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癡呆癥的經筋調理法】老年癡呆癥的經筋調理法
雖然這個病較為棘手,中西醫都沒有特效藥,但大家應該試著從經筋角度去調理,學會一些簡單易行的經筋按摩和艾灸法,盡管不能根治,但卻可以改善癥狀和阻止病情惡化。
治療時,大家要沿著足少陰經筋、足太陰經筋和手少陰經筋的循行路線尋找阿是穴,找到敏感的痛點后,多進行按揉和艾灸,以補益為主。重點一般是在心俞、腎俞、脾俞、足三里、太溪、三陰交、氣海、關元、百會、四神聰等穴位附近,這樣可以刺激經脈運行,氣血通暢,使脾腎二臟得到充足的補養,癥狀也會慢慢得到改善。尤其是在早期輕度時,一定要及早發現,早期治療,延緩癡呆的發展。
其他預防與治療的方法
中醫比較重視“治未病”,因此在癡呆癥狀發生前就著手調護,這對預防和減緩癡呆癥的惡化是十分重要的。站樁作為身與意相結合的傳統健身方法,十分有利于健腦益智,對于預防癡呆癥大有裨益。中醫認為, “形與神俱” “形神合一”,是人們思維敏捷的前提。站樁講究的不是某塊肌肉的強壯,而是身體和精神的整體協調,它沒有劇烈的運動,只是通過用意念來統領全身的精神,讓全身肌肉保持一定的放松和勁力內蓄等,最終達到練形以健神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建議可以幫助預防和改善癥狀。老人們最好能每天清晨及傍晚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多散步,還應該多參加一些動腦的智力活動,如聽廣播、看電視、讀報、打太極拳、下棋、與人聊天等,增加與外界交流的機會,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平時經常做些手指動作,如各種手工、剪紙、彈撥樂器等,十指連于腦,多動手就可以刺激大腦,等于間接地按摩大腦,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腦部的老化。
最重要的是,得了癡呆癥的老人更需要子女的關懷和照顧。所以,尊重老人,多一些理解、寬容和愛心是必要的。做子女的無論多忙,都應該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老人,與他們談一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多陪伴他們散散步,這樣可以促進老年人多動腦,勤用腦,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當年邁無助的父母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毫不猶豫地陪伴在他們身邊,給他們鼓勵,讓他們有戰勝疾病的信心!
老年癡呆癥是當今社會的高發病癥
老年癡呆癥
有一次和一位朋友閑聊,朋友聊起了自己六十八歲的父親得了老年癡呆癥,平時沉默不語,行為舉止像個小孩子,他每次下班回家,父親都高興得手舞足蹈,吃飯時總是要大家喂才行,不然就發脾氣,有時候還亂砸東西。看著這位朋友的無奈與難過,我也很不好受。生我們、養我們、為我們辛勤操勞一輩子的父母,到了晚年本該享受天倫之樂,幸福地與兒孫生活在一起,現在卻得了這種難治的病,這是任何一個有孝心的子女都不愿意見到的。
老年癡呆癥是當今社會的高發病癥
如今社會,隨著醫藥衛生事業的進步,保健知識的普及,人們的平均年齡有了顯著的增加,老人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提高,中國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所帶來的社會問題也日趨嚴重,老年癡呆癥就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
根據醫學統計:老年癡呆癥多發生于65歲以上的老人,占4%---5%,85歲以上的約占10%。老年癡呆癥根據病因的不同,主要分為腦變性疾病引起的癡呆——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腦血管病引起的癡呆、混合型癡呆三大類。
據報道,在歐美國家,阿爾茨海默病(AD)約占老年癡呆癥的500/6,血管性癡呆(VD)約占l5%,而混合型癡呆占15%吃0‰AD作為老年癡呆癥的主要類型,是繼心臟病、癌癥、中風之后的第四大健康殺手。因比對AD的防治已引起醫學界乃至全社會的普遍重視。
那老年癡呆癥會有哪些具體的臨床癥狀呢?早期一般表現是老人特別愛忘事。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身邊的老人在說: “唉,年紀大了,真是不中用,什么事也記不住了。”有的上歲數的老人還會不認人,明明是自己很熟悉的朋友或親戚,幾天不見,再見面竟然想不起他叫什么了。另外一些老人表現出計算能力或活動能力的退化,比如一看電視就睡覺,活動范圍變小等。性格方面也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有的老人變得主觀、自私、急躁、固執,常為丁點兒小 事而勃然大怒。但總體來說,尚能保持日常生活能力,基本上不需旁人幫助。這些問題都是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
