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老中醫治療郁證醫案大全

醫案一

陳某,女,32歲。因母病愁思不解,郁而生病。其癥:心煩,頭暈,失眠,胸脅苦滿,午后低熱,欲手足貼近磚墻涼而始爽,飲食無味,口苦,時時太息,經期前后不定,量少,色紫,挾有血塊,曾服芩連四物湯等寒涼之藥無效。其人面容消癯,面頰色赤,舌紅而少苔,脈弦責責。此乃肝郁化火,血虛不柔所致。又屢服苦寒之藥,損傷脾陽,清陽不能升發,而陰火反乘土位。治仿東垣之法:粉葛根3克,升麻2克,羌活2克,獨活2克,防風3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炙甘草6克,紅參3克,生姜3克,大棗3枚。連服2劑,發熱漸退,心煩少安,余癥仍然不解,此乃肝郁血虛。方用:柴胡12克,白芍12克,當歸12克,茯苓9克,白術9克,炙甘草9克,牡丹皮6克,黑梔子3克,煨姜2克,薄荷2克,香附5克,郁金5克,鱉甲9克,牡蠣9克。服藥后,一夜酣睡,心胸豁然,漸能飲食,但覺神疲乏力,心悸不安,脈來緩而軟,改投歸脾湯間服逍遙丸,調治數日,午后之熱全退,體力漸增,又以參苓白術散3劑善后,病愈。

【按】氣郁化火之證,其治當遵“氣郁達之”“火郁發之”之旨,宜用疏達肝膽氣機之品,反投苦寒,則不但閉阻氣機,使火郁更甚,而且內傷脾胃,遏抑清陽,非見肝治脾之義也。審時度勢,治當升脾胃之清陽,兼瀉心中陰火,選用升陽散火湯,俾脾氣升發,則木郁自達。然血虛肝郁,其勢未已,故再以丹梔逍遙加鱉甲、牡蠣,以養血柔肝而建功。本證從戰略上講,離不開脾胃虛弱的問題,故又用歸脾湯、參苓白術散而收全功。

引自《劉渡舟驗案精選》

醫案二

張某,女,36歲,導游。門診病歷,1992年7月6日初診。主訴精神緊張,恐懼多疑2年。2年前因受驚嚇,遂致遇人便精神緊張,頭額汗出淋漓。平素郁郁寡歡,恐懼多疑,遇生人則怵惕不安,甚則不能外出乘車或去喧嘩場所。經北京安定醫院確診為“精神憂郁癥、恐懼癥”。每日口服阿普唑侖(佳樂定)10片、多塞平(多內科臨證醫案慮平)6片、地西泮(安定)2片,療效不明顯?,F情緒低落,極易緊張,外出需家人陪伴,凡遇喧嘩之處即恐懼異常,鼻尖手心汗出,神呆不寐,喜靜厭亂,胸悶太息,心煩易急,顏面麻木,終日頭腦昏昏沉沉甚至頭暈欲仆,大便干,月經量多,舌紅黯邊有齒痕,脈細弦。辨證:心肝血虛,痰濕內擾。治法:化痰清熱,養肝寧心。處方:清半夏10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炙甘草5克,竹茹10克,枳實10克,石菖蒲10克,遠志10克,炒酸棗仁15克,五味子10克,白蒺藜10克,首烏藤10克,菊花10克,夏枯草10克。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7劑。7月14日復診,訴服藥后精神穩定,頭暈、睡眠均好轉,又投7劑,精神轉佳,但仍不能停減西藥。7月14日再,因生氣病情有所反復,舌紅黯,脈細弦,守方加黃芩10克,黃連5克,服14劑。8月6日復診,其自行來診,欣喜告曰:藥后恐懼感消失,人睡極佳。1周來自行逛商店2次亦無恐懼,遇生人亦不緊張。因此停服西藥多塞平,阿普唑侖減至每日2片。舌淡紅,脈沉弦。守方去黃芩,加枸杞子10克,服14劑。8月21日復診,心悸、多夢、頭暈頭脹減輕,偶有緊張,近日覺口黏、納呆,舌胖大有齒痕,脈沉細。此肝郁血虛也,乃易方逍遙散以疏肝健脾,養血安神。處方:柴胡10克,薄荷10克(后下),當歸10克,白術10克,茯苓15克,石菖蒲10克,佩蘭10克,炒酸棗仁15克,五味子10克,蒺藜10克,首烏藤15克,枸杞子10克。每日1劑,水煎服。服上方半個月,諸癥基本告愈。停服阿普唑侖,半年后隨診,未再反復。

