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互聯網,真是一點都不適合沖浪。
特別是,微博不斷給機哥推送防脫發廣告之后。
開玩笑,六號線吳彥祖看起來是會禿的人嗎?
今天,雖然微博終于不給機哥推那些廣告了。
但是有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在危險的邊緣不斷試圖。
沒錯,機哥今天要說的就是:
《數碼寶貝》
原來不知不覺,第一批被選召的孩子進入數碼寶貝世界,也已經整整 20 年了。20 年前,當機哥還只是育苗幼兒園吳彥祖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喜歡這部動畫。
也是因為這部動畫,讓機哥開始對計算機和數據萌生興趣。
畢竟,誰都夢想去到數據世界,擁有一只屬于自己的數碼寶貝嘛。
20 年過去了,機哥還是沒有被選中。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部動畫,除了懷舊,就只剩下中二吧。
不過機哥發現,這部《數碼寶貝》20 年前的設定,可以說是非常前衛了。
數碼寶貝與AI
首先我們看下背景,編劇把當時大家還并不熟悉的數據世界,應用到動畫中,其實在 1999 年算是非常新穎。當然啦,就像現在我們使用星際戰爭等各種題材一樣,單靠這一點就說它前衛,是有點說不過去。
機哥給大家換個思路。
如果我問:一堆活在數據世界里,并且具有學習能力的數據是什么?AI 。
沒錯,數碼寶貝真的和 AI 太像了。
一旦接受了這個設定,機哥覺得《數碼寶貝》真的就是神預言了。
機哥翻了下,發現按照動畫世界觀設定,數碼寶貝是生存在數據世界當中的數碼獸。
也就是說,它們只是數據模擬出來的,不是什么動物。
它們各自活動,但都具有自我學習能力,可以通過一種叫“神圣計劃”的裝置進化。
在八神太一和一群小伙伴來到數據世界之后,數碼寶貝就和他們并肩作戰,破壞反派的陰謀。
如果是普通動畫的套路,一定是主角操控著正義的數碼寶貝,和反派操控的數碼寶貝進行對決。
但是大家認真想想,這部動畫反派當中,并沒有“人”。沒錯,反派也只是數據世界的數據。
并且從頭到尾,它們都是通過自我驅動進化,戰勝對手。
這種不斷自我學習的情況,是不是和 Alpha Go 通過強化學習,戰勝人類的情況有些相似。
而且機哥還記得,動畫當中善良的數碼寶貝,可以通過植入黑色齒輪,被感染成反派。
這一點,是不是也很像我們現在所擔心的“ AI 被劫持”?反觀各個主角數碼寶貝的進化,機哥覺得編劇是在對我們傳達些什么。和反派不同,主角的數碼寶貝都需要通過人類的幫助,才能實現進化。每一次進化之后,數碼寶貝無法保持強大的進化形態,會變回“無公害”的狀態。這像不像是目前主流科學界主張的那樣,限制 AI 的發展?不僅如此,在人們普遍認為“數據只是冷冰冰的數字”的 1999 年,《數碼寶貝》的世界觀就提出了:數據可以影響現實世界。動畫開頭,數據世界就導致現實世界發生了各種極端天氣。但是 20 年過去了,我們開始運用大數據改變生活方式。動畫當中,八神太一等人和實為“數據”的數碼寶貝互動,其實也是非常前瞻性的。當然,這種允許兩個不同次元和種類進行交流的設定,在當時的動畫中并不新鮮。但是《數碼寶貝》把數據世界立體化,讓它們擁有了外形。這就和 VR 技術不謀而合:一系列看不見摸不著的數據,通過技術手段模擬出了你眼中的世界。這一點目前的 VR 交互也已經可以做到,讓用戶和模擬出來的場景做各種交互。利用頭盔顯示器,通過頭、手、眼相應的頭部跟蹤器、手部跟蹤器、眼睛視向跟蹤器的追蹤,顯示虛擬畫面。與此同時,還能利用數據手套把用戶的手感通道封閉,再產生虛擬觸動感。目前,我們差的其實只是把互聯網技術應用到 VR 當中。
等到這個技術實現,大家就可以像《數碼寶貝》一樣,和好友組團到數據世界溜達了。機哥沒有想到,20 年前的《數碼寶貝》的劇情,會和現在的科技發展蜜汁相似。不過與其說這部動畫預言了未來,機哥更愿意相信是科技飛速發展,實現了原本天馬行空的各種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