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鹽山人文|周杰:李之儀與蘇軾的交往考證

李之儀與蘇軾的交往考證

文/ 周 杰

李之儀(1048-1128年)出生于滄州無棣(今河北鹽山慶云)李氏名門望族。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考中進士(《慶云縣志》民國三年版),初任職四明、萬全縣令等。他才華橫溢,琴棋書畫皆其所能。《四庫全書》稱李之儀的文章“神鋒俊逸,往往具有蘇軾之體”。他的詩詞文章寫得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蘇軾的熏陶、指點;他仕途多舛,也與蘇軾有很大關系。其詩流暢清麗,其詞清婉峭雋。他既善詩詞,又能屬文,尤工尺牘(書信)。其尺牘在宋代尺牘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尺牘成就達到了我國尺牘文學的高峰,是展現尺牘情之魅力的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李之儀與蘇軾的友誼可以稱得上是患難之交,互相仰慕。蘇軾對李之儀的詩詞及書法也是贊不絕口,稱李之儀文章“入刀筆三昧”。蘇軾對李之儀的影響極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錄與蘇軾有關的作品四十余首,《蘇軾文集》和《蘇軾詩集》中收錄與李之儀有關的作品二十余首,由此可見,二人的情誼非同一般。蘇軾比李之儀年長,李之儀視蘇軾如師若兄。

蘇軾對李之儀的才華早就很敬重。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的一天冬夜,蘇軾在賞讀李之儀的詩作時,越讀越有趣,讀到深夜,情到深處,題詩一首:

玉堂長冷不成眠,伴直難呼孟浩然。

暫借好詩消永夜,每逢佳處輒參禪。

愁侵硯滴初含凍,喜入燈花欲斗妍。

寄語吾家小兒子,他日此句一起編。

詩中把李之儀與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相比,說讀了李之儀的詩,也就難得去讀孟浩然的詩了。對李之儀的贊嘆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對不能與李之儀一起談論詩道而感到遺憾。

李之儀也早就傾慕蘇軾的才學,多次稱贊蘇軾之文乃“大作斯文”,與天同運,而且“光時顯被”,堪稱“百世之師”。還多次為蘇軾的詩文、書品作“跋”。每聞蘇軾遭貶,李之儀悲憤萬分,后不媚于世俗,決然跟隨蘇軾赴定州擔任通判。他們“許追隨”、“特見知”的患難情,被世人樂道稱頌。李之儀與蘇氏一門政見一致,情趣相投,頗有淵源。尤其是李之儀與蘇東坡相處三十余年,甚得東坡賞識。但李之儀仕途多舛,也與蘇軾有很大關系,其一生遭遇也隨蘇軾官場的升貶而沉浮。

北宋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意見相左,受到排擠,出職杭州、密州、徐州,再貶黃州,顛沛流離十余年。

對蘇軾流放外地,李之儀甚為不平,常有書信遙寄蘇軾。同時,他積極聯系一些舊日好友和官宦在朝中活動,以圖蘇軾早返京師。他把自己的思念、想法書函一札,遠投黃州。蘇軾接閱后,心情十分感動,旋即復《答李端叔書》,直抒胸臆:“聞足下名久矣,又于相識處往往見所作詩文,雖不多亦足以仿佛其為人矣。尋常不通書問,怠慢之罪猶可闊略。及足下斬然在疚,亦不能以一字奉慰。舍弟子由至,先蒙惠書,又復懶不即答。頑鈍廢禮,以至于此。覽之面熱汗下也。……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屢,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摧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謫居無事,默自觀省。回視三十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足下所見皆故我非今我也。”言辭中表達了對李之儀的感情,也表達了自己蒼涼的處境。表達了自己已厭倦官場游戲,淡泊利祿聲名,與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樂趣,坎坷的仕途加深了兩位文人之間的友誼。這時候的蘇軾因烏臺詩案貶黃州 (今屬湖北)任團練副使,是地方上一個有名無權的武官,正躬耕于東坡。此間還有《與李公擇書》和《次韻答李端叔》詩:

若人如馬亦如班,笑履壺頭出玉關。

己入西羌度沙磧,又向東海看濤山。

識君小異千人里,慰我長思十載間。

西省鄰居時邂逅,相逢有味是偷閑。

蘇軾在詩中回憶起二人初識的情景:盡管當時人眾繁亂,但李之儀的不凡氣度,卻如秀木于林,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十多年來常常魂牽夢繞,難以釋懷。文中的“出玉關”“入西羌”就是指李之儀在北宋將軍折可適幕府:“履壺頭”“東海看濤山”指李之儀出使高麗。言辭中可以看出蘇軾對李之儀才學的肯定。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是年春回京。時高麗王王徽卒,朝廷委左諫大夫楊景略等前去吊唁。楊景略素聞李之儀清節賢名,才華橫溢,遂奏請李之儀作為書狀官與其同行。這年十二月,李之儀應辟出使高麗,擔任祭奠高麗國使書狀官。當時朝廷與高麗復交不久,北宋王朝十分重視與高麗的關系,知道高麗喜歡中原文化,于是挑選學問博洽,用字整秀者出使高麗,而結友邦之好。李之儀應辟成功,被委派重任,從中也可以看出李之儀的才華當時已享譽朝野。

