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有四個兒子:李弘、李賢、李顯、李旦。
長子李弘早就被立為太子。他為人忠厚,對下仁愛,對母后的無端構陷、殘酷迫害其他嬪妃及其子女的做法,十分反感,這就成了武則天的眼中釘。而當晚年多病的唐高宗準備禪位于太子時,早有纂奪之志的武則天更是將自己的親生兒子視為政敵,必定要除之而后快。于是,便在公元675年,將年僅23歲、風華正茂的李弘暗害而死。
李弘死后,二弟李賢繼立為太子。李賢頭腦清楚,辦事干練,很為高宗李治所喜愛,也頗受朝中大臣的稱道,這就成了武則天通往權力道路上的又一塊攔路石。武則天的一些心腹看出了她的心思,便經常在她面前攻擊李賢,說他不堪繼承大位。武則天也經常對李賢嚴詞責,使得李賢憂懼不安。不久,一名攻擊李賢最兇、最為武則天所倚重的心腹干將被人暗殺,武則天懷疑是由李賢幕后指使,便命人出面告發,也不等得到證實,她便以“大義滅親”冠冕堂皇的借口,將李賢廢黜幽禁起來。
老三李顯頂替上來,成了太子。不久,高宗李治去世,李顯登基,史稱唐中宗。可是這位皇帝剛登基不幾天,寶座還未捂熱,只是因為說了一句失去分寸的話,便立刻被拉下寶座,囚禁起來。
于是,老四李旦又被扶上了帝位,史稱唐睿宗。可他這個皇帝不只不能插手朝政,連議決政事的朝堂都進不去,后來,他為免幾位兄長的覆撤,干脆主動讓出帝位。就這樣,武則天一路打倒了自自己的四個兒子,登上了權力的頂峰,成為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但她并不放心,她唯恐兒子們死灰復燃。就在高宗剛死不久,她又對早已被貶的老二李賢下了毒手,指使人到李賢流放的巴州,逼他自殺。大約就是在自殺之前,李賢寫了一首辭,題名為《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少,再摘令瓜稀;三摘猶尚可,四摘抱蔓歸”。希望母親感悟,不要將自己的親骨肉新盡殺絕。不知道武則天讀了這首詩后作何感想,不過,李顯、李旦總算保全下了一條性命。
在中國歷史上,母子爭權之事并不多,但這樣兩種情況倒時有所見,一是母后對于已經取得權力的兒子不滿,而偏愛另一個兒子,于是便以各種手段,包括參與叛亂來為所愛的兒子謀取權力,如春秋時,鄭莊公的母親幫助小兒子共叔段推翻長子莊公便是;另一種是由于皇帝即位時年紀尚小,母后垂簾聽政,卻貪戀權勢,遲遲不愿還政于皇帝,如北魏時的胡靈太后便是如此。由于中國歷朝都強調以孝治國,取得了權力的兒子對母后也不會有太嚴厲的懲治,倒是權勢欲望強烈的母后們,對于自已的親骨肉顯得特別冷酷無情。除了武則天殺子以外,慈太后對于自己的親身兒子、病危的同治皇帝斷醫斷食,使其不治而死,對親自扶上臺的侄子兼外甥光緒皇帝,圈禁于高墻之內,任其自生自滅,也是突出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