崇圣主題的作品,歌頌的不僅僅是親情,而是天下大愛。我們知道,歌詞是一種兼容音樂和文學兩大類的跨類文體。Beyond的成就不僅僅因為它有著美妙的旋律、鏗鏘的音符。其歌詞內容更能體現出其特點。《光輝歲月》這首歌是為世界和平而打造的一首金曲。這首歌曲主旨深刻,意境深遠。歌詞唱出呼吁和平,反對種族歧視的人道主義理想。“可否不分膚色的界限,愿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繽紛色彩閃出的美麗,是因它沒有,分開每種色彩。”在這首歌曲中,作者怒斥膚色斗爭,種族歧視。世界的五彩繽紛,是靠每一種顏色結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將這些顏色分開。這首歌將Beyond“崇圣”的主題發揮到了極致。“今天只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扎,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狂熱的吶喊,真誠的呼吁,同時也有對自由的執著向往,對崇高的無上追求。這首歌,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文主義作品,將“大我”之情與“小我”之情成功地融入進來。歌詞中體現出了“大我”之情的崇高美,體現出一種雄渾、博大、深沉、浩瀚的壯美。這首歌曲,充滿了人道主義精神,使得“小我”服從于“大我”,在歌頌人道、博愛的基礎上更不失自己的理想。
《AMANI》這首歌曲創作于非洲,Beyond作為呼吁和平的大使,反對種族歧視,曾去非洲循環演出。這次非洲之旅,讓他們感慨頗深,獨特的感受和隨之而來的靈感形成了這首歌頌博愛之神的《AMNIA》這首歌曲的創作有著深刻的背景,曼德拉對非洲的和平與世界和平有著極其重要的貢獻,這首歌曲就是以此為創作素材,為歌頌和平,歌頌曼德拉而創作的。這首歌曲是對愛的呼喚。同樣體現著“大我”之崇高境界。是Beyond崇圣主題的又一力作,歌曲中,“她,主宰世上一切,它的歌唱出愛,她的真理遍布這地球。她,怎么一去不返,她可否會感到,烽煙掩蓋天空與未來……”,這是一段發自心內的傾訴,一段拉著你的手給你講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你,戰爭彌漫的地方,有多少受難兒童無助的眼睛流著淚,他們無盡悲憤但還是無助。接著,耳邊響起家駒憤怒的叫喊:“我向世界呼叫,AMANI NAKUPENDA……”是的,他在向世界叫喊,同時也是在延續著這個故事,愛與和平。這首歌唱出了“主宰世界一切”的女神。作者帶著控訴,控訴戰火的無情,也帶著深深地同情,但更重要的是那厚重的期盼,期盼“愛神”的到來,使人們徹底脫離苦難。這首歌曲也真正唱出了Beyond的仁愛及人文關懷。
Beyond的這類歌曲之所以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就是因為他們有著超越時空界限的意義。“愛”是這個世界上亙古不變的主題。Beyond之所以超越了自我,超越了時空,有著永久性意義的內在意蘊,是因為他們的作品中蘊含著這樣的一種“博愛與關懷”。此外,Beyond的大量作品中,還有以寬容、感恩為主題的歌曲。比如《曾經擁有》、《報答一生》等。這些歌曲無不體現著Beyond的人文關懷和至真至善。
(二)“非搖滾”爭論所發揚的人文關懷
在欣賞Beyond的作品時,仿佛打開了心靈的一道門。盡管這扇門里有振聾發聵的吶喊,但也同樣有溫柔舒緩。從沒有想到,搖滾也有柔情如水。在Beyond的作品中,不只是吶喊,也有傾訴。在欣賞他們的音樂時,我曾有過這樣的一種體驗:隨著音樂的響起,一個故事就開始了。每一首歌都是一個故事,一個心情,等待你去體會。Beyond所講述的故事,有對愛的渴望,呼吁。同樣有對現實的不滿。而搖滾的表達就是這樣,它是對現狀不滿而控訴的武器。Beyond的方式就是這樣,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窗外五彩斑斕,給人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直面現實的勇氣。Beyond開創了話語流行樂壇有關搖滾爭論的一個時代。八十年代初期,在內陸搖滾還在處于萌芽階段的情況下,Beyond開創了香港樂壇的搖滾音樂的搖滾時期。他們的音樂既有搖滾對現實世界的控訴與吶喊,同樣也有柔情。因此,很多研究者認為,Beyond的音樂并不是純搖滾。但是,當我們在昏黃的燈光下,舊日好友,圍坐一起時,往事漸漸浮上心頭來,百感交集,嘆時光如過客,來去匆匆。傷舊事未能細細體味,便一晃而逝,無限悵然,心緒萬千。人生如此,音樂亦是如此,搖滾更是如此。我們這二十九年難忘的歡喜哀愁,別離聚首,都在Beyond的歌曲中得到了詮釋。以前曾以為,搖滾都是發泄和灰色組成的音樂形式,教人失落、頹廢。其實真正懂搖滾理念的人才明白:搖滾是用灰色作基調,襯托出更光明的元素,發泄是一種形式,吶喊是一種表達,最終呈現于世的東西,就是搖滾真正的目的——有血有淚的愛恨,旗幟鮮明的人生方向!二十九的尋找,這青春的聲音一直貼近著我們,恍然發覺時,青春已散場,激情已褪去。失去了Beyond,我們就失去了青春。Beyond正是用不一樣的搖滾,為我們描繪生命的美麗與珍貴。
