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行吟水滸之二十——《水滸傳》小說研究中的“通作者之意”

《水滸傳》小說研究中的“通作者之意”

《忠義水滸全書發凡》中有這樣一段話:“書尚評點,以能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也。得則如著毛點睛,畢露神采;失則如批頰涂面,侮辱本來,非可茍而已也?!?/strong> [i]《水滸傳資料匯編》把這一段話放在明人袁無涯名下,并且注明:“此文原未題作者,這里根據袁中道《游居柿錄》題為袁無涯?!?/span>嚴敦易先生[ii]《〈水滸傳〉的演變》一書中認為,這是明人楊定見所作。

楊定見是明代文人,李贄卓吾的學生和忠實崇拜者、追隨者。李贄需要《水滸傳》的各種版本進行研究,楊定見全力以赴地四方搜求,將《水滸傳》各種版本匯集于李贄居住的麻城龍湖書舍,供李贄評點。李贄離開麻城時,把自己評點過的《水滸傳》交給楊定見保存。

李贄去世后,楊定見為了使恩師的真知灼見永久流傳,于萬歷三十六、七年間親攜李贄評點的《水滸傳》稿本,來到江浙,與吳縣縣令陳無異(麻城籍)、小說家馮夢龍、出版商袁無涯、許自昌諸人商議刻印出版事宜??逃〕霭婀ぷ魇肿屑?,“相與校對再三”,“精書妙刻”,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刻印出版的《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全傳》問世,楊定見親自為之作序,世稱楊定見序本。它是明清時期《水滸傳》流傳本中價值最高、流傳最廣的一種版本。這個出版過程在楊定見的《忠義水滸全書小引》[iii]中有一些記載。

如此看來,刻印出版《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全傳》,是由楊定見發起并作序,由出版家袁無涯刻印。《忠義水滸全書發凡》是附書之作,內容共計十條,主要是介紹《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全傳》一書的體例、特點、立言宗旨等等。這些話,出自楊定見或者袁無涯,皆有可能,然而出自楊定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袁無涯以最早刊刻百二十回本《水滸傳》(有時簡稱“袁本”)著稱。袁無涯是當時蘇州重要的出版家,其書坊名為“書種堂”(戴望舒記為“書植堂”),主要的刊行書籍包括公安三袁的大量集子(書中常有“門人袁叔度無涯校梓”語),以及在古典小說史上地位頗為重要的百二十回本《水滸傳》,此書成為后世被稱為《水滸全傳》的各種本子的主要藍本。

我覺得,這一段話確立的 “通作者之意”,這個評點原則非常重要。他告訴我們,評點一部文學作品,首先要“通作者之意”,了解作者創作時“是何心胸”,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夠發表議論。有了“通作者之意”作基礎,你的評點才可能“開覽者之心”,讓人看了能夠受到啟發。這樣的評點才會使原著“如著毛點睛,畢露神采”。離開“作者之意”,去胡亂推測、臆想,得來的東西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作者創作的本意,胡說八道,就可能“如批頰涂面,侮辱本來。這樣的評點,既可能給原著帶來損害,“侮辱本來”,也使自己的評點文章“如批頰涂面”,不堪入目。

關于“通作者之意”,我們可以從水滸故事的流傳過程來了解。在比較早的水滸故事中,有三個“三十六人”。從《宋江等三十六人畫贊》到《大宋宣和遺事》,再到《水滸傳》小說中的三十六天罡星。從傳寫宋江故事的李嵩、王稱,到畫贊宋江等人的龔開,再到施耐庵、羅貫中,他們都是宋、元年間人,他們傳寫宋江故事的寫作宗旨是一脈相承的,這種思想傾向被明代文學評論家李卓吾先生稱作“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也”。[iv]

那么,作者“憤宋事”,具體是指的什么呢?李卓吾先生說:“《水滸傳》者,發憤之所作也。蓋自宋室不競,冠履倒施,大賢處下,不肖處上,馴至夷狄處上,中原處下。一時君相,猶然處堂燕雀,納幣稱臣,甘心屈膝于犬羊已矣。施羅二公身在元,心在宋;雖生元日,實憤宋事也?!边@一番話道出了水滸故事寫作的歷史背景。

