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論嵇康的“非湯武而薄周孔”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和山巨源本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們早期都不愿與司馬昭合作,后來山巨源投靠了司馬昭,因為司馬懿的岳母是山濤的姑祖母,他和司馬氏是中表親,司馬師、司馬昭是他的表兄弟,在當時兩大政治集團的權力斗爭中,山濤最后站在了司馬氏一邊。山巨源升任提拔后推薦嵇康以自代,嵇康大為不滿,就給山濤寫了《與山巨源絕交書》。在這封信中,嵇康申述自己不能做官的理由時列舉了七不堪和二甚不可,他的甚不可之一就是非湯武而薄周孔。
    嵇康是否徹底否定儒家思想?是否真的非湯武而薄周孔?筆者認為,非湯武而薄周孔是嵇康用來反對司馬氏集團虛偽名教的有力武器,而在思想深處,他仍然繼續了很多儒家思想。魯迅曾說:表面上毀壞禮教者,實則倒是承認禮教,太相信禮教。以為如此利用,褻瀆了禮教,不平之極,無計可施,激而變成不談禮教,不信禮教,甚至反對禮教但其實不過是態度,至于他們的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禮教,當作寶貝。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嵇康為什么要非湯武而薄周孔。當時,當政的司馬氏集團表面倡導名教,實際上是把名教作為假面具。名教一詞,用孔子的話來解釋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用陳寅恪先生的話解釋就是:故名教者,依魏晉人解釋,即以名為教,即以官長君臣之義為教,亦即入世求仕者所宜奉行者也。其主張與崇尚自然,即避世不仕者適相違反,此兩者之不同,明白已甚。用現在的話解釋就是封建社會的道德規范,即主要表現在儒家學說中的君臣大義,以及根據這種大義而衍生出來的一套禮法制度。儒家在政治上主張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要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墒遣茇〈鷿h朝時說是效法唐虞,接受禪讓,到了司馬氏集團把握政權時,也想效法禪讓制,他們伐吳滅蜀、誅戮異己,還要美其名曰湯武征誅。
    嵇康認為當時的社會已是民之多僻,政不由己;季世陵遲,繼體承資,憑尊恃勢,不友不師,宰割天下,以奉其私。若乃驕盈肆志,阻兵擅權,矜威縱虐,禍蒙丘山。刑本懲暴,今以脅賢,昔為天下,今為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喪亂彌多,國乃隕顛!國家實質上已經到了君不君、臣不臣、瀕臨滅亡的地步。所以說司馬氏的名教只不過是借以掩蓋他們丑惡形象的一套假面具,是用來攫取功名利祿的得力工具,他們打著名教的幌子掩耳盜鈴。
    司馬氏集團篡用了儒家的名教,使它完全變為陰謀奪權的工具。嵇康看透了司馬氏集團的良苦專心,因為他強烈的道德感遭到了現實的蹂躪,他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最能擊中要害的莫過于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湯武而薄周孔,以此揭開他們虛偽的面紗,把他們的罪惡昭示天下。他由對名教的篤信轉而對當時虛偽名教的激憤,進而發展為否定名教、超越名教。這是嵇康人格的分裂,其本質乃是儒道關系的對立,自然與名教的對立,理想與現實的對立。這貌似把名教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實際上卻又賦予了名教以形而上學的根據,使唯心主義的天命論取得了精致以致迷人的形式。嵇康則公開要求擺脫名教的束縛,認為名教不是出于自然,而是統治者造立出來的。他指出:造立仁義,以嬰其心;制為名分,以檢其外;勸學講義,以神其教,故六經紛錯,百家繁熾,開榮利之涂,故奔騖而不覺。他這番言論果然起效,司馬昭的爪牙鐘會就進讒說: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言論放蕩,非毀典謨,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釁除之,以淳風俗。所以魯迅說嵇康有礙于司馬氏辦事,所以他就非死不可。
