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轉載)“頭暈胸悶”諸癥繁雜,辨起來卻一點也不頭暈!
按語


王某,女,56歲,初診日期:2018年1月8日


患者頭暈胸悶1年,腹脹,右腹痛晚上作,納可,眠差,口中和,有時膽紅素高,晚上左側偏頭痛,盜汗,大便3-5日一行不成形,頸幾幾,夜尿一行,吞酸,苔白脈細弦。與五苓散合茯苓飲加半夏,七劑。

 

處方:

桂枝10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蒼術10克

豬苓10克,姜半夏15克,黨參10克,陳皮30克

枳實10克,生姜15克

七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證候分析:

頭暈、胸悶、腹脹、右腹痛、口中和、大便3-5日一行不成形、夜尿1、吞酸為太陰病。偏頭痛、頸幾幾、盜汗為太陽陽明合病。辨六經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

 

頭暈、胸悶是臨床常見的主訴癥狀,中醫臟腑辨證多認為頭暈、胸悶是脾氣虛,清陽不升所致,常以參、芪之品補脾益氣,升舉清陽。雖然胸悶一癥多以主訴癥狀的形式存在,但對于經方六經辨證卻不是主要的癥狀。原因在于胸悶對于六經的辨別沒有唯一的指導性。


胸悶可出現在:表不解、氣上沖胸的表證;口苦、咽干、目眩、胸脅滿而嘔的半表半里證;里熱熾盛、胃家實的陽明病和里虛寒、腹脹、吐利、心下痞硬的太陰病;亦見于宿食、痰飲、瘀血。所以把胸悶一癥放在六經、三毒(食毒、水毒、瘀毒)中,更容易理解。


腹脹、右腹痛、口中和、大便3-5日一行不成形為太陰病。《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篇:“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頭暈、胸悶、夜尿一行,為胃中停飲、水氣上沖。患者胃虛腹脹、水飲內停,治法當以健胃袪水、行氣消脹,選方為茯苓飲加半夏。

 

茯苓飲記錄在《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篇的附方,出自《外臺秘要》,“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消痰氣,令能食。”茯苓飲加半夏是胡希恕先生治療太陰病胃虛氣滿,停水停食的常用方。人參健胃,苓、術袪水,枳、陳行氣,加半夏以增加寬胸降逆化痰之功。臨床應用指征:脘腹脹滿、心下痞硬、納差、噯氣、嘔吐吞酸、腹瀉。

 

頸幾幾一癥病機復雜,或為太陽病,或為少陽病,或為陽明病水熱互結,或為津液虛。盜汗常見于表虛里熱的太陽陽明合病,三陽合病或虛勞病。

 

中醫的特色是整體觀念,辨證施治,非一癥而獨斷某經病。患者左側偏頭痛,盜汗,頸幾幾為表虛里熱證,兼有夜尿1次,并且無胸痛發熱的陽明水熱互結證,也無胸脅滿而嘔的少陽病和明顯乏力的虛勞病,考慮為外邪里飲,飲郁化熱之證。治法當以解表利水,兼清里熱。辨方證為五苓散。


五苓散出自《傷寒論》太陽病篇71、72、73、74、141、156條,陽明病篇244條,霍亂病篇386條,及《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篇和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是臨床最常用的方劑之一。五苓散在六經中歸為太陽陽明合病夾飲,臨床應用的癥狀千變萬化,不可盡述,但大體可以概括為三類證候:1.表證:脈浮發熱、頭痛、身疼痛。2.水飲內停:小便不利、水入則吐、心下痞、臍下悸、吐涎沫、癲眩。3.里熱證:消渴、煩渴。

 

二診日期:2018年1月19日。頭頂不暈,額頭暈,胸悶已,腹脹減,納可,口干,盜汗已,大便七日未行,頸幾幾已,右腹痛,苔白脈細。上方去蒼術,加生白術50,增澤瀉18,七劑。

 

證候分析:

服藥后,諸癥減輕,但大便七日未行。此處便秘是里虛寒證,是因為腸道蠕動功能減退所致,當以藥補之,恢復腸道正常的蠕動功能。如果誤認為是陽明腑實證之大便不通,用承氣湯攻之,即使大便通了一次,但是加速透支胃腸平滑肌的蠕動動力,導致肌肉疲勞,以后會造成更嚴重的便秘,必然成“若下之,必胸下結硬”之過,乃犯了“虛虛實實”之戒。《傷寒論》174條: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術湯主之。根據馮老經驗,使用大劑量的生白術和澤瀉有補益通便的作用。