《水滸后傳》的作者陳忱對于“作者之意”也有深刻的論述:“《水滸》憤書也。宋鼎既遷,高賢遺老,切實于中,假宋江之縱橫,而成此書,蓋多寓言也。憤大臣之覆,而許宋江之忠;憤群工之陰狡,而許宋江之義;憤世風之貪,而許宋江之疏財;憤人情之悍,而許宋江之謙;憤強鄰之啟疆,而許宋江之征遼;憤潢池之弄兵,而許宋江之滅方臘也。”[v]陳忱先生所說的這六個方面的“憤”,概括了《水滸傳》小說的創作意旨。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有一句話:“小說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比绻覀兂姓J這個道理,那么一個有良知的作家就是民族與國家靈魂。李嵩、王稱、龔開、施耐庵、羅貫中,他們都是有良知的作家,他們雖然生在北宋以后,但是他們都在反思北宋亡國的沉痛教訓。

清人王望如認為《水滸傳》小說“作者之旨,不責下而責上,其詞蓋深絕而痛惡之,其心則悲憫而矜疑之,[vi]亦有關世道之書,與宣淫導欲諸稗(bài)史迥異也”。[vii]這也是“通作者之意”。“世道之書”是用來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的,《水滸傳》小說是為了讓人們了解北宋亡國的歷史教訓的。

關于這一點,魯迅先生也有比較深刻的理解,他說:“宋代外敵憑陵,國政廢弛,轉思草澤,蓋亦人情?!?a target="_blank" >[viii]這里說的也是《水滸傳》小說的“作者之意”。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水滸傳》是以北宋宣和年間的社會生活為背景,經過反復的民間流傳、積累、加工,所形成的一部文學巨著。

《水滸傳》原名《江湖豪客傳》,后被人改名為《水滸傳》、《忠義水滸傳》等?!端疂G傳》是在《大宋宣和遺事》和《東都事略》等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經過民間說書人口口相傳,最后集大成而成為小說的。

高爾基說,文學是一個民族情緒的歷史?!端疂G傳》小說反映的是兩宋滅亡之后,元明期間我國中原農耕民族的亡國之痛和復國之望。這種“民族情緒”通過民間流傳而積累,逐步成為經典小說。

北宋于公元960年立國,于1126年為金所滅;南宋在茍延了一百多年后,于1278年為元所滅。宋、金、元,在當時人的概念中是各自不同的國家,從1126年到1278年,大宋國為金、元所滅,宋國人成了亡國奴,這一段歷史就是所謂的“夷狄處上中原處下”。

關于這一點,年輕的朋友可能缺乏深刻的體會。我們不妨以日本侵略中國做比,日本僅僅是占據了中國的半壁河山,抗日戰爭也僅僅是打了十四年,這就已經令我們與日本之間的仇恨至今難忘。那么,北宋與遼、金,南宋與元之間的滅國之恨又該如何呢?北宋覆滅后,南宋在茍延殘喘之余還苦思恢復之計;南宋覆滅后,這種希望成為泡影;元朝統治下的中原農耕民族,已經淪落為名副其實的亡國奴。公元1341年,元朝結束了在中原地區六十多年的統治,緊接著明朝立國,中原農耕民族又恢復了以漢族為主的國家。從北宋覆滅,到明朝立國,這期間經歷了二百多年。北宋的失國之恨,南宋的恢復之望,元朝亡國奴之苦,明朝的驅逐韃虜、恢復中原之歡樂,這些民族情緒,表現在民間流傳,表現在文人筆端,可謂千言萬語。《水滸傳》小說就是這些民族情緒的表現。

《水滸傳》小說作者的“民族情緒”,在“征遼”故事[ix]描寫中有比較集中的表現。宋徽宗時期,國勢衰弱,不可能有所謂的“破大遼”的勝利。那么,《水滸傳》小說的作者為什么要杜撰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呢?依我之見,這后面隱藏著一個中原農耕民族的心結,那就是憤于以往的“夷狄處上中原處下”,心有不甘,痛定思痛,來一點阿Q精神,寫出一個心中向往已久的勝利場面。這就是李卓吾先生所說的“憤二帝之北狩,則稱大破遼以泄其憤”;[x]清人陳忱所說的“蓋多寓言”;今人魯迅所說的“造野語以自慰”。[xi]小說作者正是通過這個歷史上子虛烏有的“破大遼”來追逝悼亡,來懷念故國,來發泄亡國之恨。

