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節》—立春
我喜歡大光圈超銳利的古典攝影鏡頭、超大的火棉膠溴化銀玻璃板畫幅,天然的銳利影像,古典繪畫特有的氣質;因為是全手工制作緩慢的介質,也是攝影技術發展歷史中的一種笨拙的古典手段,整個過程使人充滿手工制作的繁難和成功的喜悅。
《時節》—雨水
《時節》—驚蟄
《時節》—春分
濕版攝影的創作過程相當繁雜,一般不會用于抓拍和紀實,而只會用于記錄靜態的風景、人像和靜物,所以,我先會致力于一個超現實主義風格的被攝靜物對象的經營,也就是一個非現實場景或裝置的搭建,用它們構成的意象或象征、隱喻來表達一些東西。
《時節》—清明
《時節》—谷雨
《時節》—立夏
《時節》—小滿
《時節》的創作初衷原本想表述一篇如史詩般長篇作品,而當作品整體呈現在你眼前,就如同一個巨大的裝置藝術,每個個體如同經脈支撐著整體的和諧,濕板攝影純手工的制作過程又把它發揮到另一個強悍高度,因此,《時節》的創作過程本身就是一部完整的行為藝術作品。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農耕文化的象征其實已演變成一個純粹的文化圖騰。物候、植被,甚至氣象早已改變,而其以傳統物候為代表的符號呈現,由最初的實用性而轉向完全的審美懷舊。當下,物候在節氣中的演變深遠,早已不再是黃歷約定的那些,工業化時代的各種烙痕以懷舊的姿態鑲嵌其中,甚至這種技術性的鑲嵌本身也成了懷舊,工業與農業之美的混雜組成了人類文明的前消費時代。以特定的環境,來呈現特定的新“舊物候”,以新“節氣”的圖表來呈現一部新型農耕長卷,是“時節”的主旨,花之鏡像(立春)、牛腿時間(春分)、平行杜鵑(谷雨)、琴韻葉落(秋分),都以人工時間“裝置藝術”來凍結物候的自然時間,從而加入了我對于時間的敘事。
《時節》—小滿
《時節》—夏至
《時節》—小暑
《時節》—大暑
《時節》—立秋
《時節》—處暑
《時節》—白露
《時節》—秋分
在當下一切以速度為先的主流社會意識形態下,生活于其中的人們,獲得越多卻越感內心的彷徨,精神訴求找不到宣泄的出口,但無疑每個人都渴望心底的平靜。
《時節》—寒露
《時節》—霜降
濕版攝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無論對藝術家還是被攝對象,都能幫助其摒棄浮躁、深入靈魂的過程。這種耗時耗材的古典主義攝影藝術,包含濃厚的文化底蘊和美學價值,它通過慢速、安靜、細膩而繁雜的創作和拍攝過程,促使我們從工業化時代的結果導向,回歸對藝術本源的反思追溯。它以一種幾乎完全對立的方式彌補著現代攝影所缺少的各種元素。
《時節》—立冬
《時節》—小雪
《時節》—大雪
《時節》—冬至
《時節》—小寒
《時節》—大寒
我欣慰與濕法火棉膠玻璃板影像的厚重和銳利,那種天然的時間感和滄桑感,特別適合于我想表達的流逝與無常,就如當代攝影的一次文藝復興,讓傳統手工藝得以傳承。這是我想唱給我們的文化和審美的一首挽歌。
謝松
1968年生于江蘇無錫
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攝影專業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TCCA世界濕版協會亞洲分會會員
江蘇省廣告攝影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
2001年,作品《雨后》獲第三屆全國廣告攝影優秀作品獎
2001年,作品《佛像》獲第三屆全國廣告攝影優秀作品獎
2001年,作品《對話》獲中國第九屆國際攝影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04年,作品《琴韻》獲中國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04年,作品《家園》獲中國第二十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04年,作品《家園》發表于第88期《中國攝影報》
2007年,《中國攝影》雜志11月B版商業影像發表文章《簡單而有理》
2010年,作品《騰》獲中國第二十三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12年,策展江蘇省廣告攝影師專業委員會2012年度展
2013年,參加江蘇省廣告攝影師專業委員會十周年展,多幅作品參展
2014年,作品《翥云之念》參加美術報藝術節“失園記”2014當代藝術邀請展
2015年,《文化無錫》雜志2015第1期發表濕板攝影作品《翥云之念》
2015年,作品《立秋》獲中國第二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銀質收藏獎
2015年,作品《翥云之念》組照獲中國第二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15年,作品《感秋》獲中國第二十五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優秀作品獎
2015年,《中國攝影家》雜志2015第7期發表影作品《翥云之念》及文章
2016年,作品《立秋》《翥云之念》等15幅作品參加德加藝廊“博大”五人藝術邀請展
2016年,作品《立秋》《正月初一》參加《承上/啟下》2016TCCA上海雅昌濕版攝影藝術邀請展
2016年,作品《翥云之念》參加上海M50全攝影畫廊濕版攝影藝術邀請展
2016年,作品《小滿》《大暑》參加“首屆古典攝影國際研討會作品交流展”
2016年,作品《翥云之念》參加《呈現-大畫幅攝影在天津暨部分省市大畫幅作品聯展》
2017年,作品《翥云之念》《時節》參加上海墨奈畫廊“象·韻”手工影像四人聯展
2017年,作品《冬至》入選中國第二十六屆全國攝影藝術展
《翥云之念》之一
《翥云之念》之二
《翥云之念》之三
《翥云之念》之四
《翥云之念》之五
《翥云之念》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