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潛伏》中,老謀深算的站長吳敬中意味深長地說,沒有人情的政治是短命的。所謂朝里有人好做官,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官場靠的就是“官系網”。晏殊能從一個寒門子弟而一躍成為宋朝宰相,除了他個人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他營造了一張緊密的關系網。所以,晏殊是營造官場人脈圈的絕頂高手。
歐陽修在《晏公神道碑銘》中說:“公為人剛簡,遇人必以誠,雖處富貴如寒士,樽酒相對,歡如也。得一善,稱之如己出,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等,皆出其門,及為相,益務進賢材。當公居相府時,范仲淹、韓琦、富弼皆進用,至于臺閣,多一時之賢?!标淌獠粌H是個老實人,對待別人也是“一片冰心在玉壺”,他豁達大度,待人以誠。遇到心儀的人才,比親兒子還親。
他兒子晏幾道也是個大才子,與他并稱“二晏”,詞作水平猶在其父之上,與秦觀一起號稱“古之傷心人”,但在晏殊死后家道敗落潦倒一生。這一點,晏殊是“有責任”的。俗話說,有權不用枉做官,但晏殊把慧眼都聚焦到其他青年才俊身上,對他們關愛有加,但沒聽說他利用個人關系,給兒子們謀個一官半職。這一點,在裙帶政治盛行的中國封建官場,是很少見的。
大奸相蔡京的兒子蔡絳的《西清詩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祁乃當時年輕詞人中的佼佼者,人長得帥,詞寫得妙,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晏殊很喜歡他,邀他終日一起飲酒賦詩,為了達到朝夕相處的目的,竟然在自己府邸附近幫宋祁搞了幾間房子讓他住,方便往來。雖然據(jù)說后來宋祁以怨報德,但晏殊也沒有睚眥必報,只是寫了一首詞諷刺這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弟子而已,可見晏殊的度量很大。
晏殊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當時許多手握重權的達官顯宦,如王安石、歐陽修、范仲淹、孔道輔、韓琦等皆出自其門下,他的女婿富弼同樣官至宰相。在他一生的官場生涯中,他親手提拔的各級各類官員,更是如過江之鯽不可勝數(shù)。以致有人在晏府庭前貼了一副對聯(lián),“門前桃李重歐蘇,堂上葭莩推富范”。這一點,遠勝同樣門生眾多的曾國藩。因為,受到曾國藩知遇之恩的一些學生,后來對曾國藩是一肚子意見,甚至公開決裂,比如左宗棠,而晏殊則一直享受著學生們對他的尊敬和愛戴,哪怕是耿直的歐陽修,雖然對老師晏殊頗有微詞,還是一生以師禮相待。晏殊的經歷告訴官場中人,“為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的道理。
官員的擔當
后人評價晏殊是“太平宰相”,一生吃喝玩樂,熱愛歌女舞姬,醉心于宴樂之中,沒干過什么正事?,F(xiàn)在看來,是很不公平的。晏殊能執(zhí)掌宰輔之位十余年,頗受真宗、仁宗二帝的信任,不是只會拍馬屁、和稀泥就可以的。他學識淵博,辦事干練,真宗每遇疑難事,常常偷偷地寫在小紙條上,向晏殊請教,晏殊也將自己的答奏慎密封呈,多獲真宗采納,被看成皇帝最得力的左膀右臂。這一點,遠勝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官場秘訣的清朝三朝大學士曹振鏞。
乾興元年,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晏殊提出請劉太后“垂簾聽政”的反制之策,得到大臣們的支持。晏殊后來因違反劉太后的旨意,反對張耆任樞密使,遭貶到應天府。但晏殊沒有被挫折擊倒,本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高度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大辦教育之先河。他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范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使應天書院和白鹿洞、石鼓、岳麓等三大書院并駕齊驅,合稱宋初四大書院。后來晏殊因得罪太后,幾次被降職使用。但他能夠堅持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在時機成熟時,在軍事上屢出良策。當時李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國,并出兵陜西一帶,而宋軍屢屢敗退。晏殊全面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從失利中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奏請仁宗后,辦了四件加強軍備的大事,由此,宋軍很快平定了西夏的進犯。
晏殊在壯年時,相繼遭遇喪父喪母之痛,也曾希望按照習俗辭官歸鄉(xiāng)守喪三年,卻被宋真宗以國事繁多為由,提前召回,對此,晏殊毫無怨言,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宋真宗也對晏殊非常倚重,達到了“事無巨細,皆咨訪之”的程度。用今天的標準來看,晏殊是個克己奉公、兢兢業(yè)業(yè)的優(yōu)秀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