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烏鲗骨一蘆茹丸臨床應用經驗
在跟隨 史載祥老師學習過程中,發現老師經常使用烏賊骨茜草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為了深刻領會老師用藥意圖、更全面的掌握中醫配伍應用烏賊骨茜草的治療范圍,我們回顧學習了《黃帝內經》和現代研究文獻,將學習心得敘述如下。
一、方源探秘
四烏賊骨一蘆茹丸最早見于《黃帝內經》,后世對其應用多有發揮,應用范圍漸廣。
《內經·素問·腹中論》“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歧伯曰:以四烏賊骨一蘆茹二物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
以上描述具有以下特點:1.“胸脅支滿(腹脹胸悶),妨于食(不能進食)”“出清液(泄瀉)”表明病變部位涉及消化系統;2. “唾血”,“時時前后血(尿血、便血)”,表明病變嚴重影響到血液系統的功能,可能存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減少;3.患者體氣“腥臊臭”,表明除出血原因外,可能與體內代謝廢物不能轉化排泄有關,病變可能涉及“肝臟或腎臟”。然臨床表現并未涉及“水腫”等,推測“腥臊臭”可能不是由于腎功能衰竭導致尿素氮升高所致,而是肝功能衰竭導致的“出血和血氨等升高”所致;4.“四肢清(四肢涼)”表明能量攝入不足或末梢循環不良;5.如果是女性患者,可以見“月事衰少不來(月經量少或閉經)”,表明患者內分泌功能受到嚴重影響;6.“目眩(眩暈)”可能是腦或眼部缺血所致。
關于致病原因《內經》作者認為:是血枯,而導致血枯的原因是:1.年少時“大脫血(大失血)”,但沒有指出出血的原因是什么;2.過度飲酒傷肝。
綜合以上分析,《內經》四烏賊骨一蘆茹丸所治病癥可能是“肝硬化”,同時也表明四烏賊骨一蘆茹丸具有“養血(治療血枯)、止血(治療唾血、尿血、便血)、通經(月事衰少不來)”的綜合作用。
二、方解:
烏賊骨咸溫下行,主女子赤白漏下及經閉血枯,又能澀精秘氣;茜草既能止血治崩,又能補益精氣;雀卵為補益精血之妙品;鮑魚能通血脈,益精氣。精血得以滋填,化源不絕,沖任脈盛,經事自潮矣。朱良春先生認為,此方為通補奇經之祖方。奇經病變都是大病、久病所累及;此方組成有兩大特點,其一,選動物藥來填補精血,既是養肝腎,又是益沖任,所謂:“味腥氣穢,善走奇經”。其二,以補澀為主,澀中寓通。烏賊骨、茜草不僅能固澀下焦,而且能通利血脈,所以說二味能行能止。
三、應用發揮
1、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崩漏):
葉氏[1]用自擬復方烏賊骨茜草湯(煅烏賊骨、茜草炭、阿膠各20g,槐花炭、薺菜、益母草、馬齒莧各30g,蒲黃炭15g,甘草6g)辨證加減治療50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每天一—2劑,血止后服歸脾丸,每次1丸,每天2次,至下次月經來潮時再服復方烏賊骨茜草湯3-5劑,如此連治3-6個月。結果痊愈38例,好轉10例,總有效率96%。魏氏[2]用自擬加味烏賊骨蘆茹湯(茜草、烏賊骨、地榆炭、棕櫚炭、炒續斷各15g,大黃炭12g)治療崩漏,療效滿意。
