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唐吉
編輯丨張成
等待HarmonyOS第一次向手機端推送的那個夜晚,一小群用戶熬到凌晨,希望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他們當然是堅定的支持者,相信華為值得托付。但也有忐忑——iOS和安卓系統發展多年,人們尚不清楚這個新的操作系統有多大存活可能,更難想象它會給穩固的市場格局帶來什么沖擊。外界也有懷疑。
嘗鮮者很快感受到鴻蒙系統的生命力。三年多時間,用戶數從一小批迅速擴展到3.2億。剛剛過去的華為開發者大會2022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表示,“依托鴻蒙更具生命力的底座,鴻蒙生態已經日漸成熟,更包容、更開放、更具創新力,我們希望與全球開發者一起創新照見未來,共建鴻蒙世界。”
這是個頗有雄心的目標。人們后來回想起,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最后,余承東說,“今天,我們一起創造了歷史”。
用戶數、設備量不是唯一重要的指標。從誕生之初,鴻蒙生態描摹的就是一個萬物互聯的世界:所有終端使用同一種“語言”,打破孤島,自由聯接,實現真正的跨終端、跨場景融合生態。
新生態更大的創新是,人與設備的關系被顛覆、被重構。不是人配合設備運轉的邏輯,而是萬物主動理解人的意圖。
規則改變了。從“人找應用”到“服務找人”,在以人為中心的全場景商業模式中,一切皆服務、萬物可分享,無論是處理能力強的終端,還是輕量的設備,既有的產品、內容、服務形式都有了創新的機會。那是華為與伙伴共同構建的“鴻蒙世界”(A Harmony World)。
成績出乎外界的預料。從HarmonyOS 2到HarmonyOS 3,一年時間,搭載HarmonyOS 的華為終端達3.2億,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2.5億。“可以說,鴻蒙生態體系成長起來了”。
但要考量操作系統生態,比起用戶數更有價值的維度是能否持續發展生態。
操作系統生態像滾雪球,用戶越多,勢能越大,吸引力也更強。只是,成熟的操作系統在前,后來者要搶出份額更難,安卓和iOS主導下的操作系統市場穩固,要說服任何一家軟硬家廠商挪到新系統,都需要充分強勢的理由。
鴻蒙系統展現出的,是一個具備強大生命力的生態底座。它走的是一條自己的路。安卓和iOS系統生態下,手機、PC、手表、車機各有不同系統。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一機制越來越局限。鴻蒙系統團隊成員們從很早就開始思考,一名用戶常要使用手機、平板、手表等多項設備,內容要在各設備間不斷流轉。如何讓分享更安全、高效、更有意義?
鴻蒙生態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用一個操作系統支持各種設備,使用同一種語言,打通所有終端。
自有設備成了鴻蒙系統重要的“試金石”,向用戶和合作伙伴展示出新系統的強大優勢。
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是,從公司回家,輕輕一劃,辦公電腦上寫到一半的文檔直接流轉到手機屏幕,耳機中播放的音樂無縫同步到車機,電腦、手機、耳機、車機自由聯接,體驗流暢。
人們終于領略到鴻蒙系統獨特的體驗。最關鍵的不同在于,設備間的邊界被打破了。設備們能做到的不只是“對話”。同一種語言系統下,多設備通信共享,用戶隨意搭配,任意幾款設備就可相互組合,超級終端成為現實。
這只是鴻蒙系統的創新之一。除分布式能力外,原子化服務、極簡服務、隱私安全等優勢同樣突出。
這正與時代需求相契合。“鴻蒙不同于之前大眾所習慣的生態,它是立足于日益繁榮的移動生態發展起來的”。華為終端云服務總裁朱勇剛在“松湖對話”中指出,正是移動端的服務、設備及分享訴求,催生了“一切皆服務,萬物可分享”的趨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鴻蒙系統被提上了日程。
邊界還在不斷被打破。在鴻蒙生態中,每一個設備、軟件的加入,都將成為生態中新的節點,節點越多,聯接方式越豐富,生態也隨之更繁榮。
從一開始,鴻蒙就是一個開放的生態。合作伙伴們看中的,是鴻蒙生態的獨特價值。“我們看到了華為在業界的技術實力和號召力,鴻蒙是萬物互聯時代新的生態,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金山辦公全球業務副總經理張寧有時和研發同事聊天,總聽到對方感嘆鴻蒙生態的廣闊。金山辦公自2019年就開始與鴻蒙展開合作,到目前已投入大量人力做出了鴻蒙基礎版本。
