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陳師曾(1876—1923),又名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寧(今修水)人。是吳昌碩之后革新文人畫
的重要代表。善詩文、書法,尤長于繪畫、篆刻。其山水畫注重師法造化,從自然景觀中汲取創作靈感;寫意花鳥畫畫風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畫以意筆勾描,注重神韻,帶有速寫和漫畫的紀實性。
(十五)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廣東梅縣人。是中國美術教育的開辟者和先驅,享譽世界的繪畫
大師。他提倡兼收并蓄,調和中西藝術,并身體力行,創造出富有時代氣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個性化的抒情畫風,為中國現代繪畫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發展思路和風格典范,也是20世紀實踐中西文化融合具有革新開拓精神的先驅。
(十六)謝稚柳(1910-1997),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號壯暮生,齋名魚飲溪堂、杜齋、煙江樓、苦
篁齋。江蘇常州人。擅長書法、繪畫及古書鑒定。其繪畫方面工花鳥、山水、人物,設色明雅,用筆雋秀,清麗靜穆,曲盡其妙。晚歲更創“落墨法”,縱筆放浪,墨彩交融,別具一格。
(十七)李苦禪(1899- 1983),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原名英杰,改名英,字勵公。山東高唐人。1923年拜
齊白石為師。擅畫花鳥,闊筆寫意,筆墨雄闊,酣暢淋漓,畫風以質樸、雄渾、豪放著稱。所作禽鳥濃墨神俊,骨力兼備。晚年常作巨幅通屏,筆力蒼勁,氣勢博大。他堪稱當代中國畫一代宗師。
(十八)林玉山(1907-2004),本名英貴,1927年以《水?!啡脒x首屆臺展一舉成名,除擅畫鳥雀、虎、牛等禽鳥走獸外,以靈動筆法所表現的風土景物最為膾炙人口,《歸途》及《雙牛圖》為其重要代表作,樸實的農婦與馱著甘蔗的水牛于黃昏時分緩緩踏上歸途,畫面生動自然、深摯感人。
(十九)蔡云巖(1908-1977),原名蔡永。其畫作《竹林初夏》畫面細密繁復的構圖層次中,姑婆芋、竹林、枇杷樹等植物層層相疊,一只鳥兒在豐富熱鬧的景致中,更添生動的趣味。充天塞地的景物,藉由鮮麗雅致的敷彩,令觀者感受眩目的美感。
(二十)盧云生(1913-1968),又名盧云友。畫作《梨子棚》描繪梨子花繁密盛開、結實累累,畫面栩栩如生,造景意趣敦厚樸實。這幅具寫實風格的作品,色彩飽滿不俗艷,構圖氣勢豪邁,並蘊含細膩巧思,曾獲得第八屆臺展特選及臺展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