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冬季較往年提前了十幾天,尤其近期天氣變化無常,不少人都患了感冒。所謂“感冒”醫學上通常分為普通性和流行性兩種,但它的癥狀都很相似,常有畏寒、發熱、頭痛,伴有全身關節酸痛,還有呼吸道癥狀如鼻塞,噴嚏,流涕,咽部發干,發癢,疼痛;多數病人也病后第2到3天要伴有咳嗽,少量咳痰。前者由多種病毒引起,癥狀輕,好轉快,很少傳染.不會造成流行,四季均可發生。后者有流感病毒引起,其代表就是近來世界上流行的甲流,常發病急、病情重,并在人群中容易傳播、流行。
中藥西藥路數不同
市售的各種抗感冒藥盡管名稱各異,商品名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西藥都是針對上述三組癥狀而設計的,只不過各種成分的比例不同而已,國家非處方藥第一批目錄就包含有針對上述三組癥狀的藥物,如針對發熱.頭痛和全身酸痛的藥物有: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布洛芬;緩解過敏癥狀的有抗過敏藥如馬來酸氯苯那敏(撲爾敏)苯海拉明,異丙嗪;減輕鼻塞等毛細血管充血的藥物有鹽酸偽麻黃堿,鹽酸苯丙醇胺;止咳祛痰的藥物有氫溴酸右美沙芬.氨溴索等。
中醫將感冒分為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等。其中風寒感冒有鼻塞.流清鼻涕.頭痛.不發熱或發熱輕.畏寒怕冷,咳嗽.有白稀痰等癥狀。風熱感冒癥狀有發熱較重.咽喉腫痛.口渴.流稠鼻涕.咳嗽吐粘痰等。中醫的特點在于辯證施治,有些感冒患者在選用中成藥進行自我藥療時可能有些困難,不知如何運用中醫的理論來辯證施治。建議這些患者可根據季節的情況來自我藥療。如冬季風寒感冒較多,夏季風熱感冒較多。治療風寒感冒的非處方藥有蔥豉湯,杏蘇散,重癥用荊防敗毒散等。治療風熱感冒的非處方藥有翹解丸、銀翹散或桑菊飲等(詳后附錄)。
在感冒初期和有輕微感冒的患者,可以使用非處方藥治療感冒。但是重感冒及高熱持續不退等癥狀,或感冒一周不愈的患者不適合自我藥療的,者應去醫院看醫生是否有并發癥,以免延誤病情。
正確理解發熱注意不應盲目使用解熱藥
發熱使用退熱藥,使體溫較低或恢復至正常水平,可謂人所共知,但有些人并不完全理解發熱,一定程度的發熱從一角度上講對人體并非都是壞事。從醫學上講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御反應,在發熱時機體的吞噬細胞功能加強,白細胞增加,抗體生成增多,這些都有利于殺滅細菌與病毒。所以,一旦當你發燒時,若不明確病因,最好不要立即使用退燒藥;即使已經明確是因感冒發燒,如非高熱(超過38.5度C),一般也不主張用退熱藥
細節千萬別忽略
患者在進行自我藥療時,可選擇有OTC標志的藥品。目前我國實行憑處方或無處方購買雙軌制,如果要購買處方藥來治療感冒,最好咨詢醫生后再用,特別是使用抗生素類藥品治療感冒是一個治療中的常見誤區,因為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的感冒可以說一無是處,除非白細胞增高者一般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也有的人習慣打吊瓶輸液治療感冒發熱這又是治療上的第二個誤區,要知道任何疾病都要有有一個過程,其實感冒如無有并發癥多數3至5天即可慢慢好轉,醫學上治療感冒就是休息、多飲水、對癥治療三條。
選擇非處方藥治療感冒還要注意;一是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做到正確使用;二是如果同時還在使用其他藥品,要注意藥品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向醫生或藥師咨詢;三是在自我藥療一周后如病情仍未好轉或者病情加重,應去醫院治療;四是用在有效期內已開封的藥品,一定要觀察藥品外觀有無變化,避免服用失效或變質的藥品。
附:感冒中藥方劑
1、風寒感冒
(1)主征:發熱惡寒,無汗,鼻塞流涕,噴嚏,舌苔薄白。
(2)方藥:蔥豉湯,杏蘇散。重癥用荊防敗毒散。表寒輕者選用蔥豉湯,風寒咳嗽重者選用杏蘇飲:蘇葉,前胡,杏仁,桔梗,枳殼,茯苓,半夏,橘紅,甘草,。
表寒重者選用荊防敗毒散:荊介,防風,羌活,蘇葉。頭痛加白芷辛散止痛;嘔吐加制半夏降逆止嘔;咳嗽痰多加白芥子,白前化寒痰以降氣。
2、風熱感冒:
(1)主證:發熱重,惡風,有汗頭痛,鼻塞,流濃濁涕,咳嗽,痰稠色白或黃,舌質紅,舌苔薄白或薄黃。
(2)方藥:銀翹散或桑菊飲。本證偏熱者,選用銀翹散;銀翹,薄荷,荊芥,豆鼓,牛蒡子,桔梗,甘草,蘆根,竹葉,本方是治療風熱感冒常用方劑。熱輕咳重者,選用桑菊飲:銀翹,桑葉,菊花,薄荷,杏仁。故止咳作用較銀翹散為強。咳嗽痰黃加黃芩,桑白皮清肺熱;若大便秘結,舌苔偏黃而厚者,可加枳實,全瓜蔞。
注:中藥常用劑量成人一般是5到10克,現在三九藥業開發了免煎顆粒,上述藥每種藥一包沖服很方便。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