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七大洲的分界線。
a,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地中海。
b,歐洲、亞洲及非洲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蘇伊士運河。
c,美洲和歐洲以丹麥海峽分界,和亞洲以白領海峽分界,和南極洲以德雷克海峽分界,同時美洲自身以巴拿馬運河分為南北美洲。
d,大洋洲與亞洲分界線是帝紋海-阿弗拉海-新幾內亞島。
二,亞太地區是一個經濟合作概念。
狹義上,指西太平洋地區,主要包括東亞的中國(包括港澳臺地區)、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東南亞的東盟國家,有時還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
三,G20國家與地區分布圖。
G20的GDP總量占全世界90%,人口占全世界67%,國土面積占全世界60%,國際貿易占全世界80%。
四,芬蘭的奧蘭群島,島上都是瑞典人。
奧蘭群島又稱阿赫韋南馬群島,是芬蘭唯一的一個自治省,位于芬蘭的西南沿海,由6500個小島組成,島上居民2.5萬人,大多以瑞典語為母語。
(奧蘭群島)
1809年以前,奧蘭群島和芬蘭均屬于瑞典,后因戰爭失利被割讓給俄國。
1917年芬蘭獨立前后,奧蘭群島人開始進行重歸瑞典的斗爭,與芬蘭當局發生沖突。
1921年,根據國際聯盟解決問題的決議案,形成《芬蘭奧蘭群島自治法》,規定芬蘭享有對奧蘭群島的主權,保證奧蘭群島享有自治權,但改為自治省,保證居民有使用瑞典語和保存自己獨特的文化習俗等權利。
五,為何歐洲難于統一。
a,地理因素:1,歐洲的地理呈現出一個近乎開放式的格局;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喀爾巴阡山脈和亞平寧山脈沒有形成安全屏障;歐洲中部和北邊,是廣闊的平原,游牧民族只要越過只要烏拉爾山,從地理上就可以長驅直入,一直抵達大西洋。
2,歐洲的海岸線破碎而綿長,異族從波羅的海、大西洋及地中海都可以攻進歐洲大陸。
3,河流因素:歐洲的河流非常分散,多瑙河、萊茵河、第聶伯河、頓河、易北河、盧瓦爾河、伏爾加河等,分散在各個區域,因此沿河而建立的文明聚集點乃至大型城市,也自然就分散在各個區域,沒有形成一個具有內聚凝合力的整體民族。
4,易于被攻取的地理因素導致歐洲民族極為復雜,歐洲沒有產生主體民族。
下圖為歐洲民族分布圖;藍色的區域主體是拉丁人,綠色的區域是日耳曼人,紅色的區域是斯拉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