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5700年前,在上古中國的長江流域我們的中華文明達到了人類有史以來文明發展的最高峰,尤其是思想發展的高峰,一直到今天都難以望其項背!
距今5700年左右,幾十萬年、幾百萬年不遇的巨大天災降臨上古中華長江流域,大洪水、大地震不但在瞬間摧毀了一切,還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慌,迫使無數的中國人背井離鄉遠走海外。遠走海外的方式:水路、海路。
上古中國人遠走海外路線圖
距今5600年左右,部分向西遠走海外的中國人在古印度大陸的四個不同地點登陸,分別是:孟加拉灣、蘇拉特、蘇倫德拉、印度河入海口。
上古中國人登陸古印度大陸的四個登陸點
距今3000年左右,孟加拉灣分支登陸的中國人經過不斷的遷徙之后到達恒河平原的蘇包爾,于距今2800多年時改變政策允許與當地民族融合,并嘗試對當地民族進行管理,管理的方式就是一直延續至今的印度種姓制度。
距今2800年左右,孟加拉灣分支的中國人在蘇包爾的文明發展已經趨向于成熟,不但有了規模式的經濟發展,還向古印度人民展示出了我們中華文明的特色和風采,這個特色和風采就是影響古印度長達幾千年的耆那文化。
耆那文化,就是我們中華上古文化在古印度的部分體現,雖然不是完全展示,但已經能透過耆那文化一窺我們中華上古文化之斑豹。
距今2600年左右,拜占庭帝國和古波斯勢力進入古印度與相同文化性質的蘇包爾人開展了密切合作,鏟除了所有反對、抵抗蘇包爾人的舊有勢力,鞏固了蘇包爾人的地位,建立了拜占庭帝國領導下的孔雀王朝,將耆那文化推向了整個古印度大陸。
距今2500年左右,在拜占庭帝國的支持下耆那文化不但成為了整個古印度的主要文化形式,更將這種先進的文化形式推廣到了古印度的周邊國家和地區。今天的人們分不清耆那文化與佛教之間的區別,所以將所有的耆那文化內容都當成了佛教的文化內容,實際上兩者是完全對立存在的。耆那文化不是佛教!
距今2500年至2300年之間,是整個古印度文明最輝煌的時代,也是耆那文化最發達的時代,古印度所有的神話傳說都是對這一時代的描述和記錄。同時這個時代也是古希臘、古波斯、古意大利、迦太基、古埃及等拜占庭帝國勢力最輝煌耀眼的時代。
距今2270年左右,拜占庭帝國的首府所在地小亞細亞一夜之間被徹底顛覆,拜占庭帝國和古波斯不得不收縮回防,從而造成了古印度孔雀王朝的實力真空。阿育王趁火打劫號召民眾揭竿而起一舉推翻了孔雀王朝。孔雀王朝不是距今2187年滅亡,而是在阿育王上臺之時已經滅亡。阿育王不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而是依靠民間力量推翻孔雀王朝的造反者。
距今2250年左右,佛教誕生!佛教是在阿育王的強力推動下誕生的,其誕生的基礎就是耆那文化提倡的全部反對,耆那文化反對的全部提倡,將整個耆那文化內容翻過來就是佛教!佛教就是耆那文化的反面呈現。阿育王石柱就是最佳的證明!
距今2187年左右,耆那文化卷土重來推翻了阿育王建立的王朝,恢復了孔雀王朝比哈爾邦巴特那的首府地位,建立了巽伽王朝。
復辟后的巽伽王朝反對阿育王、反對佛教、摧毀佛教寺院,大力支持和恢復耆那文化,但畢竟江河日下、世事已變,沒有強力帝國的支持,還有外族的不斷侵襲和騷擾,巽伽王朝在堅持了一百多年后也走向了最終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