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
磨石口村,
翠微山麓,
紅墻青瓦的法海禪寺,
就睡在這一片青蔥綠樹中,
經歷了五百余載的風塵,
依然煥發著耀目的光采。
法海禪寺
建于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
落成于正統八年(1443年),
英宗皇帝欽賜“法海禪寺”。
寺內藏有明代大型壁畫,
總面積達236.7平方米,
代表了明代壁畫的最高典范,
乃是中華之歷史瑰寶。
壁畫前的羅漢像(毀于“文革”)
迷上壁畫
一畫就是30年
尚泰安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專業,
于1986年調入
石景山區文化局法海寺文物保管所。
剛來法海寺時,
尚泰安就被宮廷畫官們
三礬九染的高難度畫技
給震撼到了;
從87年開始,
他決定試著去臨摹壁畫,
誰知這一臨摹,就徹底著了迷。
轉眼間,30年日夜過去,
他也從一個年輕小伙子,
變成了“壁畫老先生”。
尚泰安
1959年生,北京人,自幼隨王定理先生(原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學習中國傳統壁畫及傳統色的研制與應用。八十年代初先后師從工筆人物畫大師任率英先生(原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室)、黃均先生(原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學習中國傳統工筆人物畫。1986年調入石景山區文化局法海寺文物保管所,對法海寺壁畫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摹繪。198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中國畫專業。2009年調入石景山區文物研究所。1993年由中國和平出版社出版黃均先生主編《中國傳統人物線描圖譜》,2010年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法海寺壁畫線描》。
法海寺壁畫線描
2017年4月北京炎黃藝術館尚泰安摹繪精品畫作展
作品賞析
水月觀音圖 130cm x 130cm 紙本工筆重彩
佛經謂:
觀音菩薩
有三十三個不同形象的法身,
畫作觀水中月影狀的稱水月觀音。
此水月觀音,畫法細膩精美,
菩薩頭盤高髻,面相豐潤祥和,
鼻直唇秀,嘴角含慈,眼眉修長,
于正中垂目,俯視眾生,
面露大善悲憫之色,
座于山石之上,華服無風自動,
旁有韋陀金犼護佑,
坐姿憂雅,意境十足。
水月觀音局部圖
金犼,觀音坐騎,
口吐火焰,好與龍斗。
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東) 145cm x 370cm
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西) 145cm x 370cm
中國傳統佛教畫像
分佛、菩薩、明王、羅漢、天龍八部、高僧六種。
《帝釋梵天禮佛護法圖》屬于天龍八部之天眾。
天眾共計20天:
大梵天、帝釋天、多聞天王、持國天王、
增長天王、廣目天王、金剛密跡、大自在天、
敬脂大王、大辯天、大功德天、韋馱天、
堅牢天、菩提樹神、鬼子母神、魔利支天、
日宮天子、月宮天子、龍王、閻王。
散脂大將 130cm x 65cm 紙本工筆重彩
散脂大將神,
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將之一。
統領二十八部眾,
巡行世間,賞罰善惡。
塑像多為金剛武將忿怒相,
實為大菩薩之化身。
此工筆畫技精細,
填色素樸巧妙,
散脂天尊圓目怒睜,表情可愛,
突出其率真正義的個性。
韋陀護法圖 130cm x 65cm 紙本工筆重彩
韋陀,觀音護法神,
面如童子,喻不失赤子之心。
鬼子母 130cm x 65cm 紙本工筆重彩
鬼子母,
即為人們常說的“母夜叉”。
原為婆羅門教中的惡神,
夜以孩母形象行騙,專吃人間小孩。
被佛法教化后,
成為專司護持兒童的護法神。
仕女圖 130cm x 65cm 紙本工筆重彩
白象圖 紙本工筆重彩
古代暹羅國,
視白化病象為圣物,
嚴禁役使,必須虔誠供奉。
有趣的是,
大象如果不勞動,花銷很大,
如果暹羅國王對臣下不滿,
就會送他一頭白象,
既是寶物又是御賜,
大臣只好潛心供奉,
家道自然而然就敗落了。
法海寺年夜雄寶殿
繪制佛家壁畫
必須本著嚴格、嚴肅、嚴謹的的繪畫態度,
否則就是“大不敬”。
它的造像藝術中人體高度、
神態、扮像、姿勢、手勢、
持物、裝飾、色彩等
都有一定的講究和說法。
尚先生,法海寺面壁三十年,
將一生的虔誠與勇氣都獻給了佛畫,
只為傳承中華古典藝術,
著實可敬!可佩!
法
海
寺
壁
畫
大
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