《靈樞·本神》

中云:“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靈樞·四時氣》

中云:“善嘔、長太息,心中儋儋,恐人捕之,邪在膽,逆在胃?!薄端貑枴て娌≌摗?/p>

中云:“數謀慮不決,故膽虛。”《素問·臟氣法時論》

中又云:“肝病虛則善恐,如人將捕之?!惫拭鞔復①t乃概之曰:“惕然而驚……心下怯怯,如恐人捕,皆心虛膽怯之所致也?!贝税妇駪n郁者即屬此。祝氏據其心膽(肝)虛怯,脾失健運,痰濕中阻,心神受擾之病機,擇十味溫膽湯加減,以標本兼治,既健脾燥濕、化痰清熱,又養肝寧心。其半夏配夏枯草、蒺藜配首烏藤者,乃祝氏對藥經驗。前者具平肝和胃、清熱化痰、交通陰陽之能,善療痰熱內擾,胸悶、頭昏、失眠、頭痛之癥;后者具益腎平肝、散風熱、止疼痛之功,對于用腦過度之頭痛、頭昏、失眠者頗佳。后又以逍遙散加減善后,意在培本滋腎水,調肝脾,水涵木,木自達,脾運健,而心靜神安矣。

引自《祝諶予臨證用方選粹》

醫案三

某女。許嫁后,夫經商二年不歸,因不食,困臥如癡,無他病,多向里床睡,朱診之,肝脈弦出寸口,曰此思想氣結也,藥難獨治,得喜可解。不然,令其怒。脾主思,過思則脾氣結而不食,怒屬肝木,木能克土,怒則氣升發,而沖開脾氣矣。令激之,大怒而哭,至三時許,又令慰解之,與藥一服,即索粥食矣。朱曰,思氣雖解,必得喜,則庶不再結,乃詐以其夫有書,旦夕且歸,后三月夫果歸,而愈。

396一

【按】本案為朱震亨治療郁證驗案之一。丹溪治療郁證,雖創越鞠丸和六郁湯之名方,為后世所宗崇。然觀此案,因情志刺激太久,而成郁證。脾主思,過思則脾氣結,故其病不食,困臥如癡。脈弦則為肝氣郁結之證。丹溪認為“藥難獨治”,故采用精神心理療法與藥物療法相結合,而以精神心理療法為主進行治療。丹溪用喜怒之法,先令其怒,激之使其大怒而哭。因怒屬肝木,木能克土,怒則氣升發,而沖開脾氣矣。思氣雖解,必得喜,則庶不再結。故后使其喜,詐以其夫有書,旦夕且歸,后三月夫果歸,其疾而愈。在治療過程中,還配以精神安慰,心理開導,以及解郁之藥。此案可見丹溪繼承張子和之遺風,善用心理療法。

引自《古今名醫醫案賞析》

醫案四

某女。姑蘇朱子明之婦,病長號數十聲,暫止復如前。人以為厲所憑,莫能療,戴曰:“此郁病也。痰閉于上,火郁于下,故長號則氣少舒。經曰“火郁發之’是也?!彼煊弥貏┯恐?,吐痰如膠者數升,乃愈。

K按】本案為戴思恭治療郁證驗案之一。戴思恭少隨父受學于朱丹溪,為丹溪得意門生。對丹溪學說頗多繼承和發揮?!侗静萁浭琛?/p>

中載古人語云:“怪病多屬痰,暴病多屬火?!闭f明痰火之為病,臨床表現變化多端。戴氏《推求師意》

中指出“因氣成積,積氣成痰”。痰氣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本案患者無他病,但長號連聲,止而復作。其為郁病,自與“臟躁”有別。戴氏分析病者長號的原因,乃氣機失宣,欲求伸展。而氣之不舒又因閉痰火郁所致。因長號則氣少舒,知其郁閉的關鍵在上焦。故宗《素問》

