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炎附勢
季羨林
寫了“世態炎涼”,必須寫“趨炎附勢”。前者可以原諒,后者必須切責。
什么叫“炎”?什么叫“勢”?用不著咬文嚼字,指的不過是有權有勢之人。什么叫“趨”?什么叫“附”?也用不著咬文嚼字,指的不過是巴結、投靠、依附。這樣干的人,古人稱之為“小人”。
趨附有術,其術多端,而歸納之,則不出三途:吹牛、拍馬、做走狗。借用太史公的三個字而賦予以新義,日牛、馬、走。現在先不談第一和第三,只談中間的拍馬。拍馬亦有術,其術亦多端。就其大者或最普通者而論之,不外察言觀色,脅肩諂笑,攻其弱點,投其所好。但是這樣做,并不容易,這里需要聰明,需要機警,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是一門大學問。
記得在某一部筆記上讀到過一個故事。某書生在陽間善于拍馬。死后見到閻王爺,他知道陰間同陽間不同,閻王爺威嚴猛烈,動不動就讓死鬼上刀山,入油鍋。他連忙跪在閻王爺座前,坦白承認自己在陽間的所作所為,說到動情處,聲淚俱下。他恭頌閻王爺執法嚴明,不給人拍馬的機會。這時閻王爺忽然放了一個響屁。他跪行向前,高聲論道:“伏惟大王洪宣寶屁,聲若洪鐘,氣比蘭麝。”于是閻王爺“龍”顏大悅,既不罰他上刀山,也沒罰他入油鍋,生前的罪孽,一筆勾銷,讓他轉生去也。
笑話歸笑話,事實還是事實,人世間這種情況還少嗎?古今皆然,中外同歸。中國古典小說中,有很多很多的靠拍馬屁趨炎附勢的藝術形象。《今古奇觀》里面有,《紅樓夢》里面有,《儒林外史》里面有,最集中的是《官場現形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在塵世間,一個人的榮華富貴,有的甚至如曇花一現。一旦失意,則如樹倒猢猻散,那些得意時對你趨附的人,很多會遠遠離開你,這也罷了。個別人會“反戈一擊”,想置你于死地,對新得意的人趨炎附勢。這種人當然是極少極少的,然而他們是人類社會的蛀蟲,我們必須高度警惕。
我國的傳統美德,對這類蛀蟲,是深惡痛絕的。孟子說:“脅肩諂笑,病于夏畦。”我在上面列舉的小說中,之所以寫這類蛀蟲,絕不是提倡鼓勵,而是加以鞭笞,給我們豎立一面反面教員的鏡子。我們都知道,反面教員有時候是能起作用的,有了反面,才能更好地、更鮮明地凸出正面。這大大有利于發揚我國優秀的道德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