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石窟藝術極簡史
原創2022-05-25 13:59·洛陽樂樂

前言:石窟藝術來自現實生活,那么石窟藝術是怎么來到中國?又是怎么一步步的變化發展?又在哪些地方開鑿了石窟?每個時期的石窟中開鑿的佛像有何相同和不同之處?本篇試著從石窟的傳播來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正文:

一、起源 最初的模樣 犍陀羅 秣菟羅

1、犍陀羅

佛教藝術史上第一次出現人形具象的佛造像

面容呈橢圓形,眉目端莊,鼻梁如劍一般高而長,頭發呈波浪形而有頂髻;身著希臘式服裝,衣褶多由左肩下垂,袒露右肩,佛及菩薩像有時帶胡須等。

2、秣菟羅

佛像印度化的體現

佛像肉髻高圓,大眼瞼微睜低斂,鼻梁修長挺拔,上嘴唇較薄,下嘴唇梢厚,呈典型的印度美男子形象,著通肩式大衣,極為薄透,大衣好像濕衣狀緊貼軀干,身材修長,比例舒展勻稱,造型準確生動。其圓形背光紋飾繁縟精美,刀法細膩。

二、傳入 龜茲風格和克孜爾石窟

石窟藝術傳入先到了新疆,在今新疆庫車為中心的龜茲國,開始了石窟的開鑿,其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克孜爾石窟

第8窟 洞窟形制 中心柱窟

中心柱式的“龜茲型窟”,這種洞窟系在石窟中央鑿出一方形柱體,象征著佛塔,主體正面開龕,內置佛像。該種形制的石窟東傳并顯著影響了敦煌石窟、云岡石窟中早期的洞窟形制。

第77窟 后室右甬道 泥塑彩繪菩薩頭像

第175窟 主室正壁 金剛力士

三、東進 龜茲的造星運動

隨著佛教的傳播和深化,龜茲(今新疆庫車附近)國王不滿足于只是單純的追星,也想來一個造星運動,來打造龜茲國的佛,這個時候有個枕頭來了,這個枕頭是鳩摩羅炎,出身天竺望族,不知什么原因來到了龜茲,龜茲國王就把妹妹嫁給了他,如愿生出一個男孩,取名鳩摩羅什

鳩摩羅什成年之后,前秦君主苻堅讓麾下猛將呂光帶了七萬大軍去他的故鄉龜茲國“請”他——你來也得來,不來也得來,就這樣鳩摩羅什被呂光帶到了涼州(今甘肅武威)。不過呂光并不崇信佛教,所以這個時候的鳩摩羅什就是個戰利品,出入都得有兵士看管,沒有自由。而這個時間竟然長達17年。慢慢的鳩摩羅什也放下心來,專心做翻譯經書的工作,也將自己的所學所識講給看管他的士兵聽,傳播佛法傳一個是一個,這樣因此鳩摩羅什把龜茲模式帶到了涼州。并且在這里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四、發展 涼州模式的產生

東晉元熙八年(412)十月,北涼王沮渠蒙遜遷都于姑臧(今甘肅武威),召集涼州高僧 曇曜及能工巧匠劈山開路,伐木毀林,開鑿石窟,大造佛像。

現存河西早期石窟有五處:

敦煌:莫高窟北涼三窟 268 272 275

張掖:馬蹄寺千佛洞1~4號窟、金塔寺石窟

武威:天梯山石窟早期洞窟敦煌

其中最著名的應為天梯山石窟,有“石窟鼻祖”之稱。那么憑什么天梯山石窟被稱為石窟鼻祖呢?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人們往往從年代上確定石窟藝術在佛教史和美術史上的地位。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更重要的是看其在石窟中的影響。如果單從年代上看,新疆的許多石窟都比敦煌石窟和中原石窟要早,但它對中原石窟沒有產生直接影響或影響甚微。

而涼州模式卻對之后的中原石窟影響巨大,其內容大體可包括為以下幾項:

1、一是有設置大像的佛殿窟,二是供僧人修行聚會的僧房窟,三是方形或長方形平面的塔廟窟,塔廟窟又叫中心塔柱窟。

2、主要佛像有釋迦、交腳菩薩裝的彌勒。多為坐佛,立佛較少。

3、壁下部出現了供養人。

4、邊飾花紋有兩方連續式的化生忍冬。

5、佛和菩薩的面相渾圓,眼多細長型,深目高鼻,身軀健壯。

而這五個模式也被后代的石窟所繼承和發揚,所以我們把涼州模式的代表之作天梯山石窟稱為石窟鼻祖。

天梯山石窟 第四窟 北涼菩薩壁畫

敦煌莫高窟275窟 北涼

甘肅臨夏州永靖縣炳靈寺石窟:炳靈寺石窟的開鑿歷史可上溯公元265年。在炳靈寺眾多的洞窟中,歷史最為久遠的,最重要和最有價值的是坐西面東的169號窟。1962年在窟中的第6龕發現有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歲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墨書題記,169窟的題記是迄今為止中國現存石窟中有明確紀年的最早造像題記。

五、北上 云岡石窟

公元439年六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北涼,遷宗族吏民3萬戶,合計10萬人左右到北魏的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其中僧侶就有3000 多人,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師賢、曇曜。

公元460年,師賢去世,曇曜繼其職,改道人統為沙門統,繼續主持造像工作,并在平城近郊開鑿云岡石窟。他只用短短幾年(460~465年)就完成云岡石窟的代表作品"曇曜五窟"的建造。

云岡石窟佛教藝術按石窟形制、造像內容和樣式的發展,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稱為曇曜五窟。高僧曇曜選擇了鐘靈毓秀的武州山,開鑿了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揭開了云岡石窟開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曇曜五窟。平面為馬蹄形,穹隆頂,外壁滿雕千佛。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作風。其雕刻技藝繼承并發展了漢代的優秀傳統,因為總工程師是來自于涼州的曇曜,但是施工方卻是漢族的工匠,他們以前是玩玉的,對于雕刻還是有自己的心得體會,在這樣融合包容下,并且吸收融合了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

云岡石窟 第二十窟

中期石窟:是云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公元471年,孝文帝即位,年僅5歲,由馮太后輔政。 孝文帝在其祖母馮太后的幫助下,開始改革,逐步漢化,這些漢化也體現在石窟開鑿中。

這一時期(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是北魏最穩定、最興盛的時期,中期洞窟佛像面相豐圓適中,特別是褒衣博帶式的佛像盛行,主要特點是漢化趨勢發展迅速,石窟藝術中國化在這一時期起步,這個時期即云岡中期石窟,它所呈現的內容繁復、雕飾精美的雕刻藝術特點大異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華麗,從洞窟形制到雕刻內容和風格均有明顯的漢化特征。

云岡石窟第八窟 酒窩菩薩

六、中原 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是繼云岡石窟之后開鑿的。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遷都到洛陽,從這時起,歷經東魏和西魏、北齊隋唐北宋直至明代,營建規模宏大的龍門石窟群,同時還開鑿鞏縣石窟和附近的幾座石窟。龍門石窟建造藝術風格,無不體現著天梯山石窟和云岡石窟特點,具有強烈的南朝文化與中原傳統漢文化色彩,又有濃厚的北方文化因素。

古陽洞 龍門第一洞

古陽洞和龍門二十品

蓮花洞窟頂蓮花和飛天,蓮花直徑3.6米,以高浮雕刻在洞頂,分為三層,第一層是蓮蓬,蓮子清晰可見,排列整齊,共分四圈,比例合適,大小勻稱。第二層是蓮葉,也可以看到分為三層,大小錯落有致,體現出蓮葉的密集。第三層為連續不斷的忍冬紋裝飾。在蓮花的周圍一圈,共有六身飛天,飄逸瀟灑,飄飄起舞。

蓮花洞迦葉像

賓陽中洞仰拍圖

賓陽三洞夜景

皇帝禮佛圖

皇后禮佛圖

北魏晚期,開始在鞏義開鑿鞏義石窟,這時期的石窟已然漢化完成。

鞏義石窟帝后禮佛圖

鞏義石窟飛天

敦煌莫高窟北魏的259窟

炳靈寺125窟釋迦多寶佛像 北魏

甘肅天水市麥積山133窟小沙彌 北魏

在中國東北的遼寧也有一座石窟,那就是義縣萬佛堂,于北魏大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平東將軍營州刺史元景為皇室祈福開鑿的,其中第6窟主像交腳彌勒高3.5米,是典型的北魏佛造像。雖然從年代看是北魏晚期,但是風格和北魏晚期的秀骨清像有很大不同,佛像雄偉健壯,帶有明顯的北魏早期風格。看來地處偏遠東北的萬佛堂石窟,在流行風格上明顯要滯后于平城洛陽這樣的大都市。

七、分裂 石窟藝術的兩個方向發展

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廢掉東魏,自己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齊政權。55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廢掉西魏,建立了北周政權,北魏正式滅亡。

北周統治者是漢化的鮮卑人,北周政權建立后,矯正北魏滅亡的原因(北魏的漢化,忽略了原來鮮卑族的利益,帶來了后期的六鎮起義),去漢化,摒棄漢族的秀骨清像,恢復鮮卑化,造像恢復游牧民族的那種壯實厚重的感覺。

麥積山62窟北周

寧夏固原市須彌山石窟 北周51窟

北齊統治者是鮮卑化的漢人,受到南朝文化的影響,還保留了漢民族的形象,增加了北齊高家的美男子形象,并且笑容消失。

鄴城附近北響堂山石窟 北齊

南響堂山石窟 北齊

青州博物館 北齊佛頭

八、統一 石刻藝術的統一融合

隋朝統治者楊堅統一了全國后,就延續了壯實厚重的風格,這種風格影響到了唐朝。

青州(今山東濰坊青州市) 駝山石窟 隋代

山西太原天龍山石窟佛頭 隋代

麥積山 12窟 隋代

九、巔峰 石窟藝術的極致美

618年,唐朝統一全國,隨著全國統一和經濟的恢復,佛教的盛行,唐朝的石窟開鑿達到一個高潮期,全國各地都有石窟的開鑿,其中最為著名的皇家洞窟龍門石窟奉先寺就是開鑿于唐高宗時期。

四川廣元皇澤寺 唐貞觀年間,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彟任利州都督時,武后就出生于此,建立武周政權以后,施脂粉錢修建當時已具規模的川主廟,后取"皇恩浩蕩,澤及故里"之意改名"皇澤寺"

四川樂山市樂山大佛 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劍南西川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甘肅臨夏州永靖縣炳靈寺171窟 唐代

甘肅武威天梯山石窟 唐代

敦煌莫高窟196窟唐代

龍門石窟萬佛洞外觀音像

最美觀音完整時的老照片

相好希有,鴻顏無匹。

大慈大悲,如月如日。

唐代宗教美術之情緒,賴此絕偉大之形像,

得以包含表顯,而留存至無極,永云盛矣!

其中尤以盧舍那為最精彩——梁思成

十、民間 人性的光輝

重慶市大足石刻 宋代

宋代時期隨著佛教的深入,有些教義與中國傳統文化有點出入,比如孝道,佛祖釋迦牟尼當年是出家為僧,而他的兒子羅睺羅還年幼,所以一些塑像也就出現了類似的題材。

甘肅天水麥積山佛陀和羅睺羅

最后總結一下:石窟佛像開鑿從犍陀羅藝術、秣菟羅藝術開始,傳入中國新疆龜茲等地區,鳩摩羅什把龜茲模式帶到了涼州,曇曜把涼州模式帶到了云岡,孝文帝把云岡模式帶到了龍門,鞏義是龍門的延續,高歡把鞏義的東西帶到了鄴城,并且吸收了南朝的風格還融合了天竺僧人帶來的變化。宇文泰由于政治的需要實際上重新搞了一套符合鮮卑政權的佛像雕塑風格,隋文帝又把這些組合到一起了,形成了圓潤的以胖為美的風格。唐代以后,這種風格全國統一。宋代,不再有皇家開鑿洞窟,民間造像紅火起來,雖然人力物力不及皇家,但是思維更加寬廣,出現了大量的現實題材的描述,民間思維影響了這一時期的石窟開鑿。元明清是石窟開鑿的尾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云岡石窟的造像藝術
云岡飄雪 感受石窟造像中的蒼涼神韻(組圖)_
探秘云岡石窟一一,感受幽謐超凡的佛界
云岡石窟:石窟藝術的中國化
佛像北傳的千年變臉史(二)
歷史文化瑰寶----云岡石窟 (絕品收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蒲江县| 永福县| 巢湖市| 卓资县| 土默特右旗| 和平区| 乡城县| 江都市| 自贡市| 犍为县| 迁安市| 海门市| 叙永县| 渭源县| 宜都市| 大理市| 临城县| 嘉荫县| 云梦县| 武隆县| 三原县| 延庆县| 历史| 安图县| 湖口县| 遂平县| 思南县| 温宿县| 冀州市| 贵南县| 乐东| 永州市| 乐至县| 南丹县| 潜江市| 襄城县| 余干县| 文成县| 建昌县| 大渡口区| 深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