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大家都非常熟悉。這首《錢塘湖春行》,其實就是西湖春行,我們知道錢塘湖,也是西湖的別名。西湖我覺得是天下最幸運的一面湖,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這里做杭州刺史,留下《錢塘湖春行》這首寫西湖的好詩。宋代大詩,人蘇軾擔任杭州通判,寫下《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西湖美景的名篇。唐宋兩朝的大詩人先后在杭州任官,又先后寫下千古流傳的關于西湖的著名詩句。這首《錢塘湖春行》,寫于唐穆宗長慶三年到長慶四年之間,也就是公元823到824年之間,這時候白居易大概五十二三歲,在杭州刺史任上。
我們先來看這首詩。“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面,因為這座山和周圍的丘陵啊、或者別的山川之間都不相連,所以被稱為“孤山”。早在南北朝時期的陳朝,在這“孤山'上曾經建有孤山寺。賈亭又叫賈公亭,也是西湖的名勝之一。唐德宗時期,一位叫賈全的官員,出任杭州刺史,在錢塘湖邊上建了一座亭子,人們稱它為“賈亭'或“賈公亭'
“孤山寺北賈亭西'這是什么地方呢?我們都知道啊,在西湖的北邊橫亙著一-條白堤,這條白堤連接著平湖秋月和斷橋殘雪,也正這條白堤,把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白堤向北,叫做里湖,白堤之外,叫做外湖。所以孤山寺北賈亭之西,實際,上說的就是西湖北邊、白堤之內的這個里湖,而這也是這一次白居易游覽的區(qū)域。“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這是什么意思呢?詩人在這早春時節(jié)行走在西湖的岸邊,看到春湖春水初漲,這個水面漲得很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所謂'水面初平”那就是已經漲到河岸相齊平的位置了。這時候天,上的白云壓得很低,低到什么程度呢?低得好像跟湖水都連接起來。所以'水面初平云腳低',實際.上是在描寫春水初漲的情形。春水漲得這么高,感覺到湖水和云朵都連在了一起,這也就是我們日常所說“水天相接'的景象。
詩人在岸邊還看到了什么呢?'幾處早鶯爭暖樹。'為什么叫”暖樹'?不叫“冷樹'呢?因為春天到了,所以這樹啊,看上去都是暖洋洋的。“早鶯'實際,上指的就是黃鸝。晚唐著名詩人杜牧曾說“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也寫的是初春景象。杜甫曾經在絕句里邊說,“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也寫的是初春的景象。所以在這里'早鶯'特別用了一個“早”,來做它的定語,說明黃鸝呢是報春的鳥。這里使用了一個“幾處',實際,上是說好幾處的暖樹.上都有早鶯,都有黃鸝在鳴叫,他們在鳴叫什么呢?是在告訴人們春天到了。
“誰家新燕啄春泥”,一個'誰家”,實際上并不是指你家或者我家,而是指很多家。為什么叫“新燕'呢?因為他們在初春時節(jié)第一個出現,北方出現了燕子,就說明春天又來到了人間。這些新燕啄著春泥筑新窩,在西湖邊,上修筑他們的新家。這兩句實際上是通過'早鶯'和“新燕'來告訴人們,春天到了。
詩人騎著馬,在孤山寺北賈亭西,在里湖的岸邊款款行走。他接著看到“亂花漸欲迷人眼',為什么說是“亂花”呢?因為花太多,各種各樣不同的花,不同的顏色,看得詩人應接不暇。詩人說“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個漸欲,寫出了看的層次。東邊看、西邊看、南邊看、北邊看、往前看、往后看,越看花越多,越看花的顏色越豐富。而這時候'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一個'才能“用得特別好。為什么呢?實際.上是詩人騎在馬上、正在這岸邊款款行走的時候,他發(fā)現長出來的春草剛剛好能夠遮住馬蹄。那如果是到了仲春時分,到了晚春時節(jié),甚至到了初夏時節(jié),草長得越來越高,就不是沒馬蹄了,可能連馬腿都沒過了。所以一個“淺草' ,一個'亂花漸欲”寫出了初春時節(jié),花朵漸次綻放,草木一點一點成長起來的景象。
正因為“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越看越讓人喜歡,越看越讓人高興,所以說'最愛湖東行不足',湖東指的還是“孤山寺北賈亭西'的里湖。因為雖然里湖從方位上,固然是位于西湖北部,但是卻位于西湖東北方向。這句詩的意思就是說,最愛這湖東的春色,怎么走也走不夠,怎么看也看不夠,怎么贊美都贊美不夠。
“最愛湖東行不足',最值得看的地方是什么呢?最后一句點了題“綠楊陰里白沙堤。“你說,白沙堤我知道,就是著名的白堤!是啊,我們知道西湖上有兩座堤是非常有名的,一座是由南向北的蘇堤,還有一座是自西向東的白堤。蘇堤,我們都知道,是大詩人蘇軾在杭州做官時候建的。那這白堤,難道是白居易建的嗎?你要注意,白居易在詩里說'綠楊陰里白沙堤','白'指的是這座堤的顏色,它是由白沙鑄成。
其實西湖上的這個白堤,并非白居易所筑。白居易在做杭州刺史時,的的確確主持修筑過一條堤岸,但是這條堤岸并不位于西湖當中,而是位于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一般把它稱為白公堤。現在這條白公堤,已經因為歷史的變遷而見不到了。詩人在詩中提到的這個白沙堤,在唐朝也被叫做“沙堤'。早在白居易擔任杭州刺史之前,這條堤就已經存在了。它是用來儲蓄湖水,做農業(yè)灌溉之用的。
白居易在杭州期間,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比如:他筑堤儲水,把錢塘湖引去灌溉,既灌溉了農田,又修建不少的水景。后來人們便把這白沙堤也稱作'白堤”,這寄予了人們的一-種美好情感。那么, '綠楊陰里白沙堤'則是指詩人在白沙堤上放馬而行,看著湖水和岸邊的無邊的春色,心里邊那蕩漾著無邊的春意。
根據史書上記載,白居易做杭州刺史期間,跟當地的很多官員都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這些官員也都擅長寫詩句,所以他們平時常以詩酒寄興。這時候白居易的老朋友元稹也剛好在紹興做官,所以他們經常往來酬唱。那他們通過什么來寄詩、寄信呢?他們就用小竹筒啊,把詩放在竹筒里邊,然后把這個竹筒寄給對方,互相之間唱和,多至千言,少則數十言,內容甚為豐富。
白居易寫《錢塘湖春行》,蘇軾寫《飲湖上初晴后雨》,兩個人既是當時名震一方的官員,同時又是文冠天下的大文學家。我們說中國古代的很多官員,也同時是非常著名的文學家。他們不僅為政一方、造福一方,同時他們也以自己的文學的成就,為這一方的天地造就了一個文學傳奇。所以我們說像白居易、蘇軾他們,既為杭州的百姓造福,同時也以自己高超的文學的才華,使得杭州、使得西湖變得更加的美麗。我們現在越過千年再回望西湖,回望杭州,感慨于古人給我們留下的蘇堤和白堤,更感慨于他們給我們留下了吟詠西湖,吟詠杭州、吟詠祖國大好河山的這些美好詩句。斯人已去,詩篇長流。這就是我們現在閱讀《錢塘湖春行》,感受唐代的早春時節(jié)的最大一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