歸來后的李之儀一直在京為官,為樞密院編修。第二年,也就是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蘇軾平反,被召還朝,任起居舍人。在朝廷與一直有書信往來的蘇軾相見,“相逢有味”,常與蘇軾邂逅。

這段時間,蘇軾與李之儀兩人同朝為臣,一為中書省(西省)中書舍人,一為樞密院編修,閑暇時常常湊在一起,切磋詞句,談古論今,雅集于西園。接下來的幾年,是蘇、李結識以來交往最密、情誼甚篤、很值得回味的美好時光。對李之儀的文采、品行,蘇軾給予很高評價。之儀尺牘工而有名,得到蘇軾稱賞。書中載:“元祐中為樞密院編修官,能詩善屬文,工于尺牘,東坡嘗謂得發遣三味。”此后兩人互為知己,感情深篤。

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蘇軾由貶知潁州改知揚州,不足半年,又以兵部尚書召兼侍讀,尋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為禮部尚書。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支持舊黨的高太后薨,哲宗親政,舊黨皆被貶謫。蘇軾無奈出守定州(今河北定縣)。他奏請李之儀為定州簽判,一同赴任。當時,朝廷文武皆不敢跟隨蘇軾,怕蘇軾如此處境,自己受牽連。蘇軾當眾點名李之儀跟隨,為定州簽判,作為自己的助手。此時李之儀大義當前,欣然從命,以主管安撫司機宣文字的簽判之職跟隨蘇軾赴定州。蘇、李在定州僅僅半年,但也是二人最為留戀的時光。在任期間,李之儀不僅在文章造句上收益多多,也從蘇軾身上學到了許多為官為人之道。定州軍政制度渙散,紀律松弛,衛卒懶惰驕橫,酗酒賭博成風,還有軍吏貪污、私售倉廩存糧。以往的太守竟不敢問訊、查辦。蘇軾在李之儀的協助下,申飭法度,明令規制,并把幾個惡性昭彰、民憤極大的官吏發配到遠方艱苦的地方服役;命令軍士修繕營房,整治軍紀,嚴禁飲賭,軍中衣食漸趨豐足;又領兵演練,學習兵法布陣。時日不長,定州軍政煥然一新,民眾贊譽之聲不絕于耳。蘇軾不為榮辱得失左右,于荊棘坎坷中樂觀向上,更兼關心民瘼,體恤兵士,清廉勤政,為官為人,堪稱典范。這一切,對李之儀的影響非同一般。二位相互傾慕“朝夕唱酬,批訟理案,賓主甚歡”、“窮日力盡歡而罷,方從容醉笑間”。宋代著名畫家李公麟曾為李之儀畫過一幅肖象,蘇軾題詩贊曰:“須鬢之拳然,眉宇之淵然,披胸腹之撳然……”

李之儀成為蘇軾的左膀右臂,能如此舍命追隨蘇東坡其中也有其妻胡淑修的意愿。胡淑修曾對李之儀言:“子瞻名重一時,讀其書,使人有舍身成人之志。君其善同之邂逅。”在定州時,一日蘇東坡上李之儀府,恰好有人送文件過來,東坡有條不紊地將案件很快判結。胡淑修見后言:“今見臨事一絲不茍,真正一代豪杰。”李之儀舉家對東坡敬愛有加,后東坡遭貶,胡淑修親手縫衣贈送東坡并言:“我一女子,能與此種人相識,我復何憾。”一女子能有如此大的胸襟,讓人想起一句古話“巾幗不讓須眉”。李之儀和胡淑修都對蘇軾甚是崇敬,他們彼此之間的感情很深。胡淑修稱蘇軾為“一代豪杰”,蘇軾稱胡淑修為“法喜之人”,也就是不一般的智慧之人。

此后,李之儀也被朝廷列為蘇軾的同黨,隨著蘇軾的命運起落波折。

因朝中政權更迭,蘇軾一直處于被貶和大赦的動亂當中。李之儀長期陪伴在蘇軾的左右,吟詩作詞,交流文字。然好景不長,北宋紹圣元年(1094年)四月,蘇軾一月之內接到三通貶謫之令,先以譏斥先朝之罪貶知英州,還沒有到達,又接到圣旨,再被貶到惠州安置。臨別前,蘇軾將所藏書畫道士牛戩的《鴛鴦竹石圖》送與李之儀,又作《次韻李端叔謝送牛戩<鴛鴦竹石圖>》一詩。詩中有忠告,有慰勉,更有殷殷惜別之情。自此蘇、李二人分手,天各一方。八千里路云和月,幾萬重山陰與晴。距離不但未沖淡二人之間的深情厚誼,反使二人友情更濃。