研究、評點《水滸傳》小說,在“通作者之意”方面,先賢為我們做出了榜樣。要做到“通作者之意”,就要深入了解《水滸傳》小說產生的歷史背景。

關于“通作者之意”,水滸故事最初的傳播者如李嵩、王稱、龔開、施耐庵、羅貫中等人自不必說,他們都是有良知的作家,他們雖然生在北宋以后,但是他們都在反思北宋亡國的沉痛教訓。后來的如李卓吾、楊定見、袁無涯、陳忱、王望如等諸位先生承前啟后,深入發掘,使《水滸傳》小說的“作者之意”得以更加廣泛的傳播。

現在我們研究《水滸傳》小說,一些專家、學者結合小說產生的歷史背景來“通作者之意”,也收獲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如張國光先生的“兩個宋江”;張錦池先生的“以忠義人的胸襟寫忠義人”;佘大平先生的“忠義水滸論”

我覺得錦池先生的《<水滸傳>考論》以考據的方法研究《水滸傳》小說,以“能通作者之意,開覽者之心”為著作的宗旨,認真探索小說作者創作的“初心”,在這方面做了比較好的搜尋。[xii]

對于《水滸傳》小說研究中的見仁見智,錦池先生認為:說《水滸傳》是“誨盜”之書,或是農民起義的“英雄史詩”,說《水滸傳》是“弭盜”之作,或是“投降主義的反面教材”,都只是著眼于作品的客觀效果的某些片段,而非作者始料所及。

這一段論述中的“非作者始料所及”,道出了問題的關鍵,這里說的就是小說作者創作的“初心”?!端疂G傳》小說作者創作的“初心”是什么?我們無法去問施、羅二位,但是我們可以從他們作品的字里行間去尋找他們創作的“初心”。

 “通作者之意”,是評點一部文學作品的基礎,也是評點的基本原則。離開“作者之意”,去胡亂推測、臆想,得來的東西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甚而“侮辱本來”。

在當今的《水滸傳》小說研究中,有為數不少的異想天開,更有一些憑空臆造。他們脫離小說的文本去自說自話,他們忘記了自己是在研究小說而非創作小說,他們完全不顧作者創作的意旨,只顧夸夸其談,嘩眾取寵,語不驚人勢不休。

文章千古事,書中有知音。打油一首,獻給各位朋友:

漢書下酒敬賢婿,水滸把杯覓一心。

百事同德如故舊,千年不遇似知音。

仰天呼嘯同悲切,伏案長歌共詠吟。

學海書山千百度,靈犀一點萬般親。



[i].見袁無涯的《忠義水滸傳全書發凡》引自《水滸傳資料匯編》第133頁。朱一玄 劉毓臣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ii].嚴敦易 (1905~1962)江蘇鎮江人。曾從事銀行、保險工作。中華全國文藝協會上海分會會員。1951年后歷任上海戲劇??茖W校教師,人民文學出版社古典文學部編輯。1950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歷史小說《楊貴妃》,專著《〈水滸傳〉的演變》、《元曲斟疑》,注釋《警世通言》,??薄豆沤裥≌f》等。

[iii].參見《水滸傳資料匯編》第187頁。朱一玄 劉毓臣編,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iv].參見李卓吾的《讀<忠義水滸傳>序》。

[v].參見陳忱的《水滸后傳論略》。

[vi].見清人王望如的《第五才子書水滸序》。矜,音jīn,憐憫,憐惜。

[vii].“稗史”(bài),記載民間逸聞瑣事的書。

[viii].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122頁,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ix].見百回本《水滸傳》第八十三回至第九十回。

[x].見李卓吾(李贄)《讀<忠義水滸傳>序》。

[xi].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

[xii].見張錦池所著《<水滸傳>考論》,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第一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五华县| 泽库县| 乐业县| 木里| 伊春市| 嵊泗县| 沐川县| 巴塘县| 呼伦贝尔市| 雷山县| 偏关县| 潜江市| 天柱县| 子洲县| 贵南县| 祥云县| 曲麻莱县| 西丰县| 巴彦县| 朔州市| 阳曲县| 黑山县| 松江区| 九台市| 土默特左旗| 依兰县| 邢台市| 吴桥县| 宁武县| 梁河县| 应城市| 枣庄市| 建平县| 西和县| 巫山县| 成武县| 灯塔市| 壤塘县| 靖安县| 乌兰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