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亞洲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周邊的海洋: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大洲
3、大洲分界線:亞歐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南、北美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4、亞洲6個分區: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5、亞洲地勢特點:中間高,四周低。亞洲的河流特點: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
6、亞洲之最: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峰—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譽為“世界屋脊”(區別于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貝加爾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咸水湖)—世界最大的湖泊(區分于世界面積最大的淡水湖——蘇比利爾湖);阿拉伯半島—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馬來群島—世界最大的群島
7、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8、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的地區
9、亞洲發達的國家日本,大部分國家為發展中國家,西亞波斯灣沿岸國家是依靠其豐富的石油資源出口而成為比較富裕的國家;新加坡、韓國、馬亞西亞、泰國等先后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
10、三類產業的劃分:第一產業是農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筑業,第三產業是流通部門和服務部門(除農業、工業和建筑業以外的)。
11、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對日本的漁業、造船業、海上運輸和 對外經濟聯系十分有利。
12、日本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處于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相互交界的地方,地殼活動頻繁。
13、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產生的背景: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是一個資源小國,有優良港口方便運輸,所以形成了以出口加工為主的經濟。
工業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工業分布的原因:①原料、燃料主要依靠進口 ②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 ③產品主要出口 ④沿海多平原 ⑤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國內最大消費地。
14、東南亞在亞洲東南部。東南亞是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十字路口”。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最短的海上通道。
15、東南亞人口稠密,高溫多雨,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也是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
16、中南半島的地形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大城市的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17、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于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18、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島的大部分;
19、印度主要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特點是全年高溫,分為旱雨兩季和降水圖,由于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兩種季風對比:
20、印度的糧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是棉花和黃麻,“綠色革命”是為了解決印度的糧食問題。
印度的工業城市有:孟買—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工業中心、加爾各答—印度最大的麻紡織工業中心、班加羅爾—印度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21、俄羅斯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歐洲國家。
俄羅斯主要地形區: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主要分界線:烏拉爾山、葉尼塞河、勒拿河。伏爾加河,歐洲第一長河。
22、俄羅斯主要位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23、俄羅斯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重工業發達。
24、俄羅斯的鐵路:歐洲部分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
25、主要城市和港口: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海參崴(太平洋沿岸的港口),摩爾曼斯克港(位于北極圈以內,但卻是北冰洋沿岸的終年不凍港)。
26、中東處在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
27、豐富的石油資源: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絕大部分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
28、匱乏的水資源:中東氣候干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河流稀少。
29、文化差異: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中東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這些國家被叫做阿拉伯國家。猶太人集中分布在以色列,主要信仰猶太教。
30、歐洲西部地區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本區形成了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歐洲聯盟(歐盟)。
31、歐洲西部的工業——制造業為主(制造業是指將原料進行加工,制造成各種各樣產品的工業部門。)
32、歐洲西部的農業——畜牧業為主。
33、歐洲西部旅游業,例如:英國倫敦塔橋、荷蘭風車、北歐峽灣、法國巴黎埃菲爾鐵塔、西班牙斗牛等。
34、非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本區的氣候以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撒哈拉以南的地形以高原為主。90%以上是黑人,是黑種人的故鄉。
35、非洲:“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單一商品經濟的弊端:資源及利潤的流失。國力薄弱。工業得不到快速發展。在國際貿易中處于被動的、被剝削的不利地位。
36、非洲:嚴重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① 人口問題 ② 糧食問題 ③ 環境問題
37、澳大利亞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館” :特有動物有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鹋等。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耗用勞動力很少。
澳大利亞地形:西部廣闊的低矮高原,中部廣闊的平原(大自流盆地)和東部低矮的山地(大分水嶺)。
38、澳大利亞是“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礦產資源豐富,是世界主要的礦產品出口國之一。
39、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堪培拉(首都),悉尼(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
40、 美國有48個州及北極圈附近的阿拉斯加州和北回歸線附近的夏威夷州。美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
41、 地形呈南北縱列分布,西部高大的高原和山地(落基山脈)、中部廣闊的中央平原、東部低矮的山地(阿巴拉契亞山)。平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耕地廣大。
42、美國農業主要灌溉水源有: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東北五大湖(蘇必利爾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
43、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目前,美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美國興起最早、規模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是位于舊金山東南的硅谷。主要城市:首都華盛頓、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等。
44、美國發達的經濟,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資源和破壞地球環境的基礎之上的,因而美國也上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45、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巴西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居民白種人、混血人、黑種人構成。
46、巴西境內的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擁有世界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是世界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
47、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巴西鐵礦儲量大,質地優良,而石油、煤炭能源缺乏。圖中D處(巴西與巴拉圭交界處)有目前世界已建成的水電站中規模最大的伊泰普水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