之“火郁發之”之旨,用吐法涌去頑痰。在上之痰閉得開,在下之郁火自解,閉郁既除,升降復常,故氣舒而病愈。

引自《古今名醫醫案賞析》

醫案五

粟某,女,53歲,工人。初診(2004年3月22日)。主訴:情志不舒、失眠2年。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焦慮,情志不舒,納呆,夜寐難成,被某醫院神經內科診斷為抑郁癥,先給服帕羅西汀(賽樂特)癥狀有所緩解。服用數月后療效下降,又換“氟西汀(百優解)”癥狀稍緩解,仍感憂郁,失眠,故來我院就診。自述有“胃息肉”史5年。現癥:焦慮,憂郁,性情急躁,晨起口苦,納呆,胃脘不適,腹脹,頭昏痛,難人睡,二便調,舌淡,苔白膩,脈沉弦。西醫診斷:抑郁癥。中醫診斷:臟躁(肝氣郁結)。辨治:婦人的生理功能與肝密切相關;“女子以血為本”“女子以肝為先天”,肝主疏泄,調暢情志,故婦人多見情志病變。肝藏血,體陰而用陽,肝之疏泄失常,肝陰易傷而肝陽易亢,陰陽失調而現諸癥。擬柴胡龍牡湯燮理陰陽。龍骨、牡蠣各30克,柴胡12克,黃芩12克,黨參15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9克,淡干姜9克,大棗15克,白芍15克,川桂枝6克,酸棗仁15克,五味子9克,首烏藤30克,丹參15克,川芎9克,知母6克。6劑。每日1劑,水煎服。二診(2004年4月2日):患者服藥后焦慮明顯減輕,已減半服用氟西汀,納可,眠仍差,須服1/4片地西泮(安定)方可人睡,二便調,舌淡紅,苔膩薄,脈細弦。經用柴胡龍牡湯燮理陰陽已獲效,前方加首烏藤30克,合歡皮12克以安神。7劑。每日1劑,水煎服。三診(2004年4月23日):焦慮明顯緩解,氟西汀已停10余天,頭痛有減,但人睡仍差,胃脘脹滿不適,打呃,無反酸,納稍差,舌淡,苔白,脈沉。患者有胃息肉史,消化功能差,故注意健脾和胃,又因為肝主疏泄,主情志,《金匱要略》

中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故疏肝佐以健脾和胃。柴胡12克,黃芩9克,黨參15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9克,淡干姜9克,大棗12克,枳實9克,龍骨、牡蠣各30克,首烏藤30克,合歡皮12克,川芎9克,五味子9克,酸棗仁12克,焦白術15克,川桂枝9克,棗仁15克,茯苓12克,海螵蛸15克,茜草15克。7劑。每日1劑,水煎服。益精靈口服液20毫升,3次/日,口服。四診(2004年5月10日):患者述胃脘脹,牽及右脅,打嗝,頭部走串性昏脹,眠差,舌膩,脈沉。此乃肝腎不足之證。患者年已半百,肝主疏泄,藏血,舍魂。腎藏精。因為患者以陰陽失調為主,故繼以燮理陰陽,疏肝健脾為治,兼平補肝腎。龍骨、牡蠣各30克,柴胡12克,黃芩12克,黨參15克,制半夏12克,炙甘草9克,淡干姜9克,大棗15克,白芍12克,川桂枝9克,首烏藤30克,丹參15克,浮小麥30克,合歡皮12克,益智9克,焦白術15克,茯苓15克,川芎9克。6劑。每日1劑,水煎服。益精靈口服液20毫升,3次/日,口服。

【按】郁證,是由于情志不舒,氣機郁滯所引起的一類病證。主要表現為:心情抑郁,情緒不寧,脅肋脹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痛,有異物梗阻,失眠等各種癥狀。其由于郁怒、思慮、悲哀、憂愁等情志所傷,肝氣郁結,從而引起五臟氣機不和所致。主要由肝、肺、心三臟受累及氣血失調所致。初期因氣滯而夾痰濕、食積、熱郁者多屬實證,久病由氣及血,由實轉虛或虛實夾雜?!端貑枴ちo大論》

