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天麻、石菖蒲、丹參的功效與作用】天麻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簡介
平抑肝陽 祛風通絡 治心情煩悶、神昏多睡
天麻適合人群
氣虛甚者慎服。
天麻食物相克
天嘛不可與御風草根同用,否則有令人腸結的危險。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
味甘、辛,性平。歸肝經。質堅微香,降而能升。
藥用功效
息風止痙
消風化痰
清利頭目
寬胸利膈
對癥治療
●肢節煩痛,皮膚瘙癢。偏正頭痛,面目虛浮
天麻25克.芎勞100克.為末.煉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
●腰腳疼痛
天麻、半夏、細辛各100克,絹袋二個,各盛藥令勻,蒸熱交互熨痛處,汗出則愈。數日再熨。
藥膳食療
●天麻燉雞
母雞1只,天麻15克.水發凍菇50克.雞湯500 克,調料適量。將天麻放入碗中,上籠蒸10分鐘取出。雞去骨切成小塊,用油氽一下,撈出。蔥、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雞湯和調料.倒入雞塊,用文火燜40分鐘,加入天麻片,再燜5分鐘,勾芡,淋上雞油。本食療方平肝息風.養血安神。用于肝陽上亢之眩暈頭痛,風濕痹之肢體麻木、酸痛,中風癱瘓,神經性偏頭痛,神經衰弱之頭昏、頭痛、失眠等癥。
●認識天麻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天麻子從莖中落下,俗名還筒子其根曬干后.肉色堅白,如羊舜的顏色.所以稱呼羊角為天麻蒸過后黃皺如干瓜。俗稱醬瓜天麻,皆可用。有一種形尖而空薄如玄參狀者,不可用。
別名:赤箭芝、獨搖芝、定風草離母、合離草、神草、鬼督郵
性味:性平.味甘;歸肝經
主要產區:四川、云南、貴州
入藥部位:天麻的干燥塊莖
形態:天麻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黃褐色。葉鱗片狀.膜質,互生。總狀花序頂生,花淡綠黃、藍綠、橙紅或黃白色.種子多而極小,成粉末狀。
采集保存:立冬后至次年清明前采挖.冬季莖枯時采挖者名“冬麻”.質量優良.春季發芽時采挖者名“春麻“.質量較差。采挖后,立即洗凈,蒸透,敞開低溫干燥。典籍考證:《神農本草經》
中藥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簡介-藥用價值
開竅醒神 化濕和胃 寧神益志 治健忘,失眠,耳鳴,耳聾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簡介
芳香開散。適用于痰濕蒙閉清竅所致的神志不清、耳聾目昏、精神遲鈍、癡呆。治療濕因脾胃所致的胸脘脹悶、腹滿腹痛。
石菖蒲適合人群
陰虛陽亢、汗多及滑精者慎服。
藥用功效
治中風痰迷心竅,神志昏亂
治心腎兩虛、耳鳴耳聾、頭昏、心悸
治頭暈、嗜睡.健忘
對癥治療
●癲癇風疾
用菖蒲搗成末,以豬心一個剖開,沙罐煮湯。調服15克。
●喉痹腫痛
用菖蒲根嚼汁.燒鐵秤錘淬灑一杯飲服。
藥膳食療
●石菖蒲燉豬心
石莒蒲9克,豬心1個。將豬心切開,洗凈,加入菖蒲,加水適量,燉熟.以食鹽適量調味。喝湯吃豬心,佐餐食用。本食療方開竅除濕,養心補血.益智聰耳。適宜于治療老人癡呆而見神情恍惚.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反應遲鈍者食用。
●認識石菖蒲
石菖蒲的藥用價值自古為人稱道。唐代李白云:“我來采菖蒲.服食可延年。“孟郊詩日“石上生菖蒲.一寸十二節,仙人勸我食.令我頭青面如雪。”藥店水養鮮石菖蒲.既當盆景觀賞.又作鮮藥隨時取其根莖入藥用,鮮者藥力較干貨更足,一舉兩得。
別名:昌陽、堯韭,水劍草,香菖蒲,藥菖蒲、草蒲、昌陽、木蠟
性味:性溫,味辛、苦;歸心、胃經
主要產區:四川、浙江、江蘇
入藥部位:菖蒲的干燥根莖
形態: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全株具香氣。硬質的根狀莖橫走,多分枝。葉劍狀條形,花莖葉狀,扁三棱形,肉穗花序,花小而密生,花綠色。漿果肉質,倒卵圓形。
采集保存: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及泥沙,曬干。
典籍考證:《神農本草經》
中藥丹參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簡介
活血調經 除煩安神 治月經不調 治皮膚病
丹參食物相克
丹參畏堿水反藜蘆。
丹參適合人群
月經過多而無瘀血者禁服,孕婦慎服。
丹參的功效與作用
用于心悸怔忡.失眠用于心絞痛
治痤瘡
治過敏性紫癜
對癥治療
●婦女月經不調,腰脊痛,骨節煩疼等癥
用丹參洗凈.切片,曬干,研細。每次服10克,用溫酒服下。
●寒疝腹痛、小腹陰中相引痛
用丹參50克,研細。每次服10克,用熱酒服下。
●熱油火灼.除痛生肌
丹參400克,銼碎,加水稍稍調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過。取以涂傷處。
藥膳食療
●丹參去痛酒
丹參、玄胡索各30克,牛膝、紅花、郁金各15克,白酒500克。將上述藥材倒入瓶中.用白酒浸泡加蓋,密封約半個月。每隔3天,用力搖動藥酒瓶一次,每次約搖3分鐘。行經前兩天開始飲服.每日3次,每次1 —2匙,至經血干凈時停飲。連服四個經期為一療程。本食療方活血散瘀,行氣調經,適用于氣滯血瘀之痛經。
●認識丹參
丹參為常用的活血化瘀類中藥,因其活血化瘀的功效顯著,故中醫素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據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丹參有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及鎮靜和降血糖、抑制某些細菌生長等多種作用。
別名:赤參、山參、郄蟬草、木羊乳、逐馬、奔馬草.
性味:性微寒.味苦,歸心、心包、肝經
主要產區:四川、安徽、江蘇、河南、山西
入藥部位:根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外面紅色。葉常為單數羽狀復葉,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輪傘花序,花冠藍紫色。小堅果黑色,橢圓形。
采集保存:春、秋兩季采挖,除去莖葉,洗凈.潤透,切成厚片,曬干。
典籍考證:《神農本草經》
文章來自: 家有妙招(www.jiayoumiaoz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