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6年高考前的一項調查顯示,七成高考生對自己的志愿填報沒有想法,超過半數的學生將“好就業”作為選擇專業的主要考慮因素。臨到高中畢業,學生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是什么,對“職業”這個概念非常模糊;家長不清楚孩子的興趣和潛力所在,眼光總是停留在分數和大學,認為“考了高分,上了好大學,好工作就水到渠成”,這些就造成引領孩子一生發展的志愿選擇卻在高考后短短的幾天被倉促決定。
那么,國外學校是如何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指導呢?
美國職業生涯教育從六歲開始。美國有一個國家職業信息協調委員會(NOICC),該委員會早在1989年就組織制定、首次發布了《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該指導方針提倡規劃職業生涯教育要從六歲開始,他們把所有的人群分成四類,第一類是小學,第二類是初中,第三類是高中,第四類是18歲以后,不同的時間段有不同的職業生涯分工。規劃要求要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興趣、專長、特點、能力等進行“自我認識”;要進行“教育與職業關系的探索”,研究教育與職業的關系,了解職業信息的獲得和使用、工作與學習的關系、工作與社會的關系等;還要學習職業決策和進行“職業規劃”。
澳大利亞高中會考中學習計劃占10%。澳大利亞的南澳政府正在進行新的教育改革,新的教育體制課程設計在高中會考中加入10%的學習計劃考核,在學習計劃中學生需要對未來做一個規劃,鼓勵學生對未來進行深入思考,選修感興趣的課程。
加拿大的職業生涯教育重點放在中學階段。加拿大也是從小就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職業觀念,在小學階段,學校就會安排不同的“職業日”邀請學生家長或社會人士到學校作職業介紹,但深入的職業生涯教育還是放在中學階段。
比如我女兒在溫哥華UHILL中學8年級,學校開設一門課程叫“Healthand Career”,就專門講授學生身心健康和職業方面的知識。前兩天,她帶回來一個作業,就是老師安排上一個職業規劃網站(www.careercruising.com),通過測評來選出自己的職業愛好,并就最喜歡的兩個職業再分別回答該職業的利與弊是什么等等。在國外,除了鼓勵學生自主發展興趣外,對中學生進行包括性格、愛好、價值觀等綜合方面的測評也是職業發展教育的一部分。
相對于國外學校成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國還差之甚遠,但今后一定會往這個方向邁進的。現在一方面,國內個別學校已經開始率先嘗試開設校本課程,或者不定期進行一些職業規劃指導;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10-2020年)已經明確提出,高中階段教育是學生個性發展、自主發展的關鍵時期,……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需要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的指導。為此,成立了高中生職業發展指導研究的國家課題,還有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的軟件測試系統——“高中生涯發展系統”的國家級課題也正在研究當中,這一切都預示著中國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建設工作已經提到議事日程,并有望在未來2、3年內有實質性地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