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的這段話很深刻:
歲月靜好是片刻,
一地雞毛是日常,
即使世界偶爾薄涼,
內心也要繁華似錦,
淺淺的喜歡,靜靜地愛著,
深深懂得,淡淡釋懷,
望遠處的是風景,
看近處的才是人生。
唯愿此生,歲月無恙;
只言溫暖,不語悲傷!
時光清淺,歲月安暖。人到中年,日子不好不壞,生活波瀾不驚,沒有任何的期盼,也沒有多大的痛苦。生活普普通通,但也樂在其中。不是生活變得更好了,而是自己開始學會轉變了。當你學著不再跟自己較勁,那么一切都可以放下了。
其實,生活的大河依然奔流著,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和未知數。生活,有時平展,有時曲折。不是所有的等待都能如愿,不是所有的美夢都會成真。即是美夢,一輩子能成真一回,就是造化。
其實,人的一生中,大多時候,是逆境多順境少,順風順水的日子里,你不曾忘了本心;逆水行舟的歲月,你不曾忍痛成長,這就是進步。
《增廣賢文》里有句話:未曾清貧難做人,不經打擊永天真。你曾經總是很脆弱很天真,那可能就是受了挫折和打擊太少。后來,你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受挫,又一次次擦干淚自己站起來。跌倒的次數多了,就會強健了雙腿;受到挫折的次數多了,內心就會變得強大。
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健了你的雙腿;感謝傷害你的人,他磨煉了你的意志。后來你才明白,成熟不過是善于隱藏,滄桑不過是無淚有傷!
你的每一份經歷,都是生命中的財富,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當你走過去,一切都會變得云淡風輕。好起來的從來都不是生活,而是自己,坦然面對,欣然接受,就是自己成長的開始.多少歲成長都不算晚,只要你真的想改變。
中年人的生活,其實,真的沒有那么多的歲月靜好,多半是一地雞毛的瑣碎和牽絆。生活沒有一天是風平浪靜的。當你學會坦然面對了,生活的重負就感覺輕了。生活的本質依然是忙碌、疲憊,只是你的心態變了,才會變得簡單快樂。
很多的時候,你不再追求那么多的完美,學會了妥協和讓步,學會了理解和寬容,學會了轉彎與變通。你不再一條路固執地走到黑,而是相信轉角有風景。很多的事,無論你多么費心費力做得多好,總會有人不滿意。而你你不再像以前一樣渴望被理解,你選擇了不解釋。是朋友,不需要解釋;不是朋友解釋也沒用。
網上這句子,想必符合很多人的心情與心境:今年大概最大的變化就是不再像以前一樣渴望被理解再也沒有非說不可的故事。讓你感覺累的關系,你都不想再維持,你慢慢學會了一個人,學會了獨處。比起被人左右情緒的生活我更喜歡無人問津的日子!
對任何人任何事,不再抱有多高的希望。因為你有希望就會失望,不如打消希望,再有希望就是意外的歡喜。對任何人都不要有額外的要求,因為沒有人有義務對你好。這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除了健康,都是浮云。
楊絳先生在《一百歲人生感言》寫道:保持知足常樂的心態才是淬煉心智,凈化心靈的最佳途徑。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勝利,這便是人生哲學。
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一個女人,最好的活法,是活出了自己。楊絳一生,活出了一個女人最好的樣子,她優雅淡定從容,是世間女子的楷模。
與愛情,她一錢鐘書一生相戀相愛相知相守;做夫妻,相濡以沫琴瑟和鳴;事業方面,夫妻倆齊頭并進,各有建樹。她活得透徹、淡定、從容。即使是丈夫和女兒都離開這個世界以后,她依然淡然篤定地活著,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這本書的作者以款款的敘述,溫柔的筆觸,優美的文字,為我們講述了楊絳一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