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
永昌縣各鄉鎮的農戶們
正在抓住秋天的尾巴
采收各類農作物
與以往一到豐收季,田間地頭廢舊農膜胡亂堆積、散落的情況有所不同,今年的秋收季,永昌縣東寨鎮雙橋村的田地里卻非常的干凈,東寨鎮有什么法寶?能讓“白色污染”不見蹤跡呢?一起去了解一下。
記者來到永昌縣東寨鎮雙橋村五社,看到當地的一家農民合作社正在收獲土豆。兩臺大型拖拉機緩緩走過,原來被封閉在田埂里的土豆就全被挖了出來,平鋪在松軟的土壤上面,一會兒功夫,地里就鋪滿了一層白花花的土豆。
這個合作社種植的土豆品種是大西洋,主要用來生產薯片和淀粉。今年,由于永昌縣雨水較廣,當地的土豆迎來了一個豐收季。
永昌縣豐澤園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隊長 張昌
今年收成比往年好,大西洋土豆產量有三噸,往年也就兩噸半。
全自動采挖機剛剛停下,農戶們就以最快的速度把土豆撿拾進了蛇皮口袋或者塑料桶里。眼下正是用工的高峰期,永昌本地的勞動力數量已經滿足不了用工的需求,為了緩解用工壓力,合作社專門從周邊市縣調用了一大批的勞動力。除了撿拾土豆的環節還需要人工之外,其他的采收環節已經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記者看到裝載機、大卡車等工程車也開到了田間地頭,幫助采收。
記者 馮亞杰
在采收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地里面有很多大包,裝滿這樣一個大包,大概需要600公斤,裝載機把這些大包直接裝入大卡車當中,經過20多個小時的運輸,這些土豆將直達上海上好佳集團,從田間直達工廠,他們將成為制作薯片最好的原材料。
以往土豆收完后,隨處可見廢舊農膜,沒了土壤的覆蓋,廢舊農膜隨風起舞,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為了減輕塑料殘膜對土壤和環境的危害,種植戶要把殘膜集中回收,一年最少要回收一次。但今年,在土豆種植之初,合作社就在田間鋪上了一種全生物可降解地膜。
東寨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主任 王發偉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主要以淀粉和粘合劑為主,前期經過暴曬分化,地面上已經很少見了,殘留再經過20多天的暴曬,就全部降解到土壤里面了,可以說有效地保護了環境。
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完全降解后,能對土壤起到一定的疏松作用,并且不用再撿拾,既為種植戶節省了回收廢舊農膜的費用,也從源頭上減輕了對土壤和環境的污染。
今年,永昌縣采用“買一補二”“合作社自購”的方式,購進全生物可降解地膜30噸,以馬鈴薯、玉米、蔬菜為主要作物,推廣示范面積3140畝,其中,馬鈴薯1800畝。這對減少農業面源污染,推動農業綠色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