    由此可見,嵇康對湯武周孔的菲薄僅僅是用來反抗司馬氏所謂的儒家名教,并非周孔等人的思想學說。唐長孺說:嵇康在原則上并不反對儒家所規定的倫理秩序,只是反對虛偽的名教。他們理想中真率自然之人格,仍然與封建道德不可分割。這就是說,統治者鼓吹仁義,是為了束縛人們的思想;制定名分,是為了約束人們的舉動;辦學講經,是為了神化自己的統治。所有這些最終只有一個結果,即把人引上了爭奪名利之途。而人生來都有食色之欲,欲望得到滿足則自得其樂,人的天性是不樂意接受禮教束縛的,只因為當今學習儒家經典能使人得到榮華富貴,所以人們便以六經為太陽了。這樣,嵇康就把自然人的自然欲望與名教完全對立了起來。因此,他同莊子一樣贊美人類的自然狀態,向往原始人飽則安寢,饑則求食,怡然鼓腹,不知為至德之世也。若此,則安知仁義之端,禮律之文?進而把鴻荒之世,大樸未虧當作最理想的社會形態。
    嵇康曾稱老子、莊周,吾之師也,他的思想和道家確有繼續關系。但嵇康和莊子的生活態度大相徑庭:莊子很隨便,嵇康卻很執著,他的人格形象是剛腸疾惡,遇事便發;莊子反對師其成心,主張和之以是非,而嵇康則師心以遣論。他在《家戒》中宣言:若志之所之,則口與心誓,守死無二。恥躬不逮,期于必濟。這種堅定自己志向、心口相應、言行一致、至死不渝的性格,并不是道家的人生理想。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就刑,有令千古英雄折腰的雅量,這正是孟子舍生取義、以身殉道的原則精神。所以魯迅先生早已指出,嵇康之所以反對禮教,是因為當時統治者打著以孝治天下的幌子進行篡弒掠奪,并利用名教的名義,加罪于異己之人。由此可見,嵇康在骨子里是儒家式的理想與理念。在當時殘酷的險惡環境里,這種理想與信念遭到了強大的壓抑,反而與道家自然無為的消極一面病態地結合了起來,構成了他的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這種矛盾的總根源和本質乃是真誠自然與虛偽狡詐的對立。
  其次,魏晉時代是禮樂大崩壞的時代。嵇康既有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飄逸瀟灑,卻更有彈琴詠詩,聊以忘憂;貴得肆志,縱心無悔的難以排遣之憂思,這又是多么執著!可以說,嵇康出于對虛偽名教的激憤而反對禮樂,但與孔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這正是孔子音樂精神的延伸。嵇康同孔子一樣,都不否認音樂具有滿足人們正常欲望的功能,自然欲望是真誠的;用音樂來教化民眾的方式也應該是潛移默化,自然而然。他們二人一生都在執著地追求真誠自然,強烈地反對狡詐造作。正因為有著這樣的追求,在那個布滿狡詐虛偽的社會中,嵇康的思想變得極其矛盾復雜,從而導致歧義紛紜。
  再次,結合嵇康的一生,可以看出,非湯武而薄周孔并不意味著他完全擺脫了儒家思想,徹底否定了儒家思想。
    第一,從出身教養上看,他和儒家思想有著天然的聯系。嵇喜在《康傳》中說:家世儒學,少有俊才,曠邁不群博洽多聞。嵇康的字是叔夜,這就難免使人聯想到《論語微子篇》中稱賞的周有八士,這八個有教養的人,其中之一即謂叔夜,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意為之?嵇康雖然說自己不涉經學,但《晉書嵇康傳》卻說他學不師受,博覽無不該通。從《難自然好學論》中還可以看出嵇康對《六經》研究得何等透徹。否則他何以去戳穿以《六經》為太陽的士君子們的假面目?也就更談不上菲薄湯武和周孔了。嵇康寫的《家誡》完全是用儒家的禮儀道德教育兒子。嵇康教導兒子待人處世的一些原則和方法:對待長官,最好敬而遠之,不要過分親密,也不要經常往來,假如非去不可,一定要同眾人一起去,一起離開,不要最后走,更不要留宿,因為當官的,總不免要詢問一些外面的事情,假如某件事暴露了,當事人便會以為是你說的,使你有口難辯。假如有人相互爭辯,而你又不知道是非得失,一定要避免參與,要靜觀其變,最后是非自見,至于一些小是小非,干脆不予理睬,即使有人問你,你也要以不明白回答他所有這些,都符合儒家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第二,從交友之道上看嵇康對儒家思想的繼續。