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我國,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個封建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止,歲月轟轟烈烈的流淌了2132年。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舞臺上,先后有494個皇帝粉墨登場。然而,這些人雖然同處在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上,然而得到的評價卻是五花八門,他們有的人號稱千古流芳,也有人不幸遺臭萬年。
只有那么一個人,在后世的評價中,流芳與遺臭集于一身,也因此成為了中國皇帝小團伙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大隋帝國第二位皇帝——隋煬帝楊廣。
那么楊廣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人呢?“統一江山”、“修通運河”、“西巡張掖”、“三游江都”、“三駕遼東”可以概括他的一生。在這些所作所為中,既能看出他的雄心勃勃,也能看到他的橫征暴虐。雖然他開創科舉,修建南北命脈大運河,立下不世功勛。但是也正是因為好大喜功,才導致天下民生凋敝,最終釀成大禍。平心而論,大隋帝國二世而亡,隋煬帝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而他本人也落得個被心腹宇文化及活活勒死的下場。
隋煬帝死后,蕭皇后秘密召集宮人,用宮中的漆木床板連夜趕制了一副粗糙的棺材,收斂了楊廣的尸身,偷偷安葬在了江都宮流珠堂內。宇文化及離開江都后,曾經受楊廣厚恩的江都鎮守將軍楊棱,為報答楊廣,這才為楊廣公開發喪。楊廣的尸身從江都宮流珠堂遷葬到了吳宮臺下。風云變幻,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廣的尸身又曾幾度遷葬。
唐高祖李淵稱帝后,于公元622年下令以帝王之禮將楊廣尸身遷葬于雷塘(一名大龍潭,在現在的江蘇省揚州市城北)。公元648年,一代傳奇蕭皇后病故,按照蕭皇后遺愿,唐太宗李世民又新擇一地將蕭皇后和楊廣合葬,這也是楊廣最后一次遷葬。李世民并沒有公布這次遷葬的具體位置,在后世史書中也少有提及,楊廣和蕭皇后的尸身到底埋在哪里,就變成了一樁歷史懸案,1000多年來無人知曉。
直到2013年4月,這樁千古迷案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那一年,江蘇江州市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對外聲稱發現了隋煬帝的陵墓,當時這家公司正在揚州施工,在工地上有一座廢置已久的垃圾場,工人們在挖掘垃圾場的是時候,意外的發現了兩座殘存的古墓。
經過當地考古部門的搶救性發掘,考古專家在西側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塊墓志銘,上邊寫著“隋故煬帝墓志”六個字。這塊墓志銘的出土,清晰明白的向世人傳遞了一個消息,這里就是人們苦尋不得的隋煬帝陵墓。在隨后的發掘中,專家又陸續在墓葬中發現了鎏金銅鋪首、金鑲玉腰帶等等陪葬品,這些只有古代帝王才有資格使用的陪葬品,也讓在場的考古專家堅信,這里就是隋煬帝陵墓無疑。至此,這樁塵封了1000多年的謎團,終于浮出了水面。
不過令在場的考古專家唏噓不已的是,堂堂的千古一帝,楊廣葬身之地卻只有區區二三十平米,陪葬的器物也大多寒酸,和秦始皇陵等等帝王陵墓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而更加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這座垃圾堆下發現楊廣陵墓的這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老總,名字叫做楊勇,和死在楊廣手上的那位前太子不謀而合,不知道這是不是冥冥中的一個巧合!各位親愛的讀者,你們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