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武則天的,一定知道她身邊的女官,無宰相之名,行宰相之實的上官婉兒。
“知識改變命運”這話一點不假,多讀書還是有用處的,當機遇來臨之時,即可改變命運。
唐高宗因總被武則天壓制,產生不滿之心,想廢武后為庶人,于是密詔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進宮商議。上官儀認為皇后專橫,令天下人失望,應該廢后以順應人心。唐高宗隨之附和,命上官儀起草一份廢后詔書。哪知武后耳目眾多,知道了此事,跑來向高宗哭訴辯解。高宗起了惻隱之心,卻又害怕引起武后的怨怒,連說都是上官儀所教。之后上官儀受人誣陷,下獄處死。
此時上官婉兒出生不久,還在襁褓之中,隨著母親一起入宮為奴。為奴期間,其母一直教上官婉兒讀書識字,漸漸地她熟讀詩書,不僅寫得好文章,作得好詩賦,還能用優美的詞藻、通俗易懂的文字,描述一些律法及規定。
在她出生之前,其母做了一個夢,夢到一位神人給她一桿稱說,拿此物者,能執掌天下。當時母親以為會生個男孩,結果卻是女孩,母親有些失望,逗著只能呀呀回應的上官婉兒說,你能執掌天下嗎?
14歲那年,武則天召見上官婉兒,當面出命題作文。她一氣呵成做成的文章思路清晰、詞藻豐富、語言優美,武則天看后非常高興,又見她聰慧伶俐,于是免除她奴婢身份,掌管詔書事宜。
才女初長成,又深得武則天的喜愛,難免不知伴君如伴虎的厲害性。在一次政事意見上,與武則天發生沖突。她據理力爭,惹怒了武則天被罰以死刑。最終武則天不忍才華橫溢,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人這么死掉,就免了死罪。但教訓還是要給的,于是罰以黥面(黥面是在臉上刺青的一種刑罰)。隨之便有了“梅花妝”的畫法和“上官髻”的梳法,都是上官婉兒的創新。梅花妝是為了遮蓋刺青,在額頭正中畫上一朵朱紅的梅花;上官髻是為了遮擋疤痕,梳成一種卷曲的發髻。
大難不死,必有后福。黥面之后,上官婉兒更加精心伺奉武則天,更討武則天的歡心。她開始處理百官奏表、參與政務的表決,權勢一天天大了起來。
唐中宗復位后,政權一直掌握在韋后手里。中宗復位之前的生活顛沛流離,朝不保夕,導致性格軟弱。韋后又一心想效仿武則天,就和女兒安樂公主勾結,把持了朝鋼。中宗復位后召幸了上官婉兒,冊為婕妤,專門負責起草詔令。之后,韋后與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武三思結為聯盟,架空了唐中宗的權柄。
上官婉兒所擬詔令中,經常排抑皇家而推崇武氏,使得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夜半統兵直撲武氏府第,再搜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上官婉兒報信給唐中宗和韋后,說太子先殺婉兒,之后必殺皇后和陛下。中宗和韋后大怒,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命將領在太極殿前閉門自守。雙方交戰中太子兵敗被殺。
隨著太平公主的勢力一天天強大起來,上官婉兒又依附了太平公主。在唐中宗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毒死之后,她便與太平公主一起起草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
一個月后,臨淄王李隆基帶領將士沖入宮中,殺了韋后及其黨羽。
上官婉兒聰慧過人,她帶著宮人,手執燭火,拿著和太平公主起草的遺詔,出門迎接劉幽。托他婉告李隆基,免其一死。李隆基認為她瀆亂宮闈,罪不可饒,今日不殊,后患無窮。于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就這樣一命嗚呼,魂飛皇權相爭。
之后,唐玄宗追憶其才華,又下令收集其詩文,匯編成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