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的小伙伴在剛開始練習瑜伽的時候,看到他人一字馬,全蓮花的照片覺得特別贊,自己也想做到這樣的體式,但要想做到全蓮花,一字馬這些體式,髖關節的靈活性非常關鍵。
而打開髖部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能徹底打開髖部的時間也不一定,只要循序漸進的去練習,去覺知身體的變化,那么你的自然會做到。
1.什么是“開髖”?
所謂“開髖”,其實就是靈活髖關節。要想做到全蓮花,半蓮花前屈、鴿子式等這些體式,髖關節的靈活性非常關鍵。
2.為什么會髖“緊”?
很多人說“我骨頭可硬了,根本練不了瑜伽。”其實這句話中存在兩個誤區。第一“硬”的不是骨頭,是肌肉,筋膜,韌帶等組織。其次,正因為“硬”所以更需要練瑜伽。肌肉硬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淋巴系統變差,亞健康等問題的出現。
(與髖關節活動相關的肌肉)
試想一下,把你手腳綁住你的身體還能動嗎?
身體好比是髖關節,手腳就是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如圖所示,這些都是作用在髖關節周圍的肌肉,如果這些肌肉缺乏彈性,那么髖關節活動的范圍就會受限,最后身體可活動的空間也會減小。
3.為什么我們一定要打開髖關節?
當“開髖”的話題永遠被掛在瑜伽人的嘴邊,好像更多人去一味的開髖,而沒有去想想開髖到底有什么好處?每個人都應該去開髖嗎?僅僅是為了讓我們更柔軟,某些體式做的更標準嗎?關于開髖,我們要正確認知更深層的意義。
打通身體上下循環的通道
手腳經常冰冷,有一部分是因為髖緊導致,關節縫隙過小導致血液循環不順暢,當髖關節適當的打開之后,血液循環更好。
2
幫助脂肪代謝
經常減肥卻減不來的朋友們,很有可能是你的髖“緊”導致上下循環系統無法正常工作,脂肪淤積在了腹部,臀部,大腿這些位置代謝不出去,于是腹部、臀部和大腿容易變粗。
3
改善痛經
對于痛經的朋友,髖關節的打開,會促進盆腔內血液流動,在經期的時候經血會順利排出。
4
緩解腰痛
髖關節緊,很容易讓腰椎過多的參與運動,長此以往腰椎位置會產生疼痛。很容易有腰間盤突出,腰椎勞損等問題。開髖,髖關節打開,就可以釋放出緊張疲勞的腰椎。
4.錯誤“開髖”的危害?
正因為之前提到,髖關節是身體中相對比較僵緊的關節,所以一定要避免錯誤的習練,如果生壓硬練,很容易將髖關節的壓力轉移,而壓力會轉移到哪里呢?那就是腰椎、膝蓋、腳踝。而這幾處,也是很容易受傷的部位。
腰椎受損:我們在打開髖關節的練習中會用到一些前屈的體式,一般髖關節比較僵緊的人,有可能腰背部的力量也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做前屈時,如果過分用力地讓身體前傾,髖關節的壓力會向上轉移到腰椎區域,進而可能傷到腰椎或腰背部的肌肉群。
膝蓋受損:膝關節屬于屈戍關節,位于大腿與小腿之間,只能讓大腿與小腿做對折運動。而當髖關節與膝關節同時彎曲時,如果它們不在一個受力面上,髖關節的壓力就會轉移到膝關節上,這也是很多人做完髖關節的練習后感覺膝蓋疼的原因了。
腳踝受損:腳踝與膝蓋是同樣的道理,僵緊的髖關節會把壓力向下反射到膝關節,也可能會反射到腳踝,踝關節就會有痛點。
從瑜伽習練層面上來講,髖關節如果僵緊,也會影響到其他體式的練習,甚至導致錯誤的習練,也無法讓習練者更好的進入到更深層的練習,比如呼吸控制法、冥想,因為你很難久坐啊。所以打開髖關節在瑜伽的練習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開髖習練很重要,
瑜伽正位更重要!
長期錯誤習練還不如不練↓
很多伽人在開髖的時候都會做蝴蝶抖動的這樣一個練習,但其實這樣練習對我們膝蓋的損傷是非常大的,也并沒有起到任何的開髖效果。
今天amy老師跟大家給大家糾正蝴蝶式體式的練習方式,改變我們以往的練習方式,你會發現你的身體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呢
首先,將臀部墊高一些,雙腳腳掌相對,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放在腳踝的位置,緩慢吸氣拉動腳踝,讓我們的胸腔向上提。
放松肩膀;緩慢呼氣,讓大腿內側主動地發力向上提,脊柱向天花板位置延伸,這時你會發現大腿內側有酸痛的感覺,在此保持3—5組呼吸。
慢慢地呼氣,自然地放松向下,繼續緩慢吸氣向上抬起,小提醒:我們在抬腿向上的時候要延展脊柱向上,放松肩膀。
每組進行5—10個動態練習,共3組;練習完成之后,你會發現大腿內側的肌肉會變得非常的緊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