北宋紹圣四年(1097年),李之儀時任朝請郎、原州通判。但他對蘇軾這位亦師亦友的至交非常想念,常常作詩賦詞,以解心中之苦悶。此后,李之儀本人雖受蘇軾和黨禍牽連,獲罪陷獄,屢受磨難,但絲毫沒有減弱他對蘇軾的敬重和牽掛,作《讀東坡詩》、《跋東坡大庾嶺所寄詩》、《和東坡贈嶺上老人》等。時年春夏兩季,折可適兵敗,曾經跟隨他的李之儀遭受牽連。李之儀以審勘不力的名義而被差替調離,于原州通判治獄。世事無常,此時李之儀倍感郁悶,情緒消極,經常靠吟誦蘇東坡詩打發時光。他在《讀東坡詩》(后集卷八)中寫道:

邊州守御謝沉機,獨喜身閑是道詩。

獄吏難堪非素料,病懷無計復何辭?

空慚南郡三家學,賴有東坡一集詩。

永日風埃惟愜睡,到頭不比在家時。

紹圣四年(1097年),朝廷再貶元祐舊黨,蘇軾責授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蘇轍貶化州別駕,雷州安置。世態炎涼,當年車水馬龍、門庭若市的“蘇家大院”,此時已是門可羅雀。但李之儀卻昂然不避,我行我素。二人飛鴻傳書,期盼重逢的時刻早日到來。蘇軾《答李端叔十首》及數件信函,盛贊李之儀的超群才華、光明磊落的品行,叮囑李之儀注意飲食起居,關切之情躍然紙上。趙鼎臣《竹隱畸士集》卷二十《書楊子講所藏李端叔帖》言:“東坡先生既謫儋耳,平日門下客皆諱而自匿,惟恐人知之。如端叔之徒,始終不負公者,蓋不過三數人。”寥寥之言,之儀為人的高風亮節,感于后世,現于筆端。

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李之儀監內香藥庫。由于御史石豫向朝廷進讒言:“監內香藥庫李之儀,因蘇軾知定州薦辟管勾機宜文字,之儀既為奸臣心腹之黨,豈可更居此職?”六月,李之儀被撤監內香藥庫之職,下放離開京城。暫時放逐到穎昌(今河南許昌)。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崩,徽宗即位,皇太后向氏權同聽政,大赦天下,李之儀亦起用,在穎昌任官。蘇軾也再次遇赦,由海南北歸。特別是在蘇軾遇赦北歸的一年時間內,蘇軾給李之儀的信箋就達七封。近一年的艱辛輾轉,北宋建中靖國年間(1101年)七月,蘇軾歸途猝死常州。噩耗傳來,李之儀悲傷萬分,痛不欲生,甚至感覺活著太無意義,“十幾日來,方有生意”。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五月,蘇軾靈柩運至穎昌,李之儀號啕涕零,繼而含淚揮寫《東坡挽詞》:

從來憂患許追隨,末路文詞特見知。

肯向虞兮悲蓋世,空慚賜也可言詩。

炎荒不死凝陰相,漢水相招本素期。

月墮星沉豈人力,輝光他日看豐碑。

李之儀對蘇軾的評價極高,認為蘇軾必定名彪青史、萬古流芳。

隨后,李之儀遭誣陷謫太平州(今安徽當涂縣)。官場失意,子死妻喪,生活困苦,使他常常追思過去,更加懷念蘇軾。

幾度驚回窗下夢,新來添得雨中寒。

傷心不見東坡老,縱有鵝溪下筆難。

這首詩道出了李之儀對蘇軾非同一般的情誼和思念。

數年后,李之儀遇赦復官,授“ 朝議大夫”。但他未赴任,仍居太平州南姑溪之地。 飽嘗了官場黑暗和人間疾苦的李之儀,空懷報效朝廷和濟世救民之志,將自己的余生全部消磨在詩文詞賦上。當年蘇軾謫黃州時,自號“ 東坡居士” ,李之儀也以太平州城南姑溪河(又稱鵝溪)為緣,自名“姑溪居士”。時勢的造就和命運的選擇,把李之儀與蘇軾凝聚到一起,有志同道合的知己相聚相悅,唱和交游,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而他們的相聚相惜,也成為中國文化歷史上璀璨耀眼的一幕。

中秋佳節人團圓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慶云名人】 李之儀
蘇東坡在定州
【覓蘇記】定州文廟、石刻館:雙槐巍然(上)
蘇志勇:緬懷蘇東坡 快樂度人生
心想其人如啖蔗(五)
李之儀與蘇軾的文緣友情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竹溪县| 莱阳市| 泊头市| 图木舒克市| 开鲁县| 会宁县| 普宁市| 抚松县| 临泽县| 宁津县| 肥乡县| 重庆市| 鄂托克旗| 台中市| 南乐县| 外汇| 禹城市| 汨罗市| 渭源县| 拜泉县| 香格里拉县| 二手房| 东城区| 栾城县| 大同县| 峡江县| 田林县| 大化| 龙井市| 那坡县| 江北区| 自治县| 江津市| 玛沁县| 辛集市| 延川县| 延庆县| 红河县| 马龙县|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