2.治療肝纖維化:小鼠實驗表明茜草水-甲醇提取物對肝臟具有保護作用,小鼠口服其提取物或生理鹽水的對照實驗表明,小鼠口服提取物對對乙酰氨基酚所引起的致死率能顯著降低,并緩解其肝毒性,提取物對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毒性也能明顯降低[3]。:有人以含有茜草的自擬化纖湯(生黃芪、炙鱉甲、海螵蛸、茜草、地龍、桃仁、桑椹、雞內金等)治療肝纖維化30例,總有效率為96.7%,提示本方可降解肝纖維化,改善肝功[4]。還有報道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茜草三七治療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234例,總有效率為96%,顯著優于單純辨證論治138例患者的總有效率(63%),也提示茜草有保肝抗肝纖維化的作用[5]。
3. 治療未破裂卵泡黃素化綜合征(不孕癥之一):其臨床表現為有規律的月經周期,基礎體溫雙相,排除輸卵管不通及男性不育因素的不孕癥患者。B型超聲圖像分兩型:①小卵泡黃素化型:在預計排卵日卵泡體積不變,卵泡直徑小于17mm,持續數日,卵泡內光點逐漸消失。②卵泡滯留型和卵泡持續增大型:預計排卵日卵泡體積不變,泡囊壁漸漸增厚,2-4d內卵泡內充滿大量光點,然后逐漸消失,卵泡直徑在25mm左右;或表現為預計排卵日見卵泡體積迅速增大,直徑可達31-50mm,可持續至月經周期末。海螵蛸茜草湯(海螵蛸30g,生茜30g,生地黃12g,山茱萸9g,枸杞子15g,菟子15g,醋柴胡9g,桔梗12g)加減:小卵泡黃化型加白芍18g,紫河車30g,巴戟天9g,香附g;卵泡滯留型和卵泡持續增大型加桃仁9g,紅花9g,穿山甲12g。自月經周期的第8天起,連服劑,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水煎2次,早晚溫服,日1劑,結果妊娠率58.3%[6]。
4. 帶下病 近代名醫張錫純善用之。認為“帶下為沖任之證。而名謂帶者,蓋以奇經帶脈,原主約束諸脈,沖任有滑脫之疾,責在帶脈不能約束,故名為帶也。然其病非僅滑脫也,若滯下然,滑脫之中,實兼有瘀滯。其所瘀滯者,不外氣血,而實有因寒因熱之不同。”制“清帶湯”(生山藥、生龍骨、生牡蠣、海螵蛸、茜草)“治婦女赤白帶下”。單赤帶,加白芍、苦參;單白帶,加鹿角霜、白術。
5.慢性腎炎、尿毒癥 史載祥老師經常配伍應用烏賊骨茜草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取其通補奇經、通利血脈的作用。
病案舉例:
慢性腎功能不全1
朱某,男,68歲。
初診:2004-3-4
慢性腎功能不全數年,貧血,高血壓,面色晦暗,眼瞼浮腫,面部虛浮無澤,白癜風,體胖,時有腰痛,畏寒,兩腿乏力,腿腫晨輕暮重,夜尿頻多,每夜3-4次,舌淡暗齒痕,苔白膩略厚,脈沉遲,BP 128/66mmHg。
查:尿蛋白微量,尿潛血+,尿紅細胞2-5/HP,尿白細胞2-6/HP,顆粒管型4-6/HP,血BUN 78.1mg%,Cr 5.1mg%,Ca 6.7mg%,HDL-c 35mg%,apo A 92mg%。
治療:1、生黃芪30 g,淡附子4 g,黨參10 g,欠實30 g,山萸肉15 g,荊芥15 g,防風15 g,白茅根60 g,豬茯苓各15 g,萆解15 g,生軍(后下)6 g,茜草15 g,烏賊骨30 g,生地榆15 g,山藥15 g,白術10 g。每日一劑,隨證稍作加減。
2.加用:雷公藤多甙10mg,每日兩次。
3.另用西藥:羅可曼及降壓藥。
2004-8-19
病情逐漸好轉,夜尿多,乏力,腰痛,舌淡暗,苔薄黃潤, BP120/75mmHg。檢查:BUN 59.3mg%,Cr 4.4mg%,UA 6.2mg%,GlU 103mg%。
處方:荊防風各10 g,生黃芪15 g,山萸肉15 g,薏苡仁30 g,生地榆15 g,烏賊骨30g,茜草15g,槐花10g,生軍6 g,丹參30 g,水紅花子10g,白茅根60g,劉寄奴30g,上方加減,每日一劑。
停用雷公藤多甙。
2004-10-19
多夢,納差,不思飲食,下肢輕度浮腫,夜尿2~3次,舌淡暗苔黃膩,BP 130/70mmHg。
