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半表半里”及“樞機”理論的證偽

經畢偉博老師(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呼吸科大夫)同意,今天刊出他的一篇文章,曾經在陜西中醫雜志發表過,對“半表半里”及“樞機”理論證偽的討論。

原文來源:畢偉博,崔紅生,黃飛. “半表半里”及“樞機”理論的證偽[J]. 陜西中醫,2015,36(6): 746-748.



 “半表半里”及“樞機”理論的證偽

摘要 “半表半里”和“樞機”是中醫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概念,由此延伸出許多相關理法方藥,影響深遠。本文試圖從科學理論研究最基本的原理和原則出發,循著“證偽”和“試錯”的思路,結合對《傷寒論》及《素問》有關條文的分析,提出七點看法,論證對這些理論進行修正的必要性。

關鍵詞 半表半里,樞機    

【中圖分類號】R22  

【文章標識碼】 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5.02.000


卡爾·波普(Sir Karl Raimund Popper)的理性批判主義認為,“非科學”的本質不在于他的正確與否,而在于它的不可證偽性,這就是波普爵士在其著作《猜想與反駁》中提出的“證偽原則”,是“科學”與“非科學”的劃分標準。即采用“試錯法”,提出假說和猜測,然后去尋找和這一假說不符合的事例,再提出新的修正后的假說,如此反復,直到得到較好的假說或者理論。一切有科學精神的理論體系都應如此。于是,理性批判主義反對用經驗來證實理論。

    人體存在著“半表半里”和“樞機”,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為樞機,甚至可以更簡單的用八綱辨證中的“表、里、半表半里”來囊括六經及雜病。雖然存在爭議,但這樣的理論仍被認為是中醫經典理論的重要部分[1],是《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經方學派的理論。也可能真實存在很多應用此理論而收效的病例,但僅僅因為是由來已久的共識或者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即確信其理論,這是與科學精神相悖的。借用“證偽”的思路,對該理論分析如下。

    《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并沒有“半表半里”的提法,首見于成無己《注解傷寒論》第148條注:“與小柴胡湯以除半表半里之邪”,可能由此衍生出后世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的提法,再與《內經》“開闔樞”的概念糅合,進一步產生“少陽”為表里之“樞機”的理論。張會卿講:“欲清其流,必澄其源。”本文首先分析《素問·陰陽離合論》相關文字,辨析開、闔、樞與表、里、半表半里的異同,而后分析《傷寒論》第148條及前后條文,理清表、里、半表半里等概念。以上為本文的立論支撐點,由此提出七點質疑,如果其中任何一點不能被圓滿解釋,那么“半表半里”及“樞機”的理論體系就不能成立。本文引用《素問》原文均為人民衛生出版社1963年出版的《黃帝內經素問》(明人顧從德刻本);引用《傷寒論》原文均為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承印的惲鐵樵氏影印傷寒論(趙開美刻本);論及《金匱要略》時,版本遵照趙開美刻本。

    1 《陰陽離合論》的“開”、“闔”、“樞”不等于“表”、“里”、“半表半里”    一般認為,“半表半里”等提法來自《素問·陰陽離合論第六》,而“半表半里論者”通常認為,《陰陽離合論》的“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分別對應“表”、“里”及“半表半里”,果真如此嗎?

    原文中這樣引入“開”與“闔”的概念,先是設問:“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之后是回答:“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不難推知,“開”對應“離”,“闔”對應“合”,四個詞都是用來說明狀態的形容詞;而“表”、“里”是用來說明位置的名詞。假設文中“開”、“闔”果真用“表”、“里”來替換,則語法、文義皆不通,而且答非所問。同時,“離”、“合”,也就是文中所說的“陰陽之變”,作為文章的題目,自然是全文論證的中心,豈是“表”、“里”的概念。

