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問心淺笑 來源:慈懷讀書會
“孔孟不如曹子妙,蓮花有舌淚凝珠。”
曹公的妙,在于讓《紅樓夢》中不同的人物背負(fù)上不同的悲:黛玉的愛而不得,寶玉的被愛強求,寶釵的一生凄涼......
這些被拆開揉碎的悲劇,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注意力,讓他們?yōu)橹粝卵蹨I。
但若只把眼光放在“悲”上,那便是小看《紅樓夢》了。
因為它還是一部家庭倫理寶典,它告訴我們親戚之間的相處之道,告訴我們養(yǎng)育子女的正確方式,更告訴我們,什么才是婆媳之間最好的相處模式。
一如下面四對婆媳。
1
秦可卿和尤氏
多說好話,婆媳相處便簡單了
孟子曾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會說話,不僅會給人帶去溫暖,也可以打開對方的心門,讓相處變得簡單。
婆媳關(guān)系也不例外。
《紅樓夢》中的尤氏和秦可卿,可以說是“同病相憐”的一對婆媳,她們同是高嫁,同被看輕。
但她們之間卻并不低看,尤其是尤氏這個婆婆,夸兒媳婦的話,總是不要錢似的往外說:
“這么個模樣兒,這么個性情的人兒,打著燈籠也沒地方找去。”
“她這為人行事,那個親戚,那個一家的長輩不喜歡他。”
秦可卿的弟弟闖了禍,面對找秦可卿興師問罪的人,不明就里的尤氏又是把秦可卿一頓夸,對方的嘴便這樣被堵上了。
而秦可卿呢,更是一個心思細(xì)膩的人,“不拘聽見個什么話兒,都要度量個三日五夜才罷。”
這樣的人,更不會去說婆婆尤氏的壞話。
所以,尤氏和秦可卿的婆媳關(guān)系,是幾對婆媳關(guān)系中最簡單的,撇去秦可卿去世后,尤氏的種種做法,兩個人在相處中,便大有婆媳聯(lián)手、一致對外的意味。
這便是“說好話”的作用,只需要用心夸對方,便可以拉近與對方心的距離。
演員伊能靜,便幸運地遇到了一個會說話的婆婆。
她不僅自己夸伊能靜,還要求兒子在公眾面前“夸”伊能靜。
在一檔節(jié)目中,她便不斷引導(dǎo)兒子夸伊能靜,現(xiàn)場一度氣氛高漲,不僅他們一家三口倍感開心,觀眾也是狠狠羨慕了一把。
人類行為學(xué)家杜威說:“人類本質(zhì)里最深遠(yuǎn)的驅(qū)策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希望被贊美。”
婆媳相處也不例外,與其“愛得深沉”,讓人不易察覺,不如多夸一夸對方,讓對方感受到來自對方的肯定和認(rèn)可。
這種精神需求被滿足的感受,會成為婆媳之間的潤滑劑,就算是千古難題,也能迎刃而解。
2
王熙鳳和邢夫人
不信讒言,婆媳相處便冷靜了
王熙鳳和邢夫人,可以說是《紅樓夢》中最為復(fù)雜的婆媳關(guān)系了。
作為高嫁進賈府的填房,王熙鳳可比邢夫人在賈府更有地位,畢竟,大半個掌家權(quán),都握在王熙鳳的手里。
雖然王熙鳳覺得自己的這位婆婆有些“左性”,卻也沒有不恭敬的地方。反倒是邢夫人,因為身邊小人的讒言,有事沒事找王熙鳳的茬。
“只哄著老太太喜歡了他好就中作威作福,轄治著璉二爺,挑唆二太太,把這邊的正經(jīng)太太倒不放在心上。”
于是,邢夫人再看到王熙鳳,理智便下線了:下人得罪尤氏,王熙鳳整治家風(fēng),邢夫人便當(dāng)眾為下人求情,以羞辱王熙鳳;小妾秋桐在邢夫人面前抱怨賈璉偏愛尤二姐,邢夫人便借機喊來王熙鳳教訓(xùn)一頓。
甚至迎春的奶娘出現(xiàn)問題,邢夫人都能遷怒到王熙鳳的身上。
被虧待的王熙鳳自不落下風(fēng),在鴛鴦事件上,她把自己擇出來,任憑賈母把怒火發(fā)在邢夫人身上;在司棋大鬧小廚房的事情上,她讓平兒行使權(quán)力,毫不顧忌邢夫人的面子。
教育家家赫·斯賓塞說:“人人反對偏見,可人人都有偏見。”
婆媳本就是最容易產(chǎn)生偏見的兩個人,若再偏聽偏信,讓小人讒言加入,那對于這段關(guān)系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年代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周瑩在丈夫去世后發(fā)現(xiàn)懷孕,正當(dāng)她為這個遲來的愛的結(jié)晶高興時,婆婆卻聽信謠言,誤信周瑩對兒子不忠,要將她沉塘。
雖然周瑩終是被證清白,但胎兒卻成了這場鬧劇的犧牲品。
可悲可嘆!婆媳本是一家人,卻會因為外人的話心生嫌隙,最終傷害的,也只是自己的家人而已。
真正聰明的婆媳,懂得親疏有別,明白遠(yuǎn)近不同。只有遠(yuǎn)離挑撥之言,才能保持冷靜,用心經(jīng)營兩個人的關(guān)系。
3
李紈和王夫人
保持邊界,婆媳相處便不累了
“寶丫頭出去難道你也不知道不成?”