Beyond的歌曲同樣有歌頌愛情的,但這些歌頌愛情的歌曲,并不局限于男女情愛的通俗情調。而是以一種獨有的方式將人間真愛上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體現著厚重的責任感和價值觀,有著厚重的人文情懷。同時,Beyond情愛歌曲似乎有上訴我訴的“非搖滾”的因素。這種“人文情懷”也正是在這種“非搖滾”的因素中發揚而來。對比當今流行樂壇的情歌時代。Beyond所歌頌愛情的歌曲,有一種更為持久的生命力。它沒有《老鼠愛大米》這類網絡流行歌曲所歌詠的庸俗之愛,也沒有所謂類似“情歌王子”張信哲所歌唱的“情愛”靡音,更沒有脫離實際的幻想之辭。他們有的只是一種超越、一種人文主義的關懷、一種對愛的深刻詮釋。《情人》是beyond歌唱愛情的代表作品,這首歌旋律優美,讓人感到,真愛是歷經春秋風雨都不會改變的一種人間至善。“是緣事情是童真,還是意外。有淚有罪有付出,還有忍耐。是人是墻是寒冬,藏在眼內。有日有夜有幻想,無法等待。”這首歌,歌唱了緣分的偶然和來之不易。同時也歌唱了,對待真愛的期盼、渴求的復雜矛盾的心理狀態。也流露出了對愛的無法按捺。但是,唯有真愛是經得起時光的更迭,歲月的變遷,現實的磨礪。于是,歌曲這樣唱:“多少春秋風雨改,多少崎嶇不變愛,多少唏噓的你在人海。”或許,真正的愛就是在茫茫人海中相互激勵,默默關注。或許是相隔于江海,遙相呼應。Beyond就是用這樣的筆法、旋律為我們歌唱了“即使我離開,你的天空里”這樣意蘊深廣的意境。他所開創的搖滾也就通過這種柔緩的方式來發揚其關懷與愛的思想,而不是發泄和吶喊。這樣的一種仁愛與關懷會用如此美妙的形式展現出來,或許是Beyond音樂的一道獨特的風景,有吶喊也有控訴。它成為回蕩在大地之間的一種聲音,激昂之余不乏優美動人。體現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和人文關懷。詮釋了超越、和平、真愛的真正涵義。這也是它成為永恒經典旋律的重要原因。
三、源自真實的創作靈感,超越現實的藝術成就
我們聽Beyond的音樂,會感受到其歌曲中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十分樸素,并不華麗。樸素的情感,樸素的唱詞,樸素的旋律。這些,都因為Beyond的創作來源于真實。Beyond的主唱家駒在作曲時,都是從自己的內心出發,伴之隨之而來的靈感,將旋律在心中譜出,哼唱出來,而后填詞,最后譜成樂曲,制成歌曲。堪稱音樂界的一個天才創作家。但是,他們的靈感從何而來。是因為他們的創作來源于真實,卻超越了現實。真實是藝術的生命,藝術要以情感人,先要取信于人,虛假的藝術必然會失去人們的起碼信任,也就談不上藝術的感染力了。Beyond的創作既體現了生活的真實,同時也是創作者的主觀愿望的真誠同作品客觀效果的真實。他們的作品,沒有矯情,全是真情。這種真情實來源于生活的點滴積累,但是一旦創作成為作品,卻具有超越現實的超時空內蘊。即使現實再殘酷,我們同樣能在其作品中,在其旋律中感受到一份堅實,汲取到一種力量。他們的這種特立獨行,敢于同命運挑戰,從不屈服。已然成為一種跨越時間領域的一種精神載體,激勵著迷茫的人奮然前行。這種超現實的卓越藝術成就,就來源于他們是本色的自我,是真實的自我,更來自于真實的世界!
結語
Beyond樂隊在2005年舉辦了全國循環告別演唱會之后,宣布解散。他們的歌曲,就如一個時代標志,不斷地警示著人們珍愛生命,告訴我們要相信人間有愛!青春一次是難得的。短暫的青春中我們要釋放激情,活出自我。Beyond告訴我們,年輕的路上我們要以博大的心去愛一切。青春的征程中我們很容易迷路,只有在追逐夢想中才可以找到正確的方向去前行。Beyond之所以有著卓越的超時空內蘊,就是因為他們堅持理想,弘揚仁愛,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和人文精神,更是這個時代不可缺少的勵志佳音!二十九年來,我們抗戰青春的激情,抗戰著生活的無奈,抗戰著愛情的夙愿,抗戰著理想的遙遠。這二十九年的努力抗戰,我想,終會磨出一條血路。若干年后的今天,當我們垂垂老矣的時候,昏花的老眼里欣喜地閃爍著回憶的淚: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有一支樂隊,叫做Bey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