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人們崇拜它、敬畏它,對它頂禮膜拜,它是華夏子民心中的神。
南康市橫寨鄉寨坑村,每年的正月十六舉行規模盛大的送龍神民俗活動。在除夕寨坑村的人就將扎好的彩龍放在宗祠堂里讓鄉親們來祭拜,到了正月十六這一天就會在村里的廣場上舉行祭龍送龍的民俗活動。
農歷十六,是寨坑人一年最重要的一天。雖然已經立春,但寒風依然,來自鄉里鄉鄰的八方鄉親絡繹不絕,帶著對神的虔誠、對先祖的崇拜,云集在一塊臨時平整的濕滑泥濘的稻田中,三叩九拜、高香祈禱,祈求神的佑護,祈求一家的平安和幸福。
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不斷進步,文化不斷嬗變。而民間的祭神民俗活動,在中國的廣大農村卻依舊火爆,特別在客家人居住的地區尤為盛行。有人說過:“中國民間信仰的強烈功利性,顯示了諸神信仰不但是精神的需要,更是物質的需要”。否則,你是無法解釋當今社會上的種種祭神的虔誠與狂熱。神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一種精神象征,也是一種寄托。它寄托著人們的愿望、幸福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