中曰:“木郁達之”。治療以疏通氣機為原則,配合行血、化痰、利濕、清熱、消食之劑,虛者以益氣血挾正為法。此患者年已半百,肝腎陰虧在先,加之個性喜焦慮,肝郁化火,重傷陰液,陰陽失調發為郁證。法當以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燮理陰陽。方中柴胡、黃芩疏肝理氣,兼清肝熱;黨參、炙甘草、大棗健脾益氣;半夏、淡干姜和胃;龍骨、牡蠣重鎮安神;白芍、川桂枝調和營衛;酸棗仁、五味子、首烏藤、丹參、川芎養心安神;知母滋陰清熱。茜草清熱;海蝶峭制酸和胃;枳實理氣消脹。益精靈口服液是依據作者培補肝腎經驗方生產的中成藥。臨床用藥中注意理氣之品多屬香燥,多用又會耗傷肝陰,需要配伍酸甘化陰,柔肝養肝之品。所用益精靈口服液(院內制劑)含何首烏、枸杞子、茯苓等藥,具有補益肝腎,養血安神之效,恰對病機。此外郁證的治療同時還要注意心理疏導。

醫案六

謝某,女,38歲。初診:2002年5月7日。多年來胸悶噯氣,噯聲嘎嘎作響,時或噯氣深沉如悶雷,胸脅脹滿,或脹痛,痛無定處。月經量少,經色暗紅,有血塊,行經腰痛。舌質暗,舌面布有郁溝,邊有瘀點,苔白膩,脈象沉弦,且有澀象。證系肝氣郁結,氣滯血瘀,胃失和降。治宜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方選柴胡疏肝散合旋覆代赭湯加減。柴胡10克,枳實15克,白芍15克,香附10克,川芎6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20克,旋覆花10克,赭石30克,法半夏30克,生姜3片,大棗3枚。3劑。水煎服,每次服300毫升,每日服2次。二診:藥后感覺胸脅寬松,噯氣明顯減少,腰痛依然。方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柴胡15克,枳實10克,白芍12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熟地黃10克,當歸10克,赤芍30克,川芎10克,牛膝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香櫞10克,八月札10克。3劑。水煎服,每次服300毫升,每日服2次。三診:服行氣活血止痛之方藥后,噯氣消失,腰痛緩解。處四逆散加味。柴胡15克,枳實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炒萊菔子30克。6劑。水煎服,隔日1劑,每次服300毫升,日服2次。

【按】郁者,滯而不通之謂也?!兜は姆āち粽f》

中曰:“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佛郁,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于郁?!庇糇C可涉及西醫學的神經官能癥、狂躁抑郁癥、更年期綜合征、反應性精神病及老年抑郁癥等。本例屬肝氣郁結。肝為剛臟,主疏泄,喜條達,怒傷肝,肝氣橫逆犯胃,易致胃氣上逆,輕則噯氣,重則嘔吐,故用柴胡疏肝散疏肝理氣,旋覆代赭湯和胃降逆,血府逐瘀湯行氣活血化瘀而止痛。

引自《谷清溪臨證驗案精選》

醫案七

吳某,女,16歲。黑龍江省泰來人,2000年5月15日初診。病史:該患者是學生,父親是西醫醫生,由父母陪同前來就診。因其自己不說話,病情均由父母代訴。其患病已2個多月,因生氣而發病。主要癥狀就是不講話,終日郁悶不樂,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索然乏味,對父母及親人均無熱情,進食減少,學習受影響。其父帶領到多家醫院診治,均診為抑郁癥,服用西藥治療2個多月不效,前來求中醫診治。查體:面色青黃,體瘦弱,表情淡漠,郁悶而坐,問話不答,舌淡苔白濁厚膩,脈弦滑。診斷與治療:因發病有明顯的生氣誘因,肝郁無疑,病久郁而生痰,故見苔白濁厚膩,脈弦滑,證屬痰氣搏結,治以逐痰開郁、理氣通竅,方用開郁青州飲,服用7劑,試看療效。7劑后,療效甚好,能說話。再服7劑,癥狀明顯改善,可與父母交流,進食增加,對人對事均有反應,有笑容,面色轉紅潤。因為醫院開生半夏、生白附子均須另開處方,故將生半夏、生白附子去掉,改用膽南星,加柴胡、郁金、白芍、白術、黨參等健脾疏肝藥,再服7劑,共服20余劑,病告治愈。抑郁癥臨床常見但不好治愈,許多人飽受其苦,陳老運用青州白丸子有毒藥物進行加減,取以毒攻毒之意制成本方,療效甚為滿意。開郁青州飲,組成:制膽南星10克,生半夏10克,生白附子10克,枳實10克,橘紅30克,云茯苓20克,全蝎10克,石菖蒲20克。功效:逐痰開郁,理氣通竅。主治:抑郁癥。

