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幾日抄書蘇軾的詩詞,深深地被他的詩詞感染,所以今天抄書第三十四天,特別抄了幾首蘇軾的詩詞。通過抄詩詞,讀詩詞,查閱寫作的時代背景,對蘇軾及他的詩詞有了更深的認識理解。蘇軾的詩詞通過各種方式,場景抒發了自己的感情,更寫盡了他一生所經歷的百味人生。值得后人敬仰,他的佳作更是讓后世廣為流傳誦讀。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蘇軾: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與韓愈、柳宗元和歐陽修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著作3368篇詩文 ,3449條經典名句,散文4800多篇,高產多產令人驚嘆贊許。

閱讀品味過蘇軾的詩詞,體會到他的幾點精神值得學習和敬佩。
首先敬佩他忠君愛民的思想精神。忠君是忠于朝廷,那是他的國家,那個忠臣不愛國不忠君。為官秉直敢于直諫,為官愛民體恤才是好官,有道是為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紅薯。蘇軾曾多次修路治水,指導農耕。所以百姓擁護,同僚好官稱贊,更主要的是他的文采更得朝廷欣賞。

第二敬佩蘇軾那無與倫比的驚世文采,樂觀豁達,豪邁高雅的精神風貌。這些全體現在他的文學作品里。如《定風波》里的:“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弊匀唤绲挠昵缂葘賹こ#鐣松械娘L雨、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又有“十年不見老仙翁,壁上龍蛇飛動。休言萬事轉頭空,未轉頭時皆空。”老師也已經仙逝十年了,死而死咦,還有什么?我們追求的功名利祿,只不過是人生中的幻光,一閃即逝,都是虛幻,政治上的失意又算什么,人生要想過得去,唯有看破得失,看淡功名利祿,坦然面對現實的不如意和挫折,笑看自己的人生,直面人生風雨。

蘇軾的文采在他的詩詞里展現無遺,一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滿篇經典佳詞絕句,贊誦千古?!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霸氣豪邁高雅,曠達浪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詞人積極樂觀精神的自然流露。更是萬年佳句,已經進化為贊美愛情的名句。與政見不同的王安石因文為友,互相敬慕。王安石曾直諫為蘇軾開罪求皇上恕罪。蘇軾學博才高,對詩歌藝術技巧的掌握達到了得心應手的純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對待藝術規范,縱意所如,觸手成春。

《赤壁懷古》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如此大氣,蕩氣回腸。令人讀來,朗朗上口,言簡曠達,高雅豪放。他留給我們的,是他心靈的喜悅,是他思想的快樂,蘇東坡的浩然之氣,將如他的詩詞一樣永留千古!

第三親情、友情、愛情,盡顯蘇軾人愛精神思想。盡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過許多人、多次被貶,但蘇東坡依然被幸?;\罩。他有十分愛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敵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眾多好官。更有教育他的嚴父慈母。要講蘇軾的成長,離不開他的父親蘇洵,宋代著名文學家,與蘇軾,蘇轍并稱“”三蘇”。母親可與孟母相比,賢惠通達,育兒有方。所以蘇軾的家風值得后人借鑒。《明月幾時有》兼有思念弟弟之情,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p>

“——《臨江仙·送錢穆父》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睂懰麘涯钇拮又椋K軾的愛是浪漫且崇高的,絕不是狹隘的那種。在他的作品里高度體現,讀他的詩詞,就能體會出來。可以看出他的人品。

蘇東坡除了詩詞,他的書法、繪畫、散文等方面都是大家,可謂千古一人也!
第四悟道尊法
蘇軾對苦難并非麻木不仁,對加諸其身的迫害也不是逆來順受,而是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接踵而至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及禪宗以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做到了蔑視丑惡,消解痛苦。這種執著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生命方式蘊含著堅定、沉著、樂觀、曠達的精神,因而蘇軾在逆境中照樣能保持濃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創作活力。想通了這一點后,蘇東坡開始真正成熟起來,最終達到了人到中年的最高境界:成熟而不世故,圓融且不圓滑,睿智而不油膩。

他晚期作品《觀潮》把的人生做了總結,高度升華。在這些詩中,自然現象已上升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轉化為理性的反思。
“廬山煙雨浙江潮,
未至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
廬山煙雨浙江潮”
廬山美麗神秘的煙雨,錢塘江宏偉壯觀的潮汐,很值得去觀賞一番。無緣去觀賞廬山的煙雨和錢塘江的潮汐,是會遺憾終身的。終于親臨廬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煙雨、澎湃潮水,卻發現過去的沖動妄念不過如此、并無驚奇,只覺廬山煙雨就是廬山煙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蘇軾以一種全新的人生態度來對待所承受的的不幸,把儒家固窮的堅毅精神、老莊輕視有限時空和物質環境的超越態度以禪宗的平常心對待一切變故的觀念有機地結合起來,看破人生實質即是從生到死,現實是永遠存在的,不以一個人意志為轉移,一切隨緣。以上愚見,請友友們支持點評。閱讀文章,分享快樂,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