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閑老道·上古神話·第60期)
上古神話里,天神輩出,交相輝映;善戰者,不勝枚舉。
水神共工不忿火神祝融受人間崇拜,不惜率麾下水族打上祝融的光明宮,祝融自是不懼,惡戰連連下,共工大敗,鎩羽而歸。
羞憤不堪的共工一頭撞在不周山上,將這根擎天巨柱折斷,引來天火傾瀉人間,這就是上古有名的“共工怒觸不周山”事件。
炎帝舊臣刑天,因不忿阪泉之戰炎帝落敗,為了給主上復仇,悍然向黃帝發起了攻擊。此事記錄在古籍《山海經》里,書中說“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論實力,刑天如何是手握軒轅劍的至尊--黃帝的對手,但他毫不畏懼,敢于亮劍。被黃帝一劍梟首,并劈開常羊山,刑天的頭顱掉進山谷,再也找不回來。
不過刑天卻不會認命,他雙手向天揮舞,竟然以雙乳為眼睛,肚臍為嘴巴,再次撲向了黃帝。刑天這種永不妥協的精神一直為后人所敬仰。
若論著名的上古神話,“后羿射日”定有一席之地。這位上古的神射手原是天庭神將,被天帝帝俊派往人間處理十日凌空之事。
不料大羿眼見大地之上生靈涂炭,義憤填膺,一時沒收住手,連射下九個太陽,惹下了禍事。要知道這十個太陽都是帝俊之子,大羿豈會有好下場。
于是大羿被留在了凡間,他接連射殺了窒窳(zhì yǔ)、封稀、大風、九嬰、巴蛇等為惡人間的妖獸,戰績彪炳。
說起來以上幾位都可稱之為“戰神”,不過在老道心中,上古第一戰神另有其人。話說上古的九黎氏族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部落聯盟,有一天一個強壯的小男孩呱呱落地。
這個小家伙兒剛出生就發出了響亮的啼哭,竟然驚醒了三條在水底沉眠的孽龍。族中長老議論紛紛,皆言此子他日絕非池中之物,定能光大九黎氏族。
若干年后,華夏部落的首領軒轅黃帝派出部落中的精銳,前往遙遠的東海流波山捕捉一頭名叫夔(kuí )牛的神獸。這夔牛只得一條腿,每當刮風下雨,它的身上會閃耀著耀眼的光芒,吼聲如同雷鳴,因而又叫雷獸。
歷經千難萬險,黃帝的部隊終于擒獲了夔牛,剝下它的皮,制作成戰鼓,并用它的骨頭制成鼓槌。此鼓一旦敲響,方圓五百里的生靈皆被震懾。為何黃帝要大費周章制作這面大鼓呢?只為對付一人,此人正是先前提到的九黎部落那個奇異的小孩,他已經長大,名叫蚩尤。
對于蚩尤的外貌,民間眾說紛紜,有說他頭上長角,毛發如劍的;也有說他四目六手,人身牛蹄的;還有說他銅頭鐵額,獸身人語的。。。總結起來,這蚩尤絕不是普通人。
上古神話里,黃帝一日三餐只食峚(mi)山上的玉膏,而蚩尤則又有不同,他以鐵塊、砂石為食,就連他的坐騎也不一般,號稱食鐵獸。蚩尤還有一項看家本領,他能制造各種精良的兵刃,讓部落上下嘖嘖稱奇。
蚩尤還有八十一個結拜兄弟,個個長相異于常人,皆力大無窮之輩。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蚩尤的九黎部落和黃帝的華夏部落終于爆發了大戰,這是一場決定中原歸屬的絕世之戰。
此戰爆發于現今河北的逐鹿,因而又叫“逐鹿之戰”。在神話故事里,此戰更是異彩紛呈,精彩至極。一開始黃帝的軍隊被打的節節敗退,古籍記載,黃帝曾“九戰九不勝”。
原來一開戰蚩尤就發動了一場滔天大霧,黃帝的軍隊被困霧中,連東南西北都找不到,而蚩尤的軍隊在大霧里時隱時現,占盡了優勢。黃帝眼看隊伍失去了方向,頗為煩惱。此后大將“風后”靈光一現,制作出一輛辨別方向的神器--指南車。隊伍靠著指南車的指引,一路向南,終于走出了大霧。
蚩尤又命手下的風伯雨師刮起狂風暴雨,黃帝的軍隊霎時變得分崩離析。此時黃帝陣營里走出一位天女,名女妭。只見女妭施法,空氣很快變得酷熱,狂風暴雨也消弭于無形。蚩尤軍終于猶豫了。
黃帝命人敲響夔牛皮制作的大鼓,聲震五百里,蚩尤軍膽戰心驚,隊伍潰散了。此時應龍率部殺向對方的陣地,趁亂斬殺了蚩尤。臨死的蚩尤孤注一擲,將全身血液化為蚩尤幡,對敵方的軍隊發動了詛咒。
應龍、女妭中招,失去了飛翔的能力,只能永遠的留在大地之上。后來蚩尤的尸身被黃帝斬首后安葬,蚩尤的首級竟然化作血楓林。
黃帝命人將蚩尤繪制于軍旗之上,諸部落竟一一聞風而降。有感于蚩尤作戰勇猛,如戰爭之神,黃帝尊這位昔日對手為“兵主”,乃戰神也!戰敗的九黎部落部分族人歸順了黃帝,剩下一部分則從黃河流域遷徙到各地,其中苗族遷徙到了貴州、湘西一代,至今還奉蚩尤為祖先。
(圖片來源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參考資料:《山海經》、《淮南子》、《太平御覽》、《中華古今注》、《龍魚河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