    “離”與“合”又作何解?原文開篇引論常被忽視,卻是傳統的“比興”文法,后文意象皆寓于此中,是破解原文的關鍵點。引論先提出“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之可數。”后文則具體講“陰陽之變”的內容,即本文主題“陰陽離合”。引論是用比喻、舉例來說理,地為陰,未出于地者,完全處于陰中,在本文暫名為“陰處”、“陰中之陰”,未與陽氣交,離開陽氣,可稱之為“離”。于是,出地者為陰中之陽,由陰入陽,陰與陽相交相合,可稱之為“合”。在引論提出陰氣的離合變化,在后文詳論三陰,云太陰為“陰中之陰”,為開,厥陰為“陰之絕陽”,為闔,前后比興,附麗而行。至于三陽,則“陽予之正,陰為之主。”孔子說:“必也,正名乎?”可能作者認為三陽乃是以陽為名號,以陰為主體,于是后文論三陽皆曰陰中之陽。

    可以作為佐證的是,陰陽的離合變化在古代文化中是普遍接受的觀念,并不是《陰陽離合論》的創見。《易經》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比之《黃帝內經》更為核心,文中古人以陰陽相交相合為“泰”的意象(參見泰卦),陰陽相離為“否”的意象(參見否卦),常以和合為吉,以開離為兇。如此深邃的哲學意象,豈是門板門軸的淺陋比喻,或者表、里的簡單概念所能企及。

    可見,太陰、太陽的“開”與“離”是指,太陰經是與陽經相離的陰經,太陽經是與陰經相離的陽經;厥陰、陽明的“闔”與“合”是指,厥陰經是與陽經相合的陰經,陽明經是與陰經相合的陽經。至于為什么太陰太陽為開、厥陰陽明為闔、少陰少陽為樞,則只能根據文意推測如下:太陽為三陽、太陰為三陰,“太”意為大,少陽為一陽、少陰為二陰,“少”意為小,大則開離,陽氣全盛無陰象為離,陰氣全盛無陽象為離。厥陰為“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本陰陽并見,可稱為“合”。《素問》有《太陰陽明論》專論陽明與太陰之密切關系,氣化學說又認為陽明從乎中見之氣,也就是從太陰濕化,因此說陽明是闔于太陰的經脈,不無道理。至于為何小則為樞,以及“樞”的準確含義,都無法從原文中獲知,只是文中開闔樞的排序耐人尋味,不是半表半里論者心目中理想的由“表”至“半表半里”、以至“里”的順序,而是“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兩處文字都是如此的順序,不可能出于巧合,只可能出于作者心中的邏輯:從離至合,之后為樞,而非從“表”至“半表半里”,之后為“里”。

      總之,至少作者原意中“離”與“合”完全不是后世所說“表”與“里”的概念,風馬牛不相及,與“離”、“合”并列的“樞”更不是什么“半表半里”,至于“樞機”則更是后人的創造,不能強加給原文作者。“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為半表半里”的理論有悖于原文精神(理論的支撐點),甚至存在對原文的誤解或曲解。

    2 《陰陽離合論》的“開”、“闔”、“樞”概念局限于經絡,不是后世“病理”意義上的“表”、“里”、“半表半里” 假設“離、合、樞”意為“表、里、半表半里”,原文中“離、合、樞”也只局限于經絡。《傷寒論》“六經病”不同于《素問·熱論》等基于經絡學說的“六經病”,比之廣大而復雜得多。《陰陽離合論》開闔樞的經絡概念沒有擴大到“陰陽之氣”的層面,更不能涵蓋《傷寒論》的“六經”概念,將其擴大化的行為需要其他理論支撐點。

    3 《陰陽離合論》的“表”的問題值得注意 原文的“表”非后世的“表”,原文中已經提到“表”的概念,語在“厥陰之表,名曰少陽”,這與后世所謂“太陽為表、陽明為里”中的“表”并非一意。原文中,此處關于“表”的問題是一個次要問題,而“開”的問題是主題問題。文中有“表”的文字和概念,假設作者心中的“開”就是后世所說的“表”,那么文題中“開”應寫做“表”而非“開”,這才符合中醫經典的嚴謹和嚴肅的文風。