他在《絕交書》中說:夫人之相知,貴識其天性,因而濟之。這和孔子說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兩者相似。當初竹林七賢嘯傲暢飲,與司馬氏采取不合作的態度,他們算得上是志同道合,但山濤后來卻一改初衷,投靠了司馬氏,嵇康當然要與他絕交。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他的行為在客觀上符合了儒家的思想。然而,對待呂安,嵇康則挺身而出,為呂安蒙受不白之冤而辯護,最后不惜犧牲生命,這正是儒家的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精神。在生死攸關之際,他沒有以莊子忘物忘己來逃避社會,他有強烈的是非之心,一定要顯明臧否,所以他才能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至于他說要做一個無馨無臭的人,那只能是他精神上的一種慰藉和曠達。由此可見,他在交友方面的所作所為正如孟子所說:由仁義行,非行仁義。而這才是真正的儒家仁義。那么,非湯武而薄周孔就不能看作是嵇康擺脫儒家名教的標志。所以,司馬昭雖然內心惱恨嵇康非湯武而薄周孔,但他在名義上卻不能以這句話給嵇康定罪,而只能借呂安之事除去了他的心腹之患。
    第三,在生活志趣上,嵇康認為窮達有命,亦有何求。這幾乎脫胎于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所以嵇康甘守清貧,他認為:世之難得者,非財也,非榮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雖耦耕圳畝,被褐啜菽,莫不自得;不足者雖養以天下,委以萬物,猶未愜然?!督^交書》中也說:今但愿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離闊,陳說平生,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志愿畢矣。孔子不也贊賞這樣的生活嗎?他在《雍也篇》中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兩種生活何其相似,他們都做到了窮則獨善其身,身處貧賤,卻不改變自己美好的品德,難道這種做法是菲薄孔孟?
    第四,嵇康承認湯武周孔是先賢圣人。在《管蔡論》中他推文王、武王、周公為三圣,雖然他為管叔、蔡叔翻案,這是為自己參與毋丘儉謀反一事辯護,但他并未因此而非難周公,反而贊賞周公賞罰不避親戚,榮爵所顯,必鐘盛徳,戳撻所施,必加有罪。斯乃為教之正體,古今之明義也。在《絕交書》中他稱孔子為君子,以柳下惠為達人,而孔子也認為柳下惠雖然降志辱身,但仍能做到言中倫,行中慮。能堅持直道。這和嵇康的見解同出一轍。嵇康出于對虛偽名教的激憤而菲薄湯武周孔,但與孔子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是一致的。由此看來,嵇康菲薄的湯武周孔是司馬氏標舉的所謂圣人,而絕不是嵇康心目中的傳統儒家思想的代理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嵇康為何而死?
玄學 簡介
再談嵇康之死
與名教絕交:魏晉風度中的個體人格
魏晉風度與竹林七賢(下)
[轉貼]魏晉玄學的繁興及其儒學特色 - 國學發微 - 華夏魂——中國傳統文化論壇 - Po...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沙河市| 高雄市| 德化县| 金昌市| 获嘉县| 蓬安县| 化德县| 彭泽县| 荥经县| 建阳市| 高陵县| 长阳| 凤城市| 涟源市| 惠水县| 班玛县| 桓仁| 新巴尔虎右旗| 婺源县| 嘉鱼县| 祁东县| 海安县| 阜宁县| 淮安市| 西城区| 叶城县| 玛纳斯县| 威宁| 横山县| 开远市| 剑阁县| 花垣县| 锦州市| 思茅市| 郁南县| 全南县| 大安市| 镇原县| 马山县| 红桥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