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先生題書《德藏新疆壁畫》
54
1
勝金口石窟
勝金口石窟
勝金口石窟寺位于吐魯番市以西40 公里的木頭溝南口東岸,距高昌故城約6公里。石窟寺遺址包括南寺、北寺、烽燧及八處寺院遺址,是吐魯番最重要的石窟寺之一。佛寺遺址群的現狀規模約形成于唐西州時期(640-791年),并沿用至高昌回鶻后期(13世紀末),是曾受回鶻高昌王室供養的寺院之一,其壁畫內容以佛教為主,在學術上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新疆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學術研究資料)
勝金口石窟
勝金口石窟
狹窄而令人生畏的勝金口中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古代寺廟、石窟和佛塔遺址,我們在所有的廢墟中都進行了發掘,從中發現了大量的古代文獻,大部分是用婆羅謎文和回鶻文書寫的,也有一些漢語佛教經卷,在其中一個佛塔遺址中,還發現了一頁保存完好的摩尼教經書。此外,還獲得了一批壁畫和泥塑頭像。但從總體講,在這些廢墟中的發掘收獲說不上豐富,因有雪水融化后滲入廢墟而使遺物不易保存下來。
——阿爾伯特·馮·勒柯克
01
供養人殘片
這兩身人物像現僅殘存身體部分,是護衛兵士的形象。
02
供養人殘片
局部
2
桃兒溝石窟
桃兒溝石窟分為兩處,即西面的大桃兒溝石窟和東面的小桃兒溝石窟。它們分別位于吐魯番盆地火焰山西段的大、小桃兒溝內。洞窟類型有僧房窟、禪窟和禮拜窟。大桃兒溝石窟現存10個洞窟,小桃兒溝石窟現存6個洞窟。根據石窟形制及題材內容、風格等判斷,大桃兒溝石窟的興建年代為宋元時期,小桃兒溝石窟的興建年代為蒙元時期。
早在上世紀初,俄國的奧登堡、杜丁,德國的馮·格林威德爾等外國探險家就來此調查,并盜掘了較多文書和壁畫。而后,中瑞西北考察團的黃文弼先生曾于1928年來此調查。1906年7月,德國考察隊在此進行“工作”。他們把它稱為“吐魯番以北的山前古建筑”。
(以上內容參考吐魯番地區文物局、吐魯番學研究院2011年發布的《大桃兒溝石窟調查簡報》和《小桃兒溝石窟調查簡報》)
01
女供養人組像
(寬46cm 高33cm)
這幅壁畫出自小桃兒溝石窟格林威德爾編為第3號窟的洞窟門壁上。這些女供養人穿著U領短袖長罩衫,頗有蒙古民族風格,或為蒙古族女供養人。
局部
(橫屏欣賞)
02
回鶻女供養人像
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