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十六國時期東扶風人(今陜西咸陽武功人),字若蘭,大概生于秦王苻堅永興元年(公元357年)。據(jù)說,若蘭容貌秀麗,舉止文雅。她自小聰穎過人,還會一手絕活織錦。后嫁給了右將軍竇真之孫竇滔,竇滔自幼習文練武,相貌不凡。
早在東晉的時候,竇滔就做了秦州刺史,后來苻堅攻克了秦州,為了安撫民心,他讓當時身獲百姓心意的竇滔繼續(xù)做秦州刺史。但是苻堅心里并不放心,于是,竇滔手下曾經有幾個臣子受過竇滔的訓斥,懷恨在心。聯(lián)名上告給苻堅說竇滔謀反。苻堅趁這個機會名正言順的把竇滔發(fā)配到流沙(今甘肅敦煌)。后來遇到了歌妓趙陽臺,娶作了偏房。這個趙陽臺長的嬌媚動人,而且能歌善舞,竇滔對她寵愛不已。后來,竇滔奉命出任襄陽,本想帶妻妾同往,可蘇蕙為趙妾之事賭氣不愿同去,竇滔只好帶著趙陽臺赴任。
蘇蕙在長安獨守空閨,一晃7年過去了。丈夫在身邊時,不能感覺出他太多的好處,現(xiàn)在一離開,思念之情越發(fā)的刻骨銘心,不由得悔恨當初的負氣。悔恨之余,她便作詩來排遣寂寞的時光。后經她奇思構想、推敲構思,按照順序把詩編排整理暗藏在文字里,然后懷著滿腔思念之情用五色的絲線把詩織在一塊錦緞上。蘇蕙把這副錦緞命名為“璇璣圖”。璇璣,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璣是因為這上面的文字排列像天上的星辰一樣玄妙而有致。其中更是寄寓著她對丈夫的癡情就如星星一樣深邃不變。
“璇璣圖”詩句排列宛轉,在當時沒有人能夠讀通全篇詩章,除了她的家人和丈夫。于是蘇惠派人把“璇璣圖”星夜送至竇滔手中。竇滔捧著妻子的詩歌,細細體味,竟然讀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不覺淚流滿面。最終決定將趙陽臺送回關中,并立刻派車將蘇蕙接回襄陽,兩人恩愛如初。
“璇璣圖”最早是840字,其中心的“心”字是后來人加入的,成了現(xiàn)在流行的841字版本。這840個字組成了7958首詩歌。怎么來讀呢:四圍四角紅書讀法、中間井欄式紅書讀法、黑書讀法、左右分讀法、半段回環(huán)讀法,三言六句讀法、半段順讀法等等。由此可見蘇蕙的聰明過人,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