如果老人的癡呆情況持續加重,病情就會急轉直下,認識功能進一步減退,思維情感障礙及個性人格改變明顯,行為明顯異常,日常生活難以自理,需要他人幫助。最后會發展為真正的癡呆癥,患者嚴重癡呆,自己不說話,完全臥床,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再以后還伴有惡病質、肌強直和大小便失禁等。
腦中風的的前兆-如何治療腦中風
腦中風又叫腦卒中,屬急性腦血管病,腦中風是危及人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此病來勢兇猛,如果救治不及時,往往留下許多種后遺癥,給患者帶來無窮的痛苦和煩惱,也給家庭生活上造成很大的負擔。隨著我國人口迅速老齡化,高血壓、糖尿病發病率的逐年增高,腦中風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據近年資料統計報道,我國腦中風新發病者,每年約130~150萬人,死亡約l00萬人,幸存者有四分之三喪失勞動力,重度致殘者達40%。
急性腦血管病分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缺血性腦中風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腦梗塞和腔隙性腦梗等;出血性腦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蛛網膜下腔出血,下面僅介紹五個病種:
1.短暫性腦缺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是腦中風的早期癥狀,所以又叫“小中風”,或稱“中風臨頭”。
常見病因:
本病與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有關,它是由于腦血管痙攣,腦血流動力改變和微小血栓所致,使短暫的腦局部血液供應不足而引起相應的功能障礙。每次發作數分鐘或數小時不等,其癥狀、體征最長在24小時內可以完全恢復正常,但常常反復發作。
臨床癥狀:
發作癥狀突然,歷時短暫,一般5~20分鐘緩解,不留后遺癥。其具體臨床表現取決于受累及的動脈系統。
(1)頸內動脈系統,可有對側單肢無力,偏癱,對側感覺障礙、失語,和一過性黑蒙蒙等。
(2)椎一基底動脈系統,可有眩暈、惡心、嘔吐。
(3)腦干、小腦受損時,可出現復視、共濟失調、平衡障礙和吞咽困難,也可有交叉性癱瘓。
(4)腦干網狀結構缺血時,可突然雙下肢無力,跌倒在地上。
調治方法: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發生完全腦中風的重要危險信號因素,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否則,將會發生完全性腦中風。
(1)要針對病因,如調整血壓、降低血脂、解決血管痙攣問題。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降血壓藥物。
(2)要用擴張腦血管和抗凝藥物,以改善腦血流,清除微小血栓和動脈硬化斑塊,如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好,中藥飲片常用補陽還五湯加味,它既活血通絡又可補益氣血。
中醫認為,活血必須補氣,以氣來推動血液運行,因為“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中成藥有“王氏特效通絡膠囊”、牛黃降壓丸、牛黃清心丸、脈血康膠囊、丹七片、或丹參滴丸等,再配合針灸治療,效果都非常好。
幾十年臨床經驗告訴我,對于“小中風”的治療越早越好,貽誤時機會釀大禍。山東永春堂生產的丹參銀杏茶每日3次,每次1包,對于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環有幫助。
(3)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必須控制血糖,在治療腦缺血的同時,也要治療糖尿病和動脈粥樣硬化。這樣才能防止病情發展,起到預防腦中風的效果。
2005年,我同時接受兩例小中風患者,一例是一個出版集團領導,王先生,當他發現了頭昏、頭暈即短時間的肢體障礙以后,就來找我治療。我按照以上的治療方法,靜脈輸擴張血管藥物,口服中藥補陽還五湯加味,和中成藥王氏特效消栓通絡膠囊,并配合鼻腔照射血易通凈化血液的激光治療儀,和醒腦開竅的針灸治療法治療兩周以后,病人完全康復。一周以后,就帶團出國訪問。
另一例,是一個國家官員,某縣的縣長,兩例病人開始發生的癥狀完全相同,在門診我給他做了治療以后,頭腦雖說稍微好一些.但他就馬上到工作崗位上,沒有繼續治療。回去以后因為工作的應酬關系,照樣大吃大喝,還不注意休息,不久他就得了腦血栓。又反過頭來住進了中日友好醫院,左半身偏癱,失語,完全臥床,當他的親戚來看他的時候,就請我去會診。
我建議他到我門診觀察病房診治,我基本按照上一病人的治療方法,同時加入了康復、按摩等方法治療。一個月以后,他生活可以自理,走路自如,只是患側的手功能差一些。我囑咐他出院回家,堅持鍛煉。
從這兩例病人來看,早期治療中風先兆癥狀是可以預防腦中風發作的.
文章來自: 家有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