按】抑郁癥一般是由于情志不舒、氣郁不伸而引起性情抑郁,情緒低落或不寧,悲傷善哭,胸脅脹痛,如有物或痰堵咽中,睡眠異常等多種復雜的癥狀。屬中醫的郁證,有虛實之分,初得者或年輕人多實證,而且屬氣郁痰結者居多。本方正是為治療氣郁痰結所致的抑郁癥而設。生膽南星、生半夏、生白附子為青州白丸子的主要組成藥物,其性均辛燥有毒,功能均可驅逐風痰。在青州白丸子中,生用各藥,取其力猛,但用井水浸曬,制其毒性;而本方膽南星是用炮制過的,已去其毒性,僅半夏和白附子生用,同樣取其力猛之功效。方中枳實、橘紅行氣消痞,燥濕化痰;石菖蒲祛痰開竅,醒脾安神,與膽南星、全蝎同用,可豁痰開竅,搜風通絡,治療痰迷心竅之癲證或痰氣搏結之抑郁癥。云茯苓健脾除濕,為治痰之主藥,與半夏同用,增強其祛痰之功效。諸藥合用,共同起到逐痰開郁、理氣通竅、健脾醒神的作用。因在青州白丸子的基礎上加減而成方,故名為開郁青州飲。中醫古方就內科而言,千百年來積累了許許多多,各家均有自己的處方用藥習慣,陳老在學習了前人的經驗后,并不拘泥于古人的經驗,而是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神明于古法之中,而又變化于古法之外,創制了許多適合自己用藥特點的治療各種病變的新方,均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引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一陳景河》

醫案八

董某,女,26歲,工人。初診:1996年11月7日。病史:患者2年前因戀愛失意,思慮成疾,莫可名狀。輾轉多家醫院,查無陽性結果。診查:患者精神抑郁,煩躁不寧,時太息,自覺痛苦萬分,治療少效。數欠伸,悲傷易哭,膽怯易驚,自鄙自卑,時萌輕生念頭,神散不收,頭暈昏蒙,腰膝酸軟,月經先期量少,寐少夢多,不能勝任日常工作。舌胖質淡,苔少,脈虛弦。辨證:肝郁脾虛,陰虛火旺,陽亢神浮。治法:疏肝理氣,解郁理脾,滋陰鎮潛,安神定志。處方: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梔子9克,淡豆豉12克,百合15克,生地黃15克,知母10克,蓮子心3克,首烏藤30克,合歡皮10克,煅龍骨、牡蠣各30克。水煎服,14劑。每日1劑,效不更方,可繼服。二診:1997年3月20日。精神好轉,欲哭不能,煩怒頭暈仍重,舌質顯紅,脈同前,宗前法調方如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梔子9克,蓮子心5克,首烏藤30克,合歡皮10克,百合15克,生地黃30克,知母10克,煅龍骨、牡蠣各30克,珍珠母30克,靈磁石15克。水煎服,7劑。三診:1997年3月27日。藥后好轉,諸癥減輕,唯心煩,入睡極難。略作調整。處方:川黃連6克,黃芩9克,阿膠珠12克,雞子黃2個(分沖),白芍18克,炙百合15克,生地黃30克,知母10克,首烏藤3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2克,煅龍骨、牡蠣各30克。水煎服,7劑。四診:1997年4月3日。精神集中,思維敏捷,表情豐富自然,應答流利正確,恢復上班,工作自如,服下方以固療效。處方:炙甘草10克,浮小麥30克,大棗7枚,生地黃15克,知母10克,郁金12克,石菖蒲15克,白芍18克,黃芩9克,阿膠珠12克,雞子黃水煎服。20劑。以資鞏固。

【按】由于情志不遂,病始于肝,日久郁結化火,耗傷心血,及于心脾,心火亢盛,下及腎水,腎水虧于下,心火亢于上,水火不及,心腎不得相交,正如《金匱要略心典》

中所說:“蓋五志生火,動必關心,臟陰既傷,窮必及腎?!惫室娧餁庥?,心血不足,心失所養,神失所藏,肝郁抑脾,腎陰虧虛,心火獨亢的一系列證候。方用菖蒲郁金湯之意,取石菖蒲開竅寧神,以郁金行氣解郁、涼心清心,二藥配伍,有清心解郁、開竅寧神之妙功,正如《本草各要》