生黃芪30 g,山萸肉15 g,生軍8 g,生地榆15 g,茜草15 g,烏賊骨30 g,荊防風各10 g,白花蛇舌草15 g,內金15 g,淡附片4 g,白芍15 g,仙鶴草30 g,三棱10 g,莪術10 g,上方加減,每日一劑。
2005-8-25
中藥治療至今,病情穩定。
查:尿蛋白1.0g/L,尿紅細胞2-5/HP;血GLU 119mg%,BUN 63.1mg%,Cr 4.3mg%, UA7.4m%,CHO 214m%,TG 213m%,LDL 146mg%。
繼用前方隨證加減鞏固。
慢性腎功能不全2
尹某,男,61歲
初診:2004-3-4
慢性腎功能不全數年,合并糖尿病,素嗜肉食,刻下面略紅潤,易頭汗,腰冷,雙側耳鳴,尿蛋白增多,舌暗紅,苔黃膩, BP116/76mmHg。血Cr1.4mg%,UA8.0mg%,GLU128mg%。
治療:蒲公英30g,赤芍15g,銀翹各15 g,烏賊骨15 g,茜草15 g,蒼術15g,天花粉40g,萆解15g,白芍15g,生雞內金15g,白茅根60g,生地榆10g,荊芥10g,每日一劑。
另服知柏地黃丸,諾迪康,拜新同,別嘌呤醇等中西藥物。
2004-7-6:用以上方法加減治療3個月,除血壓控制尚可外,蛋白尿控制不理想,自覺眼瞼沉重感,眼澀,腰酸冷感,兩腿乏力,舌略紅,苔白膩潤,BP100/64mmHg。查:尿蛋白3+,尿顆粒管型2-4/HP,透明管型0-2/HP。
處方:荊芥炭10g,防風10g,茜草10g,烏賊骨30g,生地榆15g,槐花10g,白茅根30g,水紅花子10g,杜仲15g,羌獨活各8 g,炙甘草6g,每日一劑,連續應用50天。
另加雷公藤多甙10mg,tid
2004-10-21:尿蛋白轉陰,血Cr 1.4mg/dl;GlU 126mg/dl;UA 7.9mg/dl;CHO 258mg/dl;TG 183mg/dl。隨訪半年病情穩定。
慢性腎炎
楊某,女,51歲。
初診日期:2005-7-7
腰痛腿腫半年,活動后加重,面紅,時汗,舌紅,苔薄黃,脈弦滑,BP130/80mmHg,尿蛋白3+,尿潛血2+,尿紅細胞2-6/HP,尿白細胞5-10/HP,尿上皮細胞10-15/HP,顆粒管型4-8/HP。
治療:
茜草20g,烏賊骨30g,生地榆15g,側柏葉15g,赤芍15g,薏苡仁30g,杜仲15g,川斷15g,巴戟天10g,知柏各10g,山萸肉10g,當歸10g,潼白蒺藜各15g,7劑,每日一劑。
2005-7-14
腰痛腿腫減輕,面紅,脈弦滑,舌尖紅,苔薄黃,面紅,BP 125/75mmHg,血常規正常,尿蛋白3+,尿潛血3+,尿紅細胞10-15/HP,尿白細胞10-25/HP,尿上皮細胞10-20/HP,顆粒管型0-2/LP。上方去側柏葉,加銀翹各30 g,欠實30 g,生地榆15 g,7劑,每日一劑。另加雷公藤多甙10mg,每日三次。
2005-7-21
腰痛腿腫如故,脈細弦滑,舌尖紅齒痕,苔薄微黃。尿潛血2+,尿蛋白3+,尿紅細胞6-8/HP,尿白細胞2-4/HP,尿上皮細胞10-20/HP,上方去巴戟天,加益母草30 g,7劑,每日一劑。
2005-7-28
腰痛腿腫減輕,舌尖紅齒痕,苔薄微黃,脈細弦,BP115/70mmHg。尿蛋白1.0g/L,尿紅細胞1-3/HP,透明管型0-2/HP,尿顆粒管型2-4/HP。用雷公藤多甙2周已見顯效。
上方去欠實血余炭,7劑,每日一劑。
2005-8-4
腰痛腿腫減輕,舌尖紅,苔薄黃,脈細弦,尿蛋白0.3g/L,其他(-)。
烏賊骨30g,茜草20g,生地榆15g,赤芍15g,白茅根60g,山萸肉15g,杜仲15g,桑寄生15g,薏苡仁30g,7劑,每日一劑。
2005-8-11
腿腫消失,腰骶疼痛,舌尖紅,苔薄黃,脈弦滑。上方加川斷15g,忍冬藤30g,7劑,每日一劑,鞏固治療。
(賈海忠,李格)華祥醫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