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林沖,大家都說“不就是被高俅逼上梁山的典型嗎?”。但我認為這未必是真像。
1、高衙內調戲林娘子“只動口不動手” ,這還是我們認知中壞事做盡的花花公子嗎?
2、錦兒絕不是武林高手,卻兩次都能在高衙內調戲林娘子時跑回去找到林沖,高衙內是智障嗎,如果第一次沒注意,第二次為什么不找個人看住錦兒。
3、錦兒兩次壞了高衙內的大事,高衙內還不報復,還讓她在林家招贅,這?
4、第二次林娘子被騷擾,林沖去救,好像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吧,還拍著門大喊,生怕別人不知道。見老婆沒事,還把人家里打個稀巴爛,拿個刀到處轉,這分明是引圍觀的節奏呀。
5、在京城當官的不知道白虎堂就像今天在北京當官不知道中南海,誰信?
6、殺人有N種方法,可以投毒,躲貓貓等等,而且殺人之前往往要假裝對人好,讓其放松警惕,而這兩個解差對林沖又打又罵,還用開水燙他的腳,讓林沖走起路來又瘸又拐,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要殺人。
7、林沖對就要殺死自已的人竟網開一面,使勁開脫,對救了自已命的魯智深一轉身就透露了底細。這正常嗎。看后邊武松、燕青可對要殺人的解差毫不留情呀。
8、林沖押解時和逃命時都跑到了柴進莊上,難道真是巧合。還有一招秒殺洪教頭。盡管柴進表面上是同意的,但別人怎么說也是柴進的師父,這也太不給主人面子了吧。還有就是林沖就是戴著枷鎖,贏洪教頭也綽綽有余,為什么非要讓柴進幫著解開鐐銬才比武。要知道鐐銬可代表的是王法呀。
9、看守草料廠這一段好好讀特別不和諧。一邊殺氣騰騰,狂風大作,彤云密布,一邊卻閑庭信步、悠哉悠哉、喝酒吃肉。林沖在天王堂這一段先是未認真交接重要事項,感覺看守草料廠與自已無關;二是在惡劣天氣擅離職守讓風吹倒小屋差點失火;三是在惡劣天氣下再次擅離職守讓壞人陰謀得逞,讓國家蒙受巨大損失,讓個人徹底走上了反叛的道路。林沖在這里的表現不僅與后邊柴進莊客徹夜不眠守護糧倉的敬業精神形成鮮明對比,細讀還讓人覺得他好像知道草料廠要著火一樣,在草料廠多呆一會都不愿意。
10、逃命時的表現也很奇葩。按說殺了人草料廠失火,犯下彌天大罪,既然不敢自首想逃跑,就應該東躲西藏,易容改裝,低調行事,可他還往人多的地方跑,不討酒搶酒,一喝酒還把自已喝醉了,讓人活捉。讓人感到他既想逃又想被抓,精神失常了。
11、王倫對林沖的態度特別奇怪。非要林沖交“投名狀”,其實就是對林沖身份的懷疑。柴進都有書信了,還懷疑。
12、林沖對高俅似乎不是特別痛恨。高俅被梁山活捉后,他的表現有點太過于冷靜,沒有拼死拼活要殺了高俅的意思,最少打幾拳踢幾腳出出氣都沒有。
13、林沖火并王倫與情于理于其性格不符。于情,王倫是柴進的朋友,柴進對林沖兩次幫助,還在林沖絕望時收留了林沖,有知遇、救難之恩。于理,以下犯上,于理與江湖道義所不容。更與性格不符,林沖一貫以“忍”見長,就是威脅自已性命時也不一定會痛下殺手,可為什么偏偏對王倫如此痛恨。
看了后給人的感覺是:高衙內假裝搶林娘子,實際上沒動一根手指頭卻鬧地天下皆知;林沖假裝誤入白虎堂,自己犯錯在先卻把問題歸結到高俅陷害;錦兒兩次壞了高衙內的好事,還能從容招贅在林家;兩個解差要殺林沖,沒殺成但工作照樣;別人都要自已的命了,還在為解差開脫;林沖兩次在惡劣天氣下離開草料廠,好像知道要著火;三個人放了火不跑路,聚到山神廟干嗎,叫官兵來抓嗎?林沖就是戴著枷鎖也能打敗洪教頭,那樣不是更威風,卻偏偏教柴進把枷取了?雖然高俅害地林沖家破人亡,但林沖更恨在他走投無路時幫過他的王倫,等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