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家長,對財商教育的理解常常陷入兩類誤區:一是把財商教育當作認知教育,以為認識幾張鈔票、參觀銀行,認識價格標簽就是財商教育;二是認為財商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賺錢,生怕孩子陷入“金錢至上”的泥沼,失去追求幸福的能力。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財商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財商?
為什么要培養孩子的財商:經濟不能獨立的人,談不上幸福
過去大家通常會強調智商和情商,對財商了解不多。
僅有智商,人不見得幸福,因為人不是離群索居的動物,所以還需要培養情商。
而情商是社會學意義屬性下,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人際關系的一種能力。現代早教大多數關注的是“情商”問題。
但人除了是生物學和社會學意義上的人,我們不得不承認,每個人還是經濟學意義上的人。現代社會中,經濟不能獨立的人,往往人格也無法獨立,更談不上幸福的人生。
財商是什么:財商是駕馭自己的財富,以達致幸福美滿生活的能力
過去,中國的家長對于孩子的財商教育是充滿誤讀的,認為財商教育會導致孩子金錢至上,泯滅親情。
我首先剖析一下什么是“金錢至上”。所謂的“**至上”,就是指你被**所駕馭,而無法擺脫。例如“皇權至上”,指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你的身家性命被皇權所駕馭。
而財商教育,是培養大家駕馭財富,達致幸福的能力。因為我們的人生是必定要和金錢發生關系的。
如果我們無法駕馭財富,就必然會被金錢所駕馭。因此,恰恰相反,財商教育是讓你擺脫“金錢至上”的教育。
財商的核心:延時滿足能力對孩子未來的幸福至關重要
延時滿足能力不僅是財商教育的核心能力,也是幸福快樂的源泉。
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把一群四歲的孩子集中在教室里,上課時,孩子面前堆了很多糖果。
老師不會制止孩子吃糖,只會從旁觀察。規則只有一條:上課時吃糖,拿一顆就要離開;如果堅持到下課才吃糖,就可以拿兩顆。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焦慮和糾結。
在這個實驗中,只有小部分孩子能真正堅持到下課,戰勝了即時滿足的誘惑,得到了兩顆糖的獎勵。
這個心理學家追蹤了這些孩子20年,發現能夠堅持到下課的孩子,在求職和婚姻的經歷中,幸福指數會比另一群孩子要高得多。
心理學家的結論是,延時滿足能力對孩子未來的幸福至關重要。
在財商教育中,延時滿足能力的培養,就是要培養克制當期消費,追求更有價值事情的能力。
如果孩子每周少吃兩個冰淇淋,把錢節省下來,年底買一個自己心儀的變形金剛,就是有財商的表現,是值得鼓勵的。
用零花錢培養財商:零花錢越早給越好,并讓孩子自由掌控
培養孩子財商,其中一個重要能力就是——駕馭自己所能實打實控制的財富。
如果我們不把真實的財富給孩子,又談何培養TA的能力?如果大人幫孩子駕馭財富,最終的能力怎么可能移植到孩子身上?
所以,零花錢是一定要給孩子的,甚至越早越好。
給了零花錢后,爸爸媽媽還必須與孩子定下兩個規則。
第一,這筆錢應該讓孩子來掌控。以后他如何花掉這筆錢,我們作為父母只有建議權而沒有決定權。
第二,非必要性的支出,比如扣除了學費、雜費、文具之外,買玩具、零食,還有在街上坐個搖搖椅,這些所有的費用都從他自己的零花錢中支出。
這兩個規則是必不可少的,既給了孩子權利,同時也給了孩子義務。
給零花錢的誤區:干家務不是孩子賺錢的途徑
通過勞動來換取金錢,對孩子來講是非常好的教育。可是,如果讓孩子通過做家務的形式來換取零花錢,這種方式在某種邏輯上是存在謬誤的。
我們期待培養一個勤勞、對家庭有責任感的孩子,某些家務是家庭成員應當要做的。
如果我們把所有的家務都跟零花錢掛鉤,孩子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我今天不想承擔這種責任了,我就可以以“不賺零花錢”為借口不干家務。這顯然不是我們想要的教育的效果。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堅持某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是孩子必須做的,如果孩子沒有完成自己的職責,應該扣除零花錢。
有些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圍,屬于孩子“跳一跳”才能夠著,要非常努力去做的家務活,可以給予一些零花錢的獎勵。
通過購物培養孩子財商;孩子亂要東西,要敢于對孩子說“不”
孩子為了買不需要的玩具或零食時大吵大鬧是常見的情形,而這正是財商教育的好時機。
孩子在3歲左右就可以給TA零花錢,用來買玩具、零食等。當孩子要買你認為不需要的玩具和零食時,爸爸媽媽要和善而堅定地跟孩子反復溝通。
3歲左右的孩子,此前已經習慣于什么都依賴于父母,想要就要,一下子要讓他們懂得掌控自己的零花錢是不可能的,需要反復溝通。
“如果你要購買這樣東西,這是你的權利,因為你有你的零花錢,但是如果你的零花錢花完了,就不能購買其他更有價值的東西了。這不是爸爸媽媽應盡的責任,我希望你可以自己決定,不過爸爸媽媽可以善意地提醒你,你的錢剩余不多了,你可能還需要買別的東西,希望你能自己做出選擇。”
如果孩子堅持要買,就尊重他的選擇,讓他在失望中學習,而不是替他做決定。
今天孩子花子花錯了200元,不是什么大事,對家庭也不會造成什么損失;讓他在小小的錯誤中學習、成長。
但如果孩子的零花錢用完還要亂買東西并且大吵大鬧,此時,父母的情緒應該保持平和,跟TA說:我知道你心情不好,爸爸媽媽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這是我們之前的約定,如果你覺得不開心,爸爸媽媽就陪你哭一會兒,但是因為爸爸媽媽給了你支配自己零花錢的權利,我們就希望你能自己把他管好。如果你想哭,我們就到角落去哭一會兒。
雖然和善,但是堅定,規矩不能壞,孩子的情緒過后,會開始去思考這個問題。但要注意一點,要杜絕其他人對事情的干擾,包括我們的另一半,我們的父母,在零花錢的問題上,必須達致高度的統一,千萬不要出現“窩里斗”。
通過培養財商,讓孩子懂得支配金錢,學會區分“想要”和“需要”
其實需要和想要,本無絕對的界限,從小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很重要:這究竟是我一時興起想要,還是真正有價值我需要,孩子擁有這種平衡能力,正是我們想看到的。
其實,需要和想要是永恒話題,即便是到了成年,也不可能完全分清楚。
成年人在這個問題上搞得一團糟,最終經常因為自己的一時興起而浪費資源,使得很多重要目標無法實現的人,往往就是從小沒有得到財商鍛煉的人。
所以,與其等到孩子成年之后,犯重大的錯誤,不如讓TA在小小的失望中反復磨練,與父母反復溝通,建立區分“想要”和“需要”的思維習慣。
何為保險經紀人?經紀人不代表任何一家公司,而是代表客戶利益,我的作業原則是:站在客戶的立場,根據客戶需求,針對眾多保險公司的不同產品進行分析、比較,為客戶提供最適合的保險方案。
路超 金牌保險經紀人 微信|電話:18911619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