中所云:“郁金涼心熱,散肝郁”,《重慶堂隨筆》

中曰:“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清解藥用之,賴以祛痰穢之濁而衛宮城;滋養藥用之,借以宜心思之結而通神明。”本病與《金匱要略》

百合病病機相同,故以百合清心益氣安神,生地黃益心營、清血熱,知母滋陰清熱、除煩潤燥,《金匱要略心典》

中云:“百合色白入肺,而清氣中之熱,地黃色黑入腎,而除血中之熱,氣血既治,百脈俱清?!币愿墅湸髼棞B心神、補脾氣、緩肝急,為治心虛肝郁之效方也。

引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一謝海洲》

醫案九

沈某,男性,22歲。13歲誤染手淫之惡習,成年之后自愧不已,痛不欲生。頭暈健忘,膽小易驚,心煩易躁,驚悸不眠,睡則噩夢不斷,幻聽幻覺,甚則穢語不休,外出忘歸,口苦而黏,胸悶痰多,大便干燥,二三日一行。近來諸癥加劇,曾服用多種中西藥,但收效甚微。就診時患者表情淡漠,羞于見人,雙目呆滯,不愿言語,由其父代訴病情。望舌黯紅,苔黃厚膩邊有齒痕,脈弦滑。此屬痰熱郁結,心神被擾。治以清熱化痰,理氣開郁。擬溫膽湯加味。藥用廣陳皮10克,廣郁金10克,生大黃10克(后下),清半夏10克,生梔子10克,蓮子心6克,茯苓15克,炒枳殼10克,瓜蔞子12克,膽南星10克,淡竹茹12克,甘草5克。二診:上方藥服用5劑,自訴痰量減,大便通暢,夜寐得安,仍感心煩,精力難以集中,幻聽幻覺。藥已收效,上方繼進。治療中酌加淡竹葉、朱砂(不人煎)、生龍骨、牡蠣諸藥,共奏化痰清熱、和肝膽、除虛煩、清心安神定志之功。此方藥連用1個月,患者頭暈止,心煩平,頭腦清晰,夜寐安,幻聽幻覺諸癥皆消。

【按】《千金要方》

中云:“膽腑者,主肝也,肝氣合于膽,膽者中清之腑也?!庇掷顤|垣言“膽者,少陽春生之氣,…故膽氣春生則余臟從之?!惫省胺彩慌K,取決于膽也?!蹦憺橹姓?,喜寧謐而惡煩擾,喜柔和而惡壅郁,肝膽之氣主生升,以舒暢條達為順?;颊咭驘o知而染惡習,成年之后因之而心情抑郁不解,久而久之,必傷少陽溫和之氣,膽失中正決斷、疏泄條達之職,而膽虛心怯,氣郁生涎生痰化火,痰熱內蘊,擾動君火,神不守舍,變化無窮而致諸癥。故此病首當清化肝膽痰熱,理氣開郁。以溫膽湯為主方。臨床上每有兼癥種種,變化頗雜,終不外痰盛化熱、氣郁化火、化火傷陰、必致陽亢,陽亢則變化動風。為此臨證時不要拘泥于一方一證,而當辨清主癥兼癥,標本緩急,隨證加減,靈活運用。

引自《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一魏長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蔡福養:神經性耳鳴耳聾從痰、瘀、虛、肝火論治(多名家)
調肝清心湯.室性早搏(山東中醫藥大學) (轉載)
一文讀懂:柴胡溫膽湯臨證體悟
584.名老中醫的醫案精選1
余秋平講少陽病——小柴胡湯證(五)
(十六)癲癇大全——先天不足,河車首烏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卓资县| 紫云| 新闻| 清新县| 宁波市| 临漳县| 新龙县| 五大连池市| 资兴市| 和田市| 泰来县| 邓州市| 潞西市| 滦平县| 江山市| 丽水市| 五大连池市| 临潭县| 隆化县| 阿荣旗| 平乡县| 阿拉善右旗| 宜兰市| 迁安市| 铁力市| 青田县| 青冈县| 满城县| 西宁市| 忻城县| 乐山市| 双桥区| 文昌市| 三明市| 安溪县| 高阳县| 芒康县| 德昌县| 大渡口区| 当阳市|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