這是王夫人和李紈在《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中,所說的第一句話。
適逢鳳姐生病,家中事物由探春、寶釵、李紈三人掌管。在這場人事變革中,探春才是主要人物,但王夫人責(zé)問的,卻是李紈。
說起來,李紈該是王夫人滿意的兒媳婦人選,來自書香世家,在丈夫賈珠去世后,便一心只教導(dǎo)兒子。
但王夫人對李紈,并沒有多少慈愛,甚至可以說是,毫無邊界感可言:
查抄大觀園,王夫人特意去李紈住的稻香村,趕走孫子賈蘭的奶媽,并坦言賈蘭大了,不再需要奶媽,可是寶玉的奶媽至今仍在;
李紈讓生病的晴雯暫留怡紅院,晴雯很生氣,寶玉卻說這是李紈“唯恐太太知道了說他不是”,可見,王夫人說李紈的不是,是常有的事情。
在這樣的婆媳關(guān)系中,李紈過得很累。但礙于孝道禮法,李紈無法反抗,只得把自己的不滿情緒發(fā)泄在兒子賈蘭身上。
許是聽?wèi)T了母親埋怨,賈蘭對于王夫人,乃至王夫人疼愛的寶玉,都十分疏遠(yuǎn)。甚至在看到寶玉在課堂中與人發(fā)生沖突,賈蘭還會拉住想要去幫助寶玉的人,說“此事不與咱們相干”。
情感之冷漠,可見一般。
在婆媳鼻祖劇《雙面膠》中,亞平媽也是一個沒有邊界感的婆婆:
兒媳婦和兒子分工做家務(wù),她要發(fā)表不滿意見;兒媳婦吃肉不吃飯,她便瞧著不順眼;兒媳婦的任何舉動,她都能在兒子面前編排一番。
甚至還不顧兒媳婦的極力反對,非要幫洗內(nèi)褲。在她看來這是付出,在兒媳婦看來,這就是侵犯隱私。
就這樣,兒媳不滿,便找自己的丈夫鬧;她心里不舒服,便找自己的兒子哭。
最終,這段以美好開頭的婚姻,被攪黃了。
其實,婆媳相處很簡單,只要保持邊界,不去打探對方的底線,便能找到相處舒適的距離,相處不累的婆媳關(guān)系,自然也會越來越好。
4
王夫人和賈母
互相尊重,婆媳相處便體面了
一個人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懂得尊重他人。
雖然賈母已經(jīng)放權(quán)給王夫人,但她對賈母沒有半分怠慢,只要賈母在,不管是什么場合,都會侍奉在左右。
賈母問在哪里吃螃蟹好,王夫人便會說“老太太愛在哪一處,就在哪一處”;賈母讓王夫人想個新法子,給鳳姐過生日,王夫人想都不想就說“老太太怎么想著好,就是怎么樣行。”
如此尊重賈母,賈母自然也不會讓王夫人失了體面。
在邢夫人替丈夫討要賈母身邊的得力丫鬟鴛鴦的時候,生氣的賈母遷怒于王夫人身上,把王夫人也數(shù)落了一頓。
但冷靜下來后,立馬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之處,忙讓寶玉中間傳話,以便讓王夫人收復(fù)灑落的“面子”。
甚至,賈母還會愛屋及烏,對于王夫人的親戚薛姨媽一家,也熱情待之。
牙齒和嘴唇會打架,住在一起的婆媳自然也會有矛盾,但情商高的婆媳,會賦予對方尊重,為自己保留體面。
而這份體面,則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幸福。
一如民國好婆婆張幼儀。
吃盡婚姻苦頭的張幼儀,怎么也不愿意讓自己的兒媳婦重復(fù)自己的路。
她明白女子獨立的重要性,希望兒媳婦也能有獨立的人格,但她卻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在兒媳婦的身上。
為了讓兒子和兒媳的共同語言增多,她想給兒媳請語言家教,會先征求兒媳的同意;兒子在考上哥倫比亞大學(xué)后,她又和兒媳商量,讓兒媳也去美國進修,自己一人帶四個孩子。
有人希望兒媳把自己吃過的苦,再吃一遍,有人希望兒媳可以避開自己的痛苦之路。
不同的方式,造就不同的兒媳。
張幼儀用尊重打造出了一個優(yōu)秀的兒媳婦,也給自己釀造了一個體面的晚年。
所有的關(guān)系都是相互的,婆媳關(guān)系也不例外,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同理心,就算沒有前半生的養(yǎng)育之恩,也會有后半生的感激之情。
人心,不就是這樣一步步靠近的嗎?
5
愛,多了是債,少了是怨。
凡事有度,才能更靠近好的結(jié)果。
婆媳關(guān)系也是如此。學(xué)會把對方當(dāng)“外人”,多說說好聽的話,兩個人相處起來才會更融洽;學(xué)會把對方當(dāng)“家人”,少聽他人的離間之言,兩個人相處起來才不會被偏見蒙蔽雙眼。
再加一些尊重,留一點邊界,慢慢靠近,婆媳這場修行,最終會獲得圓滿。
-作者簡介-
作者:問心淺笑。本文首發(fā)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
作者:問心淺笑。本文首發(fā)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紅樓夢賞析(ID:hlm364)經(jīng)授權(quán)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