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將胡希恕經方醫學體系對桂枝茯苓丸的解讀摘錄如下。源自《胡希恕經方精義筆錄》一書。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獲苓丸主之。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方解
桂枝治氣上沖,茯苓治心悸而利小便,芍藥治腹攣痛,桃仁、丹皮以驅瘀血,故本方治瘀血證上沖、心悸、而腹攣痛者。
<按> 本方是一常用的驅瘀、降氣、平沖的方劑,臨床作煎劑有用于治療心腦血管病、而見氣沖心悸胸痹痛的機會。在《金匱要略》中用治婦人癥病下血,癥痼病非短期所能取效,故以丸劑治療。治瘀血證選方應看虛實,若為虛證不可用本方,而用含當歸、川芎等既驅瘀又補益強壯的方藥,如當歸芍藥散。
心悸、悸煩、肉瞤、均為茯苓的藥證;苓桂合用可治多種神經證候,即醫諺所謂“怪病多問水”者;心悸重,苓桂還可多用;宜注意。
有關仲景書中的論治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獲苓丸主之。
釋
癥病,指瘀血結成的痞塊而言。衃,指蓄積的惡血言。久有癥病的婦人,經斷不到三月,而得下血不止,自覺胎動在臍上,肯定此是癥病的為患;因為妊娠六月胎始動,即動,亦未有在臍上者,故謂為癥痼害。至于其人是否懷胎,可驗之于三月前的經水利否,如果經斷前三月經來均頗正常,即可斷定為胎;若前三月便不斷下血,后雖經斷三月,亦必非胎而為衃。無論懷胎與否,而所以下血不止者,只由于其癥不去故也,治法只有一條,即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按
本方不僅能治婦人癥病下血,無論男女因瘀而下血、或其他出血證,不宜桃核承氣湯攻下者,大多宜本方。
“婦人宿有癥病”,謂本來舊有癥積之病?!敖洈辔醇叭?,而得漏下不止”,即月經停止還不到三個月,又續見下血,淋漓不斷;“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此接上句,剛停經三個月還不到胎動的時候,就覺“胎動”,而且“胎動”在臍上、位置也不對,加之又見前句之續見下血;所以肯定這不是受孕懷胎,而是癥病的為患,停經只是一種懷胎的假像。正常的受孕,應當在六個月時感覺胎動,如停經前三個月行經一直正常,可判定為胎;如果懷孕停經三個月后,又有下血的癥情,這是內有瘀血(衃)的為患。
這種癥痼害的下血、或懷孕后瘀血性的下血,均以桂枝茯苓丸主之,以去其癥或衃。其實癥也是成形的頑固性的瘀血,癥病的下血和孕后衃的下血,均宜緩圖而不宜急攻,故用丸藥而不用湯劑。從本條可見下血之證,有因于瘀血者。孕婦本應禁用桃仁、丹皮等活血化瘀之品,以防傷胎墮胎,但有是證則用是方,此亦“有故無殞,亦無殞”也。臨床遇經行不利,痛經,下紫黑色的血塊,也是衃之為患,亦以本方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