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追求完美心理更容易抑郁和焦慮。其實從某種角度來看,做事情盡善盡美是一種非常值得贊揚的,但如果過于追求完美,可能會適得其反。有研究結果顯示,盡管完美主義者對做每件事情都有高要求高標準,但存在一些心理性格缺陷。完美主義者更易出錯,也更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從而難以從失敗中得到提升。另外,完美主義者更容易患上焦慮癥和強迫癥。
1. 完美主義者會產生強迫癥
擔心出錯還可能演變成對自己行為的懷疑、不確定感,從而重復無意義的動作、反復檢查,這些都是強迫癥和廣泛性焦慮的重要癥狀。
2. 完美主義的關鍵在于過分擔心出錯
認為任何一次表現都是自己能力和形象的全部體現?!澳呐掠龅降卣鹨步^不會不化妝就跑出去”,他們想方設法回避或掩蓋錯誤,也因此很難從自己的錯誤和失敗中得到成長和提高,比如一些運動員在上升時期就早早結束運動生涯。其實,越怕出錯就越容易出錯,心理學研究證明,過強動機會讓運動員動作變形、學生記憶力下降。
3. 完美主義者還跟周圍人過不去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認為,完美主義者通常先入為主地覺得自己比別人更能干,因此對人際交往感到厭倦,對他人和社會容易挑剔、仇視甚至攻擊。古代詩人屈原的一生就頗具完美主義的悲情色彩,他“懷瑾握瑜”,不屑與市井大夫為伍,“舉世皆濁我獨清”,最后對外界完全絕望,只得懷石沉江。
4. 家長的唉聲嘆氣塑造出完美主義后代
瞬息萬變的時代困擾著家長們,讓他們給子女的成功施加了更大壓力,通過口頭語言、嘆氣、沉默和皺眉等方式塑造出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后代。
5. 完美主義者的目標難以完成
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定的標準往往高不可攀,因此注定收獲無情的挫折,甚至沉浸在失敗前的擔驚受怕和失敗后的悲觀喪氣中。
提示:對于完美主義者,從某一角度來看他們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值得贊揚的,但從心理健康角度來講,過于追求完美則是一種病態(tài)心理。這種心理使人總處于焦慮當中,更容易患上焦慮癥和強迫癥,是會影響心理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