    4 《傷寒論》中“半在里半在外”的論述與今天的“半表半里”觀點完全不同  如果說《傷寒論》原文有“接近”于“半表半里”的論述,那就在于第148條,這也可能是“半表半里論者”心目中唯一的“原文依據”,所以分析此條文是破解問題的關鍵。將全文引述如下:“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亦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緊,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也。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4.1 原文“半在里半在外”非大類證候群的概念 顯而易見,第148條“半在里半在外”所論病癥局限于條文描述的范圍,沒有證據表明少陽或者作為少陽主證的小柴胡湯證病機在于“半在里半在外”或者“半表半里”(在此暫遵照小柴胡湯證是“少陽本證”的觀點,即通行教材的說法,不予討論);而且,原文講“可與”小柴胡湯,而非小柴胡湯“主之”,且服后可能“不了了”,所以說此證與小柴胡湯的對應關系并不緊密。

    4.2 第148條條文分析 條文有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在描述證侯,其一講“陽微”,具體證候為“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其二講“結”,具體證候為“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條文第二個層次是在分析“陽微”:“汗出為陽微”,又從反面論證:“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依據原文可得出結論:①從本條來看,“外”與“表”在概念上基本一致,可以同意替換;②文中所說“外”、“表”僅僅是指“陽微”、“頭汗出”,遠遠不能等同于太陽病。因此“半表半里”的“表”在原文中遠遠不是“太陽”。在這里小柴胡僅僅只能說是“可與”,來治療“陽微”、“頭汗出”表證,也就是說,也“可與”其他方藥。而“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可參考原文104條來理解:“先宜服小柴胡湯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


       同樣的道理,如果服小柴胡湯后,外已解而病證仍然“不了了”,則需要由“里”而解,即“得屎而解”。以小柴胡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得屎而解,是論治主旨,不存在什么“半表半里”以及太陽、陽明之間的“樞機”等等,這些遠遠超出原文本意。條文第三個層次是在分析“里”:“脈沉亦在里也”。本條之后3條、即原文第151條:“脈浮而緊,而復下之,緊反入里,則作痞。”加上本條的核心是陽微之“結”,而且148條前后都是在討論“結胸”、“痞”、“結”等,可以認定,原文所指的“里”證是“結”證。就如原文論述小柴胡湯“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中的“結”證,因本質近似,故在此仲師考慮試予小柴胡湯論治。總之,此“里”證絕非“陽明”,而是“結證”。條文第四個層次是辨析此條“不得為少陰病”,第五層次是論述“可與”的方藥和服后的轉歸。

    如果說《傷寒論》中有“半表半里”,那么“表”指的是“陽微頭汗出”的表證,“里”指的是與柴胡證之“結于脅下”、甚至痞證、結胸等本質近似的“結”證,不是陽明“胃家實”。即使“半表半里”的理論可以成立,《傷寒論》中的“半在里半在外”與之也有極大的區別,換言之,仲景從未提出過與今天的“半表半里”相近的理論。

    4.3 第148條前后條文分析 148條前后的條文,比如心下支結而外證未去的柴胡桂枝湯、胸脅滿微結而頭汗出的柴胡桂枝干姜湯等,都是在講“半在里半在外”的證候,即一半是柴胡式外證、一半是結證的證候,只不過148條中的外證比較輕微,所以稱“陽微”,這明顯與小柴胡湯證是完全不同的。而且148條證候很局限,不具有“半表半里”的概括和代表意義。

    5 《傷寒論》中“表證”絕非“太陽主表” 參照以上4.2.2.的分析,結合其他條文和上文關于“離合”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澄清《傷寒論》中“表證”或者說“外證”的概念。六經病皆有表證,表證不等于“太陽”,至少基于《傷寒論》的本意,不能說“太陽主表”。比如“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汗則愈,宜麻黃湯。”“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麻黃升麻湯主之……汗出愈”等等原文,凡將“太陽”與“表”相對應的觀點都無法解釋以上條文。

    6 簡單化的“表、里、半表半里”不能概括復雜的六經辨證體系  《傷寒論》原文中從未有過“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樞機”的相關論述或者相近文意;相反,有很多論述“太陽里證”、“陽明表證”的條文,文意明確的如“太陽病身黃,脈沉結……血證諦也,抵當湯主之。”又如太陽病結胸證、痞證,上文陽明病麻黃湯證等等。如果“太陽為表,陽明為里”正確,如何解釋以上條文?而且,據經旨六經各有表證、里證,比如太陰表證“太陰病,脈浮者,可發汗,宜桂枝湯。”太陰病桂枝加大黃湯證,少陰病諸急下證,又如上文所論少陰病麻黃附子甘草湯證等等。諸多論述言之甚明,人所共知。六經病證較為復雜,不管“六經”的本質是什么,絕不是八綱辨證簡單化的“表”、“里”、“半表半里”所能涵蓋。如果真的存在“太陽為表、陽明為里、少陽樞機表里”的正確理論,那么至少應該成為其他醫學家名下的理論,而絕非傷寒學的理論。

    7 《素問》的觀點是否為《傷寒論》作者所認同 用《素問》的觀點概括《傷寒論》的問題,需要兩本著作有一致的理論體系。《傷寒論》序文講“撰用《素問》”,但不能由此推論《素問》的觀點與仲景的觀點相符。因為《素問》八十一篇本非一人一時之作,很多觀點各不相同甚至互相抵觸,《素問》之內并無嚴格一致的理論體系,又如何與《素問》之外的《傷寒論》一致?因此,沒有更多的證據之前,用《素問》的觀點分析《傷寒論》的問題是不嚴謹的。

以上七點是在學習中看到“半表半里”等理論的缺陷之處,借用波普爵士的提法,算作對此理論的“證偽”。“半表半里”等理論是應當加以修正的假說。但需要指出,本文論證的基點是《素問》、《傷寒論》等經典的有關論述,因此得出結論的適用范圍不能超出有關條文涉及的疾病和證候。雖然《傷寒論》中的理法方藥常應用于雜病,但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學者都傾向于認為所論“傷寒病”,即使是廣義的概念,也不能超出“外感熱病”的范疇[2]。比如,就“樞機”理論而言,很早就有研究和應用遠超出以上范圍[3,4]。而現代中醫內科學一般將“外感熱病”歸于“感冒”及其他相關肺系疾病論述,本文的結論若應用于以上范圍之外是不甚嚴謹的。

參考文獻

[1] 武 冰,姜元安. “少陽為半表半里”之我見[J]. 環球中醫藥,2012,5(10):746-747.

[2] 張宏宇,李董男.先秦兩漢時期熱病、傷寒和溫病概念辨析[J]. 時珍國醫國藥,2013,24(5):1204-1206.

[3] 姬水英,馬娟娟,牛菲等. 小柴胡湯臨床應用研究[J]. 陜西中醫,2012,33(9):1230-1231.

[4] 魚麥俠. 柴桂龍牡湯加減臨床應用舉隅[J]. 陜西中醫,2014,35(12):1682-1683.

                               

青年醫生畢偉博在授課


作者簡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讀《傷寒論》第230條有感之小柴胡湯治療“大便異常”問題
《傷寒論》汗法之廣義
若有素問 | 自是樞機符造化:少陽樞機論
傷寒論 第269條諸家解說
《傷寒雜病論真解》之“263、少陽之爲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陽微結”證的病機與臨床應用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江西省| 安阳县| 将乐县| 互助| 左权县| 吉木乃县| 阳西县| 邛崃市| 沙洋县| 合江县| 虞城县| 德化县| 姚安县| 聂拉木县| 临澧县| 英德市| 海门市| 兴隆县| 邳州市| 九江县| 巍山| 九台市| 惠水县| 南开区| 洪泽县| 南澳县| 白沙| 扶余县| 五莲县| 万源市| 来安县| 泰和县| 双流县| 西贡区| 崇阳县| 和林格尔县| 忻城县| 榆中县| 阳信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