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歐陽修《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
【作品簡介】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由歐陽修創作,被選入《宋詞三百首》。這首詞寫賞春的雅興。上闋三句一句一景,寫船外的風光。春意融融,爛漫人生在春日更表現出鮮美的活力。“綠楊樓外出秋千”,將綠楊與少女疊入一個畫面,贊賞與羨慕洋溢著鮮活的春情。下闋寫船內賞春遣懷的豪情,“君莫笑”,則明知已態反常而偏欲為之,倍增其“戴花”的感染力。最后一句抒發作者內心萬事不如意的郁悶。全詩平易和暢,結構工整。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畫船》
作者:歐陽修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①。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②。人生何處似尊前!
【注釋】
四垂天:天幕四面垂地。
綠楊句:王維《寒食城東即事》詩:“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馮延巳《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
六幺(yāo):唐時琵琶曲名,又名《綠腰》,是曲調中聲奇美者。幺是小的意思,因為調羽弦最小,節奏繁急而得名。雙調,九十四字,仄韻。王灼《碧雞熳志》卷三云:“《六幺》,一名《綠腰》,一名《樂世》,一名《錄要》。”白居易《琵琶行》:“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翻譯】
堤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湖上,畫船輕漾,春水連天。好一幅踏青賞春的圖畫!然而,這圖畫的點晴之處,卻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邊、院墻內、高樓下。那綠楊叢中蕩起的秋千架兒、那隨著秋千飛舞而生的盈盈笑聲,才是青春少女的歡暢、才是春天氣息蕩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經深錮墻內,故如今鼓蕩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時也顧不得有誰在竊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發上插入一朵鮮花、添上一段春色,讓絲竹繁奏、將酒杯頻傳。
【賞析】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樽前!
【賞析】
“堤上游人逐畫船”,寫所見之人:堤上踏青賞春的人隨著畫船行走。一個“逐”字,生動地道出了游人如織、熙熙攘攘、喧囂熱鬧的情形。“拍堤春水四垂天”,寫所見之景:溶溶春水,碧波浩瀚,不斷地拍打著堤岸;上空天幕四垂,遠遠望去,水天相接,廣闊無垠。第三句“綠楊樓外出秋千”,寫出了美景中人的活動。這句中的“出”字用得極妙。晁無咎說:“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處。”(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引)王國維則說:“余謂此本于正中(馮延巳字)《上行杯》詞‘柳外秋千出畫墻’,但歐語尤工耳。”《人間詞話》卷上(“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們好象隱約聽到了綠楊成蔭的臨水人家傳出的笑語喧鬧之聲,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嬌美的身影,這樣就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種盎然的生意。
“白發戴花君莫笑”,“白發”,詞人自指。這樣的老人頭插鮮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別人見怪,儼然畫出了他曠放不羈、樂而忘形的狂態。下句“六幺催拍盞頻傳”和上句對仗,但對得靈活,使人不覺。“六幺”即“綠腰”,曲調名。“拍”,歌的節拍。此句形象地寫出畫船上急管繁弦、樂聲四起、頻頻舉杯、觥籌交錯的場面。歇拍“人生何處似樽前”,雖是議論,但它是作者感情的升華,寫得凄愴沉郁,耐人品味。
此詞寫出歐陽修與民同樂,同慶春天蒞臨的情懷。在詞中他忘卻了貶官潁州的煩惱,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號“醉翁”。
堤上,游人如織,笑語喧闐;湖上,畫船輕漾,春水連天。好一幅踏青賞春的圖畫!然而,這圖畫的點晴之處,卻不在堤上、湖上、而在湖岸邊、院墻內、高樓下。那綠楊叢中蕩起的秋千架兒、那隨著秋千飛舞而生的盈盈笑聲,才是青春少女的歡暢、才是春天氣息蕩漾的所在;唯因它曾經深錮墻內,故如今鼓蕩而出,便分外使人感染至深。船中的太守,此時也顧不得有誰在竊笑了,他情不自禁在皤然白發上插入一朵鮮花、添上一段春色。讓絲竹繁奏、將酒杯頻傳,他要與民同樂,同慶春的蒞臨。忘卻貶官潁州的煩惱吧,他愿在春醪中沉醉,一如他的雅號:"醉翁"。
【簡評】
這首詞收錄在《歐陽文忠集》里面,此詞以清麗質樸的語言,描寫作者春日載舟潁州西湖上的所見所感。
上片描繪了在空闊、明麗的湖上春景中活躍著的眾多游人,并著意點出“綠楊樓外”的秋千影。吳曾《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說此詞上片“要皆絕妙”,尤其是其中的“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處”,因為用此一字,突出了萬綠叢中忽然閃現的蕩秋千少女的身影,使人更感到春天的歡樂,生命的歡樂。下片自抒情懷,一方面寫出作者雖已白發,卻仍舊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陶醉于美酒和樂舞中的情景;而“人生何處似瓶尊前”句,又使人體味到一種幽微的凄傷之慨。
【簡評】
上片描繪了在空闊、明麗的湖上春景中活躍著的眾多游人,并著意點出“綠楊樓外”的秋千影。吳曾《能改齋漫錄》引晁補之語,說此詞上片“要皆絕妙”,尤其是其中的“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處”,因為用此一字,突出了萬綠叢中忽然閃現的蕩秋千少女的身影,使人更感到春天的歡樂,生命的歡樂。下片自抒情懷,一方面寫出作者雖已白發,卻仍舊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陶醉于美酒和樂舞中的情景;而“人生何處似瓶尊前”句,又使人體味到一種幽微的凄傷之慨。
【簡評】
此詞寫賞春的雅興。上闋三句一句一景,寫船外的風光。春意融融,爛漫人生在春日更表現出鮮美的活力。“綠楊樓外出秋千”,將綠楊與少女疊入一個畫面,贊賞與羨慕洋溢著鮮活的春情。下闋寫船內賞春遣懷的豪情,“君莫笑”,則明知已態反常而偏欲為之,倍增其“戴花”的感染力。最后一句抒發作者內心萬事不如意的郁悶。全詩平易和暢,結構工整。
【作者介紹】
歐陽修(1007-1073),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出生于四川綿州(今四川綿陽涪城區內),祖籍:江西永豐,自稱廬陵(今永豐縣沙溪人)。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歐陽修與(唐朝)韓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千古文章四大家:韓,柳,歐,蘇(唐代韓愈、柳宗元和北宋歐陽修、蘇軾)。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忠。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蘇轍二兄弟、蘇洵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爛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其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
歐陽修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且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代表作有《醉翁亭記》。
【宋詞英譯】
Silk-Washing Stream
With painted boats along the shore sightseers vie;
The sky hangs low on four sides washed by waves of spring.
Green willows throw a swing
Out of the bower high.
Do not laugh at the white hair adorned with red flowers!
To the quick beat of the song of Green Waist
Wine cups are passed in haste.
Where can you find a happier life than drinking hours?
【詞牌簡介】
《浣溪沙》,詞牌名之一。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紗》或《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又有《小庭花》等二十余種異名。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
白發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