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滑動查看更多)
多年以后,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那時的馬孔多是一個二十戶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屋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床里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點點。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襤褸的吉卜賽人都會來到村邊扎下帳篷,擊鼓鳴笛,在喧鬧歡騰中介紹新近的發明。最初他們帶來了磁石。一個身形肥大的吉卜賽人,胡須蓬亂,手如雀爪,自稱梅爾基亞德斯,當眾進行了一場可驚可怖的展示,號稱是出自馬其頓諸位煉金大師之手的第八大奇跡。他拖著兩塊金屬錠走家串戶,引發的景象使所有人目瞪口呆: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跌落,木板因釘子絕望掙扎、螺絲奮力掙脫而吱嘎作響,甚至連那些丟失多日的物件也在久尋不見的地方出現,一窩蜂似的追隨在梅爾基亞德斯的魔鐵后面。
——節選自《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為20世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年3月6日-2014年4月17日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作為一個天才的、贏得廣泛贊譽的小說家,被譽為“二十世紀文學標桿”,加西亞·馬爾克斯將現實主義與幻想結合起來,創造了一部風云變幻的哥倫比亞和整個南美大陸的神話般的歷史。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篇小說《沒有人給他寫信的上校》《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短篇小說集《禮拜二午睡時刻》,自傳《活著為了講述》,非虛構文學作品《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等。
僅僅是這樣還遠遠沒有突出它背后的經典,看看他們對于它的評價吧:在那些剛出版就暢銷的文學作品里,有些與世長存,比如《百年孤獨》;另一些則銷聲匿跡,也就沒有比如了。
——余華
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么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
——莫言
《百年孤獨》經典語錄
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平庸將你的心靈烘干到沒有一絲水分,然后榮光才會撥動你心靈最深處的弦。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盤,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
只是覺得人的內心苦楚無法言說,人的很多舉措無可奈何,百年一參透,百年一孤寂。
預感總是倏然來臨,靈光一現,好像一種確鑿無疑的信念在瞬間萌生卻無從捕捉。
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干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我們成長、我們相愛還是我們成功失敗,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于生命一隅。
這是往昔的最后遺存,這往昔日漸衰落卻不會徹底消亡,因為它在自身之中無休無止的敗落下去,每過一刻便向徹底滅亡更近一步,卻永遠無法抵達最后的終結。
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復,因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絕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
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群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
面對壓迫、掠奪和遺棄,我們的回答是生活。無論是洪水還是瘟疫,無論是饑餓還是社會政治動蕩,甚至多少世紀以來永無休止的戰爭,都沒有減弱生命壓過死亡的頑強勢頭。
延伸閱讀
《活著為了講述》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要么寫作,要么死去。”他是舉世聞名的文學大師,《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等傳世巨著的作者,被譽為“20世紀的文學標桿”。同時,他也是一個愛講故事的孩子。他說,他努力寫出精彩的故事,只是為了讓朋友們更愛他。他是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一次,他親自講述自己的故事——《活著為了講述》。貧苦與樂觀,迷茫與執著,頹廢與瘋狂,經過記憶與文字的洗淘,閃耀著永恒的詩意的光芒。
《毒木圣經》
作者:(美)芭芭拉·金索沃
南海出版公司
《毒木圣經》簡介:普萊斯牧師帶著妻子和四個女兒從美國來到比屬剛果,把種子、蛋糕粉和圣經帶進了遍布毒木的叢林。牧師眼里,這里是一片蠻荒之地,滿是需要救贖的靈魂。然而,他不但沒能拯救那些“無知”的土著,反而將一家人拖入了危機四伏的動蕩人生。一場慘劇悄然而至。他們要在生命的叢林中兜轉掙扎多久,才能繼續向前,步入光亮之中?
《毒木圣經》以五位性格迥異的女性視角敘述,將歷史的洪流與人性的幽微交織,猶如一片絢爛神秘的森林,美麗凄切,令人震撼。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
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一個海難幸存者的故事》內容簡介:一陣風浪把軍艦上的八名船員卷入了海中,經過四天搜尋,失蹤人員被宣告死亡。然而,一周之后,他們當中的一位奇跡般地出現在一處荒僻的海灘。他在一只隨波漂流的筏子上沒吃沒喝地度過了十天,終于靠岸生還。
加西亞·馬爾克斯對這位海難幸存者進行了為期二十天的采訪,同時在報上連載。扣人心弦的報道轟動全國,讀者每天都擠在報社門前等待。由于揭露了海難真相,惹怒當局,報社被迫關張,馬爾克斯也流亡海外。直到十五年后,這篇故事才集結成書。本書被公認為非虛構文學的絕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