選擇第一時間入局的,還包括媒體伙伴。“鴻蒙一經推出,我們就立刻做了判斷:這是一個有巨大前景和巨大空間的未來,要毫不猶豫地參與其中”。人民網科技總經理劉鵬記得,“人民日報數字報”原子化服務很快就上線了。
這是一個默契的共識,許多合作伙伴都感受到了新機會。“聽到華為要做一個跨終端統一的鴻蒙系統,我們眼睛一亮。”微博COO、新浪移動CEO王巍印象很深,新浪集團旗下的微博、新浪新聞等主力產品都在第一時間加入鴻蒙,是鴻蒙第一批合作伙伴,為的是優先布局、搶占先機。
持續進化的技術能力,成為伙伴們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的底座。這屆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展示了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原子化服務、AI、地圖等新技術成果。
在原子化服務技術下,新浪微博有了更創新的服務方式:用戶不必安裝APP,直接通過卡片就可使用。熱搜、短視頻等板塊被分拆成卡片,用戶可以根據興趣精準使用,路徑更短,體驗更好。目前,新浪已上線25個原子化服務卡片,帶來了促活新用戶、深層次轉化用戶的新增長空間,“帶給我們很多驚喜”。
先行者已經分享到鴻蒙生態的機會。2021年9月,去哪兒旅行上線鴻蒙卡片后,日均曝光量大幅增長。支付寶也正和華為合作,探索基于原子化服務的更多可能性。
受益的不僅是頭部玩家。鴻蒙生態中龐大的用戶基礎,讓中小伙伴也能擁有成為“爆款”的機會。2021年,一款電踏車進入鴻蒙智慧出行場景中,在鴻蒙智聯的“加持”下,眾測20天,銷售額即超過600萬元。
“獨行者遠,眾行者久,我們一定是眾行者”。朱勇剛表態,鴻蒙生態樂于見到這樣的成功。開放機會,分享利益,與開發者、合作伙伴一起建造良好的生態。
“做生態,不是攔路搶劫,讓一個生態持續和長久繁榮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朱勇剛著重說到,“華為自己第一是克制,有所為、有所不為,我們核心聚焦在為伙伴、消費者以及生態本身帶來長期和持續的價值。”
科技往往是在追趕人們的想象。很多年前,人們并不清楚如何用技術實現,便開始想象智能生活:人是一切的尺度,萬物隨心而動,當然會理解人。
而這恰好是鴻蒙生態追求為用戶提供的價值。在新的生態中,讓人的邏輯成為主導,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實現服務從碎片化到連續化的更迭。“一切皆服務,萬物可分享”,朱勇剛解釋,“我們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基于服務分發的生態,這是鴻蒙真正的源起”。
所謂服務分發,最重要特性是“服務連續化”。關鍵是通過識別用戶意圖,提供連續化的服務組合。簡單來理解,不再是單項設備的智能,而是踏入了一個智能場景,萬物都在主動理解用戶。
一個例子是,同樣識別一處風景的照片,一些用戶會收到景點攻略,一些用戶會被推薦航班服務,還有的朋友會看到自駕路線。不同服務的背后,是對用戶意圖的深層理解。
改變人與設備、軟件交互的慣性,必然帶來巨大商機。這意味著,現有操作系統以APP為核心的業務模式將被改變。
更多的終端、更豐富的渠道和更廣泛的場景,在人民網科技總經理劉鵬看來,這意味著“萬物皆終端,終端皆媒介”。他期待,在“鴻蒙世界”中,能打造行業領先的泛終端內容服務平臺,共建良性的內容生態。
旅游平臺去哪兒已經感受到了這個新世界的巨大潛力。去哪兒CMO黃小杰期待通過跟華為的深度合作,讓用戶在旅游場景中實現所有設備和服務的無縫流轉,包括捕捉用戶的出行意圖、推薦旅行當中的服務,以及旅行結束后的評價、分享和推薦,完成一個全鏈路的智能化旅行服務體驗。
站在鴻蒙世界的門前,沒有人不希望搶占先發優勢。游戲引擎服務商Cocos為許多爆款游戲提供服務,也是全球首家支持OpenHarmony 的3D引擎。
ALL IN背后是Cocos對Harmony World的巨大期待。Cocos CEO林順見證了鴻蒙生態的日益繁榮,一個操作系統可以覆蓋所有設備,然后聯接所有人、萬物皆互聯。他們也將會一起參與,把這個深度數字化的世界建設得更有趣、更好玩,變成一個真正可交互的3D世界。
在華為開發者大會2022上,余承東背后的屏幕上展示過許多張精美的照片,風景秀麗、花朵燦爛,那來自視障用戶們。這也是鴻蒙系統開放的技術之一,計算視覺能力讓視障用戶記錄美好,自然語言交互能力讓聽障用戶更好感受智能世界。
系統還在進化,人們有理由相信那會是一個全新的“鴻蒙世界”,更廣闊,更體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