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3月13日,李鴻章以“中國頭等議和大臣”的身份,率隊遠渡重洋,前往日本馬關,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等人進行談判。
在啟程前,李鴻章覲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請示談判的底線。按照光緒皇帝的意見,是寧可多賠款,也不要割地??墒?,慈禧太后卻表示“社稷為重,邊地為輕”,意思是,在必要的情況下,不妨割讓一些土地。至于賠款的數額,朝廷商議的結果是,最多1億兩白銀。
李鴻章到了馬關后,與伊藤博文進行了3輪談判。在第3輪談判時,伊藤博文透露,將會割讓臺灣島。李鴻章驚訝地表示,會引來英國干涉。
伊伊藤博文微笑著說:“豈止臺灣而已!不論貴國版圖內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國能出面拒絕?”
李鴻章沉默不語。
果然,在4月1日進行的第4輪談判時,伊藤博文拋出了他們的《媾和條約草案》。
《媾和條約草案》的主要內容包括:一、中國確認朝鮮獨立;二、中國將奉天省南部地方、臺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三、中國賠償日本軍費庫平銀3億兩;四、中國增開順天府、沙市、湘潭、重慶、梧州、蘇州、杭州七處為通商口岸,日本國臣民在各口岸可以自由通商設廠。
伊藤博文明確告訴李鴻章:“限四日議復?!崩铠櫿聦θ毡镜莫{子大開口大為震驚,一面向清廷匯報,一面采取拖延戰術與伊藤博文展開斡旋。
那時候,李鴻章身處日本,怎么向清廷進行匯報呢?他的做法是,把文字譯成密碼后交日本國際電報局拍發。清廷的回復,也是通過日本國際電報局接收。結果,李鴻章與清廷往來的所有電報,都被日本情報部門成功破譯,這就讓李鴻章在談判時處處受人控制。
比如,李鴻章將日本的《媾和條約草案》密電傳回清朝總理衙門。同時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日本如不將擬索兵費大加刪減,并將擬索奉天南邊各地一律刪去,和局必不能成,兩國唯有苦戰到底。以上情節,并祈密告知三國(指英、俄、法)公使。”
日本對于李鴻章的電傳內容,早已破譯知曉,他們擔心中國真的“苦戰到底”,更怕引來英、俄、法干涉,便作出了部分讓步,對《媾和條約草案》進行了修整。于是,3億白銀賠款變成了2億白銀。
然而,這仍遠遠超出李鴻章的預期。他苦求伊藤博文手下留情,說:“請允許敝人略述己見。首先,賠款二萬萬兩,數額過巨,實非今日我國所能承擔。能否再減輕?”
伊藤博文冷冷地說:“如既已言明,本備忘錄是在盡量予以減輕而后所擬定,實無再減之余地,尚乞諒解。今后如戰爭繼續,賠款數額將不止于此?!?/p>
李鴻章說:“果然照此數目寫明約內,外國必知我國將借洋債,勢必以重息相要挾。債不能借,款不能還,失信貴國,到頭來又要開戰,何苦相逼太甚?”
伊藤博文說:“借債還款,此乃中國之責。”
李鴻章問:“不能還則怎么辦?賠款還請再減5000萬,臺灣不能相讓。”
伊藤博文回答:“如果這樣,即當遣兵至臺灣。”
面對咄咄逼人的伊藤博文,李鴻章無計可施。4月14日,清廷見幾番折沖后,事情依然沒有回旋余地,便電諭李鴻章:“原冀爭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無可商改,即遵前旨,與之定約。”
李鴻章隨即在4月15日的最后一輪談判時,希望能將2億兩賠款減少到1.5億兩??吹竭_不到目的,又懇請減少2000萬兩。最后竟然苦苦哀求伊藤博文,減少一點賠款,當作他回國的旅費。
由于伊藤博文早已獲悉李鴻章的底牌,寸步不讓,攤牌說:“但有允與不允兩句而已。”
到此,李鴻章再也不能討價還價了,只好答應日本所有要求,簽訂了《馬關條約》。
【參考資料:《清史稿》《日本外交文書》《蹇蹇錄》等】