 

三診日期:2018年2月2日。腹脹已,近左半身涼,膝脹,汗出不惡風,口中和,項幾幾,右脅下疼,苔白脈細弦。學生記錄:頭暈胸悶已,后背熱,唇干左手指屈伸不利。桂枝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蒼術15克,茯苓12克,黑附片35克,生姜3片,大棗4枚,七劑

 

證候分析:

左半身涼,汗出,項幾幾為少陰病。膝脹,右脅下疼為停飲。辨六經為少陰病夾飲。

 

汗出,左半身涼,項幾幾,考慮為表證。根據《傷寒論》第70條: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此條論述的病機是,汗出后,表不解,仍惡寒,人體欲借出汗的機轉以驅邪外出,但能力不足,陷于表陰證,即少陰病。

 

右脅下疼常見于西醫的肝膽疾患、肋間神經痛等多種疾病。中醫認為此癥多與少陽病、血瘀、脅下停飲等病有關。結合膝關節內水腫,并且尚無少陽病和血瘀證的癥狀支持,考慮停飲為妥。

 

馮世綸教授認為:“痹證之中,常見外有風寒在表、里有水濕停滯之證,里有所阻,表亦不透,故不兼利其水,表必不解。若強發其汗,激動里飲,變證百出。此時唯有于解表方中兼用利濕袪飲藥,始收里和解表之效。若陷于表虛寒的少陰病,而且有里虛寒的太陰病,治療不但用桂枝湯及苓、術以解表利水,同時更用附子溫陽強壯。”

 

辨方證為桂枝湯加苓術附。方劑臨床應用指征:關節、肌肉痹痛日久,畏寒肢冷,汗出短氣,小便不利。

 

四診日期:2018年3月9日。左半身涼已,兩脅竄疼,左頭疼,項幾幾輕,口中和,腰疼,苔白脈細。柴胡12克,枳實10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當歸10克,川芎6克,蒼術15克,茯苓12克,桂枝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桑寄生15克。

 

證候分析:

兩脅竄疼為少陽病。左頭疼,項幾幾輕,腰疼為太陽病。辨六經為太陽少陽合病。

 

兩脅竄疼、胃納佳、無便秘,辨方證為四逆散。四逆散出自《傷寒論.少陰病》篇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胡希恕先生認為:“邪熱郁結于胸脅心下,氣血受阻,因致脈微細、四肢厥冷,形似少陰病,便以少陰病冠之。其實此乃熱厥之屬,為少陽病。”條文只見或然證而不見主證,增加了臨床應用的困難。


胡希恕先生給出了一個巧妙的理解方式:若形似大柴胡湯證,胸脅煩滿,心下痞結、不嘔而不宜攻下者,大多屬于四逆散方證。患者左頭疼、腰痛,久病入絡夾瘀,須在解表的同時加上養血、祛瘀、利水的藥。方選桂枝茯苓丸合當歸芍藥散。加桑寄生以強筋骨,祛風濕,止腰痛。

 

青島市即墨區李林森中醫診所  

李林森整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經方論壇】馮世綸教授應用《外臺》茯苓飲臨床經驗
哮喘六經皆有之,六經方證辨能治
中醫經方為什么可以治療高血壓?
[轉載]學用《傷寒論》經方的感悟
仲景先師治病根本大法
【經方1000問專欄】烏梅丸的辨證及藥物運用(第42問—50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鹿县| 南昌县| 新巴尔虎左旗| 连云港市| 伊通| 永顺县| 青河县| 珲春市| 全州县| 柞水县| 武乡县| 东宁县| 横峰县| 崇义县| 昌乐县| 鄱阳县| 姜堰市| 张家港市| 苏州市| 樟树市| 丹阳市| 海兴县| 六枝特区| 石泉县| 贡觉县| 江津市| 年辖:市辖区| 鄂托克前旗| 许昌市| 桐乡市| 历史| 台中县| 错那县| 台山市| 云和县| 和林格尔县| 塘沽区| 泸溪县| 南开区| 横峰县| 福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