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同學老郎不無得意地向我“曬”了他的退休生活:讀書看報,上網沖浪。除此之外,每天快走鍛煉一兩次,寫毛筆字兩大張;每月和太太看電影聽音樂觀美展一兩次,與孩子一起家庭式小酌一兩次;每年夫婦結伴出國旅游兩三次……
看得讓人眼饞!原以為“船到碼頭車到站”的退休生活,本應無所事事,無非是呆在家里玩玩棋牌、逛逛公園或超市罷了,高雅一點的,也就是修身養性地畫點兒松竹梅蘭之類的東西玩玩,打發一下足夠充裕的時間。沒料到經老郎這么一打理,竟然煥發出如此的生機與活力,讓人有點期盼了。
老郎感慨道,人的一生留給屬于自己支配的時間其實并不多,百分之六七十都花在學習和工作上了,能輕松悠閑地陪陪家人,共享美好的生活又有幾多?因此,他認為人生的精彩應該從退休開始,而這段精彩所占的時間卻不到人生的三分之一,應當格外珍惜,好好把握。
臨近退休,老郎用了約半年時間規劃了他的退休生活。他把這一過程稱之為心理調整的適應期。因為曾經擁有一官半職的人,退位后,大多會有一種從高速運轉到戛然而止的失重感,無所適從,心胸郁悶,狀態不佳。聰明的老郎未雨綢繆,思想先“退”,行動先行,自我增加緩沖期,結果實現了軟著陸。
我注意到,在老郎的這份退休規劃中,那些林林總總的量化指標多半是不難完成的,簡便易行、成本低廉的活動方式一般也容易做到。但“每年夫婦結伴出國旅游兩三次”,對常人而言,則顯得有點奢侈了。境外旅游,除了健康的體魄,殷實的經濟基礎顯然是完成這一“壯舉”的堅強后盾。為此他搞了一個五年計劃,每年投入資金十五萬,總預算達七十五萬。乖乖,對普通工薪族來說,這可是一個令人望而卻步的“天文數字”啊!
然而,老郎卻有資本把退休生活規劃得更好一些。老三屆的他,而立過后進的大學。記得當時他的那股求知勁哦,坐第一排還老是伸長脖子,目不轉睛地盯著黑板!中年完成了一次理想的跳槽,到一家日資企業供職,正是由于這次成功的轉身,加之不懈努力,人生發生了轉機,事業有成,荷包漸鼓,有房有車還小有積攢,臨退休的三年,光一年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就達十萬元以上呢!
說一下老郎的旅行生活吧。看來這位老兄此生難改習慣性的求知欲了,在常人眼里本該放飛心情、隨便玩玩的事兒,到他這里又頂真起來了。他制訂了“先遠后近,先國外后國內”的“路線圖計劃”。每謀劃一個行程,也不是簡單地“到此一游”了事,而是行前做功課,途中記筆記,回家寫感受。為此還專門花“巨資”購買了佳能50D相機,又添置了索尼TX9C,作為和太太旅行途中的主要記錄器具。
轉瞬間老郎退休兩年多了。從第一次飛新西蘭到北歐,再到南歐和西歐,這次剛從中東回來,又要趕往土耳其,已成行了五六個境外游項目。于是,他萌生了以文字形式記錄旅途所見所聞的念頭,開始著手編寫《退休后的旅行生活》了。我大致看了一下,每個項目記錄的文字三萬多,按此推算,字數總量已達洋洋二十萬言,間或插圖若干,可謂圖文并茂